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 首页  

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边塞/塞翁失马   乘机/千乘之国    规矩/中规中矩

B.服帖/俯首帖耳   拙劣/茁壮成长    市侩/脍炙人口

C.给养/犄角之势   戕害/呼天抢地    提防/金榜题名

D.诙谐/天网恢恢   玩弄/弄巧成拙    辍学/绰绰有余

 

阅读下面的文字

两 块 面 包

欧·亨利

 

玛莎·米查姆小姐在拐角处经营一家小面包店(就是那个你往上走三个台阶,一开门,铃就玎玲玲玎响的那家小店)。

  玛莎小姐年方四十,银行存折上标明2000美元的存款,她还拥有两颗假牙和一颗同情心。许多结婚机会远不如玛莎的人都已结婚。

  有一位顾客,她一周要接待两三次,对这位顾客她开始有了兴趣。他岁值中年,戴一副眼镜,留着橙黄色的胡须,修剪得很仔细,说起英语来带着很浓的德国味。他衣服褴褛,上有补钉、褶皱,有些地方松胀不平,但人看起来却还清洁,彬彬有礼。他总是买两块不新鲜的面包——新鲜面包5分一块,而不新鲜面包则5分两块。除了陈面包外,他从不要任何别的。

  一次,玛莎注意到他手指上有几块红色和橙色污点,于是断定他是个正在拼搏的艺术家。毫无疑问他住在小阁楼里,在那里绘画,吃陈面包,想着玛莎小姐面包店里的好东西吃。想到这情景,她的同情心跳得更快了。为了证实她对他的职业的猜测,玛莎小姐有一天从屋里拿出一张削价买来的画,有意把它靠在面包柜台后面的架子上。这是一幅威尼斯风景,画上有一座辉煌至极的大理石宫殿,还有一个女子在一叶轻舟上用手嬉水。任何一个艺术家都不会忽略它。

   两天后,那位顾客又来了,而且确实注意到了这张画。“夫人,您这有一张很漂亮的画。”

  “是吗?”玛莎小姐说,她一边包着陈面包,一边沉醉在自己的计谋中,“我真是太羡慕艺术和绘画了……您看这是一张好画吗?”

  那位顾客说:“色调不好,远近度不真实。早晨好,夫人。”

  他拿起陈面包,礼貌地鞠了个躬,匆匆忙忙地走了。玛莎小姐把画拿回到屋里。眼镜后面的那双眼睛多么温柔和善啊!能一眼就看出远近度来——却吃陈面包生活!但玛莎小姐认识到:虽然这很不幸,但天才在被承认之前常常要经过一番搏斗的。

  从那以后,她和这位态度和蔼的艺术家(即她现在所认为的他)总要聊一小会儿。他还像往常那样要陈面包——从不要块蛋糕、水果饼以及柜台里别的好吃的点心什么的。他看起来日益消瘦下来,并且很沮丧。玛莎小姐开始关心起来,她那颗同情心隐隐作痛,要给他那可怜的食品加点儿佳肴,可又无此胆量。她不敢冒犯他,因为她理解艺术家的骨气。

  玛莎小姐开始穿她那件缀有蓝点儿的丝绸衣服站在柜台后面。一天,那位顾客像往常一样进来,把镍币往柜台上一放,然后要他的陈面包。正在她伸手去拿陈面包时,外面传来一阵猛烈的警笛声和轰隆声,一辆消防车笨重地驶过。

  那位和善的顾客急忙跑到门前去看个究竟,谁处在这种情况下都会这样做的。

  玛莎小姐灵机一动,抓住这个凑巧的机会。柜台底格放有一磅新鲜黄油,是几分钟前牛奶货主留下的。玛莎小姐用切面包的刀在两块陈面包上迅速切了两个很深的口子,塞进满满的黄油,然后再把面包夹紧。当那位绅士转回到柜台时,她像往常一样正用纸给面包打包装。

