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镜子》一文中划线处,补充一段张处长“走进教室……”后的动作心理描写,要求符合情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超过150字。(10分)

 

答案:
略 【解析】 试题分析:揣摩张处长的心理活动,要结合保安的阻止和他自己的强硬态度来进行,语言表述要条理,注意使用要求中提到的“比喻”的修辞,字数不超过150。 考点:揣摩人物心理
推荐试题

镜子(20分)

车,被拦在了南门外,原因是无法出示通行手续。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这让应邀来大学作报告的张处长有点尴尬。

车窗外,露出一张笑脸“对不起,下次再来讲学一定提前办好通行证。”

保安表情严肃“这跟我没关系,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张处长的脸色变了,此时已有学生在围观。他顾不得仪表了,钻出车,动作迅速地从皮包里掏出一款高端手机,狠狠地摁出一串号码。可是拨出几次都是忙音。张处长急得团团转,冲着保安嚷道“我是来做报告的,知道吗?是应邀来作报告的!”

张处长的责备一声高过一声,保安依旧岿然不动“对不起,我只是在执行学校的规定。”张处长的脸开始涨红“规定?规定是人制定的,知道吗?”午后的骄阳里,张处长汗涔涔的脸更红了。他上下打量那名保安,又转到他的身后瞅了瞅“小同志,做事要灵活,别一根筋!”张处长明显拿出教训下属的语气。

那名保安依然不理张处长,这让张处长更气愤了“大学是开放的,知道吗?没有围墙的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知道吗?”

这时的保安居然微微笑了一下“道理,我说不过您,也希望您别为难我,学校的规定我不能破坏,这是我的职责……实在对不起!”保安的话让张处长愣住了,认真地看看他,还想说点什么,最终还是放弃了。

张处长只好接着拨电话。这次终于通了。学校领导听说情况万分惊讶,告知他马上派学生到南门接他,并且不住地陪不是。

张处长的心情好了一点,一种优越感慢慢袭上心头。他瞥了一眼保安“你很尽责。如果你为人处世的经验再丰富一些就好了。”见保安站在那儿没什么反应,又踱起了方步“你不知道,你们张校长是我老同学,这次讲座就是他邀请我来的……”

保安还是无动于衷的一副神态。就在这时,两名学生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一个急忙向张处长道歉,另一个则拉过保安耳语起来。张处长的脸上见了笑,可几秒钟又定格了,他看见保安对那名学生依然摇头。保安再次理直气壮地说“没有通行证,谁打招呼也不行!”那名学生的脸气白了,狠狠地瞪着保安。

看热闹的学生窃窃私语。张处长无奈地叹了口气,拎着包走进校园。走进教室……就讲他刚才遇到的事。他讲了他的尴尬,讲了他的困惑……台下的议论声很嘈杂,这让张处长更窘迫。

走出南门时,张处长不由得朝门岗望了一眼。夕阳下,那名保安依然站得笔挺,只是那张黑紫的脸上仿佛有流过泪痕……

(选自《中国小小说年度佳作2012》,有删改,作者  田洪波)

1.本文围绕车子进校门事件写了张处长与保安的四次交锋。请补写出其他两次交锋内容。(4分)

第一次                                                                

第二次张处长申明应邀来校讲学  保安坚持原则不肯放行

第三次                                                                         

第四次张处长拨通电话学生来接   保安理直气壮依然拒绝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

(2)这跟我没关系,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3.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文章结尾“那名保安依然站得笔挺,只是那张黑紫的脸上仿佛有流过泪痕”是败笔。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6分)

(2)文章内容只字未提镜子,为何却以“镜子”为题?阅读文本,写出你的发现。(6分)


读书人是幸福人(8分)

谢冕

①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的知识增广。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

    ③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的精神得以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不断追求崇高,情趣变得高尚。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者;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力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请用“//在文章段落图示上划出层次(划两处)并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                    (2分)

(2)中心论点                                                       (1分)
2.(1)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2)第④段末尾引用的笛卡尔和雨果的话属于什么论据,作用是什么?(2分)

