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 首页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以下4题。

听松

熊召政

    (1)今天,我又想去泰山极顶,去华山、恒山、黄山、庐山,或者武夷山、井冈山、大别山,去中国的任何一座千仞冈上,振我的衣,摄我的神,听一次混混沌沌、莽莽苍苍的松涛。

    (2)我的故乡是一座松涛之城。我呱呱坠地,故乡便把松涛作为第一首儿歌,也是一首永远的儿歌送给我。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其中的世界是那么喧闹,那么生机勃勃,穷极变幻。四月的雨天里,尽管阴霾怒张,那不肯被黑暗吞没的万丈新翠,把春天赋予的全部生命力都注入柔韧的枝条,迸发出指天扫地的怒吼。①在寒气凝冻的腊月,草木尽枯,瑟缩如僵虫。唯有青松独领风骚,在凛冽的风中摇荡碧色。旋起一轮轮穷天极地的呐喊

    (3)在这样的氛围里,我长大了。我看惯了林松曳动的光影:束束凝碧,一派空灵。初似霓裳,继如乱发。且舞且摇,光色渐乱渐暗。终于,深浅有致的累累青柯好像有了淡墨泼进,变成一色的乌黛。一林松骚动起来。接着,一山松、千山松、万壑松都骚动起来。松涛响了。

    (4)带着松涛给予的启示,我离开了故乡——群山环绕的那座小城,走上了生命长途。我走过许多城市,许多乡村。在北国的长城上,我听过大雪;在南国的大海上,我听过风暴。它们虽然都很壮观,表现了乾坤伟力,但仍不及响在千峰万壑上的那千顷万顷松涛,那气吞山河的震荡,多么地摄人心魄!

    (5)遗憾的是,离开故乡久了,离开大山久了。住在城市的高楼里,眼中的世界色彩缤纷,竟使我渐渐淡忘了童年的耳中的世界。心灵没有受到伟力的撞击,血管里的血也就不再汹涌。

    (6)如同李白欣然相逢了西下峨眉的蜀僧,不久前的那一夜,一个森林里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他似乎有消息告诉我,可是我一句也听不清。我问他话筒里传来的是什么声音,他说是松涛。

    (7)一根银线,为我送来了久违的松涛。我重又获得了生机勃勃的耳中的世界,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8)我放下听筒,可是我仍在听着,听着,听远方的松涛。

    (9)初时,舒缓如空蒙月夜的琴声,如纷纷扬扬的击瓦的雪声。接着如哔哔剥剥的火声。沸沸汤汤的水声又继之。旋即错杂成踢踢踏踏的大马群的蹄声,马上又演变成轰轰隆隆的荒野炮声。最后,响起石破天惊的雷声。自霜皮虬枝的松干,自松干中弯弯曲曲的年轮;自拔云掸日的长柯,自条柯上戟张的针叶。②那可怕的松涛,在幽邃的天穹下炸响了。仿佛五百年内的声音,都聚到这一块儿同时爆炸。    

    (10)这真是一个葱岭欲拔、巨山若裂的时刻。我没有见过龙,但从那松涛里我分明听到了龙叫。山川震怒,让我听到中国魂的狂吼。松既有情,发出摇荡乾坤的正气。人非草木,在此振聋发聩的境界中,怎么可能心如枯井,微波不兴呢?

    (11)放下听筒,我仍在听松。我的心,始而醉,继而痴,尔后又惶然悚然,愧然愀然。我以为人过中年,从此只谈风月为好。岂知今夜的松涛,再一次冲刷了我的肺腑。心中的尘垢被荡涤一尽。松涛呵松涛,多谢你吹碎一个诗人病态的淡泊,再开他热血男儿的襟抱。

(12)从此,他不仅仅听松,感受剧烈的震荡。他更想变成一棵松,植入中国的任何一座山,挺起他的腰,伸开他的臂,加入伟大的呐喊。    

(选自《灯花带梦红》有删节)

1.说说文章第一节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作简要赏析。

 

 

3.最后两小节人称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有何艺术效果?(4分)

 

4.结合全文,探究一下作者从“听松”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

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         ,酾酒临江,              ,而今安在哉!                                             (苏轼《赤壁赋》)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                 (苏洵《六国论》)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复行数十步,                             ,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1)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愁意。”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3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时韪其谋。

    知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王安石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祜六年,薨,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张方平传》  有删节)

注:①羌:指西夏,即元昊。②料简:清理检查,清点察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宜卷甲而之                     趋:驱赶

    B.宜赐元昊诏,使之处             审:谨慎

    C.方西用兵                       鄙:边境

    D.王安石铜禁                     弛:放松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方平敢于直谏的一组是                            (    )

①皆谓其论出姑息

    ②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

   ③方平曰:“此必妄也。”

   ④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    

   ⑤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⑥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昊意图用文辞轻慢的书信让朝廷谴责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起来反叛。张方平审时度势,反对草率用兵,结果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用。

    B.对元昊请求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这件事,张方平认为如果这样做会因小失大,给宋朝外树强敌。只有尽快让西夏与契丹消除嫌隙,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

    C.有人煽动说依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迅速果断地解散士兵,停止其它战争,正值上元观灯,连续三天不关城门,百姓才安定下来。

    D.张方平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靠重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的汴河。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

答:                                                                    

   (2)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

答:                                                                    

   (3)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答: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3题。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