他们又非常愉快地聊了一会儿,然后这位顾客便离开了。

玛莎暗自微笑,她为自己有胆量的、大方的举动感到满意,但她那颗心却狂跳不宁。是不是过于大胆而有失体面了呢?她陷入沉思中,久久地想象他何时能发现她的小把戏的情景。可能是这样的:他放下画笔和调色板,站在画架旁,上面铺着他正在画的那张画── 当然远近度是无可挑剔的。然后他要准备享用那干面包加水组成的午饭了。他要切那块面包了── 呀!玛莎小姐想到这脸一红。吃着面包的他会不会想到往里塞东西的那只手?

  他会不会……门前的铃响了起来,打断了她愉快的心情思绪。玛莎小姐叹了口气,赶忙走上前去因为不知是谁弄出了很大的响动。柜台前站着两个男子,一个是叼着烟斗的年轻人(她以前从未见过),另一个就是那位和善的、穷困潦倒的艺术家,为了他,她那颗同情心只是在今天早晨才动了动情。

  他一反常态── 满脸通红,帽子扣在脑后,头发乱糟糟的,双拳紧握,在玛莎小姐面前凶狠地抖动着,对着玛莎。

   “蠢货!”他声嘶力竭地喊着,把玛莎小姐的柜台当做大鼓来鼓打。“你毁了我,”他喊道,眼镜后面那双蓝眼睛冒着愤怒的光芒,“我要告诉你,你是个爱管闲事的老猫!”

   玛莎小姐无力地靠在柜台上,一只手放在她那最漂亮的缀有蓝点的丝绸胸衫上。这时叼着烟斗的陌生人抓住那位叫喊着的顾客的脖领子“好啦,你说得够多了!”他把这暴躁的家伙拽到门口,然后又折回到玛莎小姐这里来。

  “想必应该告诉你,夫人── 他是布卢姆伯格,是我工作的那个单位的建筑设计师。为设计一座新的市厅大楼的建筑方案,他一直艰苦工作了3个月。他要拿它去参加一个有奖竞赛。他昨天用墨水描出了底线。你知道,一个设计师总是先用铅笔描好草图,当一切都完成以后再用陈面包把铅笔道擦去。”

  “布卢姆伯格一直在这里买面包。唉,今天── 怎么说呢,你知道,夫人,那黄油可不── 唉,现在布卢姆伯格的设计毫无用场了。”

  玛莎·米查姆小姐进了后屋,脱下缀有蓝点的丝绸上衣,又穿上了那件旧橙色毕叽上衣,然后回到柜台前坐了下来。

 

1.简要概括玛莎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4分)

答:                                                                            

 

2.请联系全文分析划线段落的作用。(6分)

答:                                                                           

                                                                               

                                                                                

3.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围绕这一线索展开的?(7分)

答:                                                                             

                                                                                

4. 这篇小说的结局很有特色。请联系全文,试着从情节设计、人物塑造或主题揭示三者中,选择两个角度探究这种结局的艺术效果。(8分)

答:                                                                           

                                                                               

 

名篇名句默写(5分)

补写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五题)

(1)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____________________,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3)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4)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____________________,捣衣砧上拂还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7)_______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

(8)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画    石  

刘商

苍藓千年粉绘传,坚贞一片色犹全。

  哪知忽遇非常用①,不把分铢补上天!

注:①非常用:指补天的用处。《列子》曾记载女娲曾经炼五彩之石补天。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4分)

答:                                                                             

                                                                                 

2.题画诗往往是言在画中,意在画外,与画互补。既要写出画面内容,又要传达更深远的意义。那么这首诗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文言文阅读

  菱 溪 石 记

  欧阳修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渍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荇密有淮南,淮人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溪傍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吴时贵将,与荇密俱起合肥,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佚欲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                   按:察看

B.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                 称:适合

C.骄于富贵佚欲而然邪?                   佚:遗失

D.亭负城而近                             负:靠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而乃能知爱赏奇异

