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的文明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时间观念。由于中西方文明在哲学观、历史背景、社会模式等诸多方面千差万别,其对时间的观念和态度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时间取向模式。
材料一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人们对时间的认识比较模糊,因而人们在用时、计时、守时等习惯上也比较模糊。中国人在时间的使用上一般用“掌灯时分”、“日上三竿”、“不见不散”等相当模糊说法。“掌灯”的时间和季节有关,和天气有关,和地理位置及生活习惯也有关,反映了深厚的农耕文明气息。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比喻,但是多数中国人只是从个角度来看待时间价值,并没有把这种高尚的时间观推广到社会交往当中去,因而,最终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时间观念和惜时的社会风尚。
——摘编自汪天文、王仕民《文化差异与时间观念的冲突》
材料二 清末以后,随着城市生活的变化,中国人对西人情况愈加了解,人们的时间观念随着钟表的普及变得精准化。张謇在《政闻录》中曾特别强调:“最可宝贵者莫如时,愿国人均奋起力求时间上的经济。”新学制规定学堂授课需有定时,一些政府机构在实行星期休息制度的同时,也开始实行工作定时制度。近代中国人新式时间观念的产生并不依靠一种自然的发展状态,而是一个伴随着压迫去强行消化的过程,沿海地区更新快一些,内地相对缓慢;城市更新快一些,农村相对缓慢。
——摘编自范雪梅《近代计时工具与生活节奏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近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变化,并简析这一变化出现的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