 


丝路织锦(8分)

青玄

①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结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了大多学者的肯定,并沿用至今。从这条中西汇通的著名通道之命名可见,丝织品是当时中国沿途输出最具代表性的商品,织锦也是最能体现当时技术和艺术风格的物品之一。

    ②织锦的织法技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织锦的纹样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③古代中国,中原地区最早最传统的织锦是平纹经锦。早在西周早期的墓葬中就已出现,后来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也发现不少此类织锦。随着中原的丝织品大量流入新疆及西域地区,当地的织法技术得以改变,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④公元四五世纪以后,丝绸之路日渐繁盛,西方织物的图案和设计开始影响中原丝织品,越来越多的具有西方元素的纹样和图案开始出现在织锦和刺绣上。有可能是内地工匠看到了或是从他人的描述中听闻了胡化织物的需求,主动设计了一些可能为西域所接受的甚至是带有西域纺织品特点的织锦,再将其送上了丝绸之路;也有可能是西域一带日渐发达的丝绸生产技术回流并逐渐影响了中原地区。总之,羊、鸟、麂、象、狮子等各种动物图案·与伊斯兰教有关的新月纹样.以及深目隆鼻的胡人骑射、饮酒形象等,都在西北地区出土的中国织物上有所体现。 

    ⑤隋唐之际.中原织锦的平纹经锦向斜纹经锦转变,图案,团花纹样和善草纹样开始大量出现,由此形成了中国丝织图案的一大转折,可以说,在胡风的影响下,西城的动物纹样与中原的花卉线条完美结合,运渐形成了中国丝绸斜纹经锦的新样。

    ⑥初唐时期,联珠纹锦开始深入中原内地,除了沿途丝路可见,西安地区也有出土。与此同时,联珠纹样的形式开始变化,常常与其他的装饰性纹样组合形成新的纹样,常见的有两圈联珠的组合卷云与联珠的配合、联珠与花蕾的配合。盛唐之后,符合中国审美的花卉取代了联珠纹样,并与西来的动物纹样相结合,形成了崭新的图案样。联珠团花幻化多变,饱满细腻,层次也更丰富,成宝花纹样,这可能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陵阳公样”西方文化与艺术交融的结果。 

⑦丝绸之路沿途出土的积淀了胡化风格的丝绸文物戒妙主要是擐韩,少量为缔、墟和批靖。邵一方虽残旧却仍艳丽的织锦上所表现的胡化风格,或强烈或闲静,或模糊或清晰,默默沉淀,耀眼夺目。仿佛讲述着车为凡扣的历蔓细节,也向世人表明塞上驼铃、大漠孤烟之路,不仅是中古时期中西贸易的主阵地,更是中西文化最向汇流的遣琏。
1.从织法上看,织锦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盛唐之后织锦的特点是什么?(4分)
2.第②段在全文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16分)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

注释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梁(魏)惠王自称魏国也为晋国。莫强没有比它更强的。东败于齐,长子死焉公元前341年,魏与齐战于马陵,兵败,主将庞涓被杀,太子申被俘。西丧地于秦七百里马陵之战后,魏国国势渐衰,秦屡败魏国,迫使魏国献出河西之地和上郡的十五个县,约七百里地。南辱于楚公元前324年,魏又被楚将昭阳击败于襄陵,魏国失去八邑。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全句说,希望为全体死难者报仇雪恨。地方百里方圆百里的土地。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事其长上 / 则无法家弼士                B.百里而可以王 / 楚之地五百里

C.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 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D.比死者一洒之 / 借子杀之
2.选出与下面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例句寡人耻

A. 今子欲以子梁国而吓我邪                    B. 臣以为王吏攻宋也

C. 宋何罪                                  D. 吾既已言王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如之何则可?

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4.本文中孟子用什么方法劝说梁惠王?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政治主张?(4分)
5.《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表明环境对人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也表明学习要有             (四个字)的精神。孟子是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人尊称“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政治主张是“          ”、“非攻”。(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