吾常终日而思矣

 

A aA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B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石即刘氏之物也

养生丧死无憾也,王道之始也

 

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

去以六月息者也

 

C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D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重新安置菱溪石的目的是满足滁州百姓逢时过节玩赏,本文写作目的只是告诫世人不要玩物丧志。

B.菱溪石在刘金手中是私人藏品,在欧阳修手中供百姓观赏,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这说明二人境界悬殊。

C.刘金是一名勇猛之人,身处乱世,志向远大,事业有成,他收藏菱溪奇石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骄奢淫逸。

D.作者介绍了刘金在世时的盛极一时,后叙述刘氏后代泯然无闻之状,两相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兴废之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4分)

                                                                            

(2)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诗 人 的 孤 寂

                                 朱光潜

     心灵有时可互相渗透,也有时不可互相渗透。在可互相渗透时,就可以默然相喻;在不可渗透时,隔着一层肉就如隔着一层壁。惠子问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反问惠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谈到彻底了解时,人们都是隔着星宿住的。

  比如眼前这一朵花,你我所见的完全相同么?你我所嗅的完全相同么?你我所联想的又完全相同么?你觉得香的我固然也觉得香,你觉得和谐的我固然也觉得和谐,但是香的、和谐的,都有许多浓淡深浅的程度差别,毫厘之差往往谬以千里。一般人较量分寸而不暇剖析毫厘,以为这无关宏旨,但是古代寓言不曾明白地告诉我们,压死骆驼的就是最后一茎干草么?

      凡是情绪和思致,愈粗浅,愈平凡,就愈容易渗透;愈微妙,愈不寻常,就愈不容易渗透。一般人所谓“知解’都限于粗浅的皮相,而浓淡深浅上的毫厘差别是无法可以从这个心灵渗透到那个心灵里去的。在粗浅的境界我们都是兄弟,在微妙的境界我们都是秦越。曲愈高,和愈寡,这是心灵沟通的公例。

  诗人所以异于常人者在感觉锐敏。常人的心灵好比顽石,受强烈震撼才生颤动;诗人的心灵好比蛛丝,微嘘轻息就可以引起全体的波动。常人所忽视的毫厘差别对于诗人却是奇思幻想的根源。一点沫水便是大自然的返影,一阵螺壳的啸声便是大海潮汐的回响。在眼球一流转或是肌肤一蠕动中,诗人能窥透幸福者和不幸运者的心曲。他与全人类和大自然的脉搏一齐起伏震颤,然而他终于是人间最孤寂者。

      诗人有意要“孤芳自赏”么?他看见常人不经见的景致不曾把它描绘出来么?他感到常人不经见的情调不曾把它抒写出来么?他心中本有若饥若渴的热望,要天下人都能同他在一块地赞叹感泣。可是,在心灵探险的途程上,诗人不得不独自踯躅了。

      一般人在心目中,这位独自踯躅者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诗人布朗宁在《当代人的观感》一首诗里写过一幅很有趣的画像。一位穿着黑色大衣的人天天牵着一条老狗在不是散步的时候在街上踱来踱去,到处探头探脑。他真是一个怪人!——诗人的当代人这样想。一般人对于诗人的了解就是如此。

      一般人不也把读诗看作一种时髦的消遣么?伦敦、纽约的街头不也摆满着皮面金装的诗集,让老太婆和摩登小姐买作礼物么?群众所叫好的都是前一代的诗人,或是模仿前一代诗人的诗人。他们的音调都已在耳鼓里震得滥熟,如果有人换一个音调,他就不免“对牛弹琴”了。“诗人”这个名字在希腊文中的意义是“创作者”。凡真正诗人都必定避开已经踏烂的路去另开新境,他不仅要特创一种新风格来表现一种新情趣,还要在群众中创出一种新趣味来欣赏他的作品。但是这事谈何容易? “千秋万岁名”往往是“寂寞身后事”。诗人能在这不可知的后世寻得安慰么?汤姆生在《论雪莱》一文里骂得好:“后世人!后世人跑到罗马去溅大泪珠,去在济慈的墓石上刻好听的殊语,但是海深的眼泪也不能把枯骨润回生!”