当代环境伦理学是一个富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新学科,形成了多种理论模式和学说。这些模式、学说既包括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即浅环境论,也包括非人类中心主义即深环境论,还有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在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方面与深环境论中的环境整体主义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更承认人类对自然的保护作用和道德代理人的责任,以及一定社会中人类行为的环境道德规范。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对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采取了一种整合的态度。它汲取了生命中心论、生态中心论等非人类中心主义关于“生物/生态具有内在价值”的思想,承认自然不仅具有工具价值,也具有内在价值,但又不把内在价值仅归于自然自身,而提高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性质。这样,由于人类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那么,不仅是人类,还有自然,都应该得到道德关怀。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整体价值观的基础上,承认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关于人类所特有的“能动作用”,承认人类在这个统一整体中占有的“道德代理人”和环境管理者的地位。这样,就避免了非人类中心主义在实践中所带来的困难,使之更具有适用性。

在共同承认自然的固有价值和人类的实践能动作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人与自然的整体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理论基础。现代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在内)是一个有机整体,生命系统表现为网络格局。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从物种层次、生态系统层次到生物圈层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任何生物都有内在的目的性,都以其各自的方式在整体生态关系中实现其自然的善。因此,任何生物和自然都拥有其自身的固有价值(固有价值是一种实体为获得自身的善而独立于人类评价者目的的价值)。生物和自然所拥有的固有价值应当使它们享有道德地位并获得道德关怀,成为道德顾客。可持续发展伦理观把道德共同体从人扩大到“人——自然”系统,把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类扩大到生物和自然。与此同时,由于只有人类才具有实践的能动性,才具有自觉的道德意识,才能进行道德选择和做出道德决定,所以只有人是道德的主体。作为道德代理人的人类,应当珍惜和爱护生物和自然,承认它们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持续存在的价值。因此,人类具有自觉维护生物和自然的责任。

1.下列说法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内容的一项是                        (    )

    A.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承认自然既有工具价值,也有内在价值。

    B.生物和自然应当享有道德地位并获得道德关怀,成为道德顾客,人类应珍惜、爱护生物和自然。

    C.认为自然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都应该归于自然自身。

    D.承认人类所特有的“能动作用”,人类是道德主体,是自然和生物的道德代理人,是环境管理者。

2.以下对“深环境论”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这种价值归于自然本身,它强调人类的“道德代理人”的责任。

    B.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这种价值应归于自然本身,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C.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这种价值来自在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性质,自然与人同样处于道德主体地位。

    D.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工具价值,这种价值来自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性质,人类是环境的管理者。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深环境论强调生物/生态具有内在价值,它与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之间构成矛盾。

    B.浅环境论和深环境论在研究人类与环境问题时所持的观点都有可取之处。

    C.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整合了浅环境论和深环境论的思想,因而更合理,更先进,也更适用。

D.浅环境论主张只有人类才有“能动作用”,因此人类是万物的主宰,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自然和生物。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木桥下是一条冬日干涸了的渠道。        。木桥简陋不堪,        。黄土下参差不齐的芦苇把子,几乎耷拉到结着一层泥皮的渠底,      

    ①渠坝两旁挺立着枯黄的冰草,纹丝不动

    ②枯黄的冰草,纹丝不动,挺立在渠坝两旁

    ③来往的大车,已经把桥面铺的黄土碾成了细细的粉末k+s-5#u 

    ④桥面铺的黄土,已经被来往的大车碾成了细细的粉末

    ⑤以致看起来桥面要比实际的宽度宽得多

    ⑥以致桥面的实际宽度要比看起来宽得多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为亿万炎黄子孙和海外同胞所瞩目的桥山黄帝陵公祭活动,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盛典。

    B.中国能否快速推广电子商务应用,不仅关系到中国企业能否渡过金融危机,还关系到中国抓住机遇缩小与世界经济的差距。

    C.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它格调朴素、高雅,蕴含着国人独特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D.“地球一小时”活动虽然只有60分钟,但传递给地球人的节能环保作用却不可低估,它提醒人们:只要时时关注节能,就能为保护地球做出贡献。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法庭认为张师傅因正当防卫而致使歹徒丧命,实属情有可原,罪不容诛

  B.学校规定,放假后不按时归来或久假不归等造成人身安全事故的,一概由学生本   人负责。

  C.影片《两个人的芭蕾》是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继2002年《美丽的大脚》之后,又一部塑造农村妇女形象的续貂之作

  D.美欧认为俄罗斯没有兑现从格鲁吉亚撤军的承诺,但是在如何制裁俄罗斯的问 题上,美欧却同床异梦,各有打算。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各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闻/奇闻事    序/卷浩繁    绥/诚团结

    B.玉/大放词    衍/子自道    利/疾风

    C.遗/级而上    落/不胜数    笔/高和寡

    D.色/暂露头    展/差不齐    漂/淡明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村头有口大井,井旁有棵大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

    每天清晨和傍晚,鸟儿都会看到村里人络绎不绝地来打水。

    喝过水的人都会称赞这井水甘甜醇美。

    鸟儿对大井说:“你为村里人提供了这么甘甜的井水,他们真应该好好感谢你!”

    大井谦虚地说:“我正想好好感谢村里人呢!”

   “他们从你这里取走了甜美的井水,”鸟儿奇怪地问,“你还要感谢他们?”

   “你说的不错,”大井又答道:“我为人们提供甘醇的井水,但也正式人们不断地来打水,使井底新鲜的活水不断地涌来,才让我始终充满着青春活力!”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35722/35971) 首页 上一页 35717 35718 35719 35720 35721 35722 35723 35724 35725 35726 35727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