                                  

1.下列关于“曲愈高,和愈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艺术修养越高,他引发的共鸣就越少。

B.是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格调越高昂,他所得到的赞同就越少。

C.是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对事物之间的差异刻画越精微,他的知音就越少。

D.是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表达出的观点越是独特,他获得的认同也就越少。

 

2.根据原文的内容,对“诗人的孤寂”的表现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不想孤芳自赏,他把所见所感写出来就是渴望同别人交流,但是他是失败的。

B.诗人就是创造者,真正的诗人不能因循守旧,要在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上不断创新。

C.常人对诗人的观察只限于日常行为等外在方面,得出的结论是诗人的行为古怪。

D.人们购买诗人的印刷精美的诗集,只是为了赶时髦,扮高雅,并不是真正欣赏诗人。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引用庄子和惠子的对话,意在告诉我们,绝无隔阂的心灵沟通是不可能的。

B.最后一茎干草压死骆驼的典故告诉我们,事物的质变总是在量变的基础上发生的。

C.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是因为他较常人在感觉上更加敏锐,想象力更加丰富。

D.除主观因素之外,导致诗人孤寂的客观原因是常人感觉迟钝,心灵麻木,思维定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韩少功说:我很想念家里,我心归去。每个日落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一处生活的场景,一次自然界的变化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秋风起,莼香鲈肥;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中国人,也许是乡土情结最重的。
然而离乡也是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理想不灭,离家的故事就将永远继续下去。曹文轩说:前方在召唤着我们,因为它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
看来,归来或离开,都是为了寻找一种归属。           
请以“寻找归属”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你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也可以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提取下面文字的内容要点,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4个字)(6分)
日前,美国《哈佛商业评论》原执行主编尼古拉斯·卡尔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指出:“我们的思维控制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正在被互联网所摧毁。”卡尔这番话随即在美国引发一场“互联网是否改变了我们的思维?”的探讨,109位哲学家、神经生物学家和其他领域的学者为此争论不休。2011年,是个人电脑(PC)诞生30周年。而在这个本值得人类庆幸的时间点上,更多人却在担忧:在丢掉了报纸杂志,丢掉了传统生活方式之后,被网络“毒化”的人类恐怕正在丢掉头脑。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系的阿布贾乌德在其新书《虚拟的你》中指出,网络营造的虚拟空间让人们沉迷其中。对一些人来说,人们沉迷网购、社交网络和游戏的“网瘾”不亚于酗酒,已不是简单的追求娱乐。长此以往,人们容易沉醉在弄虚作假、自欺欺人当中,易形成“E-型人格”。具有“E-型人格”特征的人缺乏耐性,容易动怒,倾向于用简短词语和符号表达感受,变得幼稚化,极端情况下容易付诸暴力。(摘自中新网)

 

下面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失去时效性的消息也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了
②而是“现在的新闻现在发”
③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消息头里的“生产日期”就会具体到小时、分钟甚至秒了
④随着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
⑤所以消息的“保质期”非常短
⑥消息的发布早已不再是“当天的新闻当天发”了

A.⑥②⑤①④③

B.④⑥②⑤①③

C.⑥⑤④①②③

D.④①⑤⑥②③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论语》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只一小部分内容记载了几位弟子的话。

B.新闻是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件的主观反映的产品,经过了他们的主观选择与加工,由不同媒体报道同一事件,也会有差别。

C.特写时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新闻体裁,它往往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断或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

D.春秋战国时期,学派出现了,而且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盛局面,给我们留下了一批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35215/35971) 首页 上一页 35210 35211 35212 35213 35214 35215 35216 35217 35218 35219 35220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