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 首页  

 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慈者,爱的意思,古书中说:  ①  。在家者,为之慈母、慈父、慈子;在外者,则为之慈善。我们不可能只待在狭小的家里,我们都需要推开家门走到外面去,  ②  。爱和善,就是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繁衍着人类的生存,绵延着爱的滋润。

A.①亲爱利子为慈,恻隐怜人为慈

②在别人为我们播撒爱和善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为别人播撒爱和善

B.①亲爱利子为慈,恻隐怜人为慈

②我们在为别人播撒爱和善的同时,也获得别人为我们播撒的爱和善

C.①恻隐怜人为慈,亲爱利子为慈

②在别人为我们播撒爱和善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为别人播撒爱和善

D.①恻隐怜人为慈,亲爱利子为慈

②我们在为别人播撒爱和善的同时,也获得别人为我们播撒的爱和善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上海世博将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建设经验,传播先进城市发展理念,探讨新的更好的人类居住、生活和工作的模式,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留下一份丰厚的精神遗产。

B.由于资金不足的限制,学校计划修建的图书楼和医疗室只好暂缓施工,对此,师生员工反响强烈。

C.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坚持科学施救、有序高效、分秒必争,取得了获救115人的重大进展,书写了中国矿难救援史上的伟大奇迹。

D.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国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青海玉树一名在废墟被困了近12小时的女孩,在面对救援人员的抢救时,

情不自禁地说出“谢谢!打扰你们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你们!” 14日,这段新闻视频被转载至网络后,网友们无不被女孩在如此危机时刻表现出来的坚强与善良所感动。

B.四合院是中国封建社会血缘制度的产物,在其背后反应的是社会、艺术与家

庭结构的文化现象,并与世俗化的宗教和民俗有着藕断丝连的联系。

C.登上黄山光明顶,放眼远望,起伏的群山座座相连,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天边。

D.去年冬天,星城长沙连降大雪,沿江风光带形成了罕见的雾松,江堤上的树木银装素裹,冰清玉洁,给星城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

钱理群

王瑶先生在建国后长期执教于北大中文系,他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对中古文学史的研究,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中古文学史论》,据有关专家说,可能到现在中古文学史的有关研究还很少有超越他的著作;他另外一个最大的贡献是在建国以后,第一个写《新文学史稿》,是我们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所以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1987年,王瑶先生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自我介绍》这样一篇短文:“在校时诸多平平,鲜为人知。惟斯时曾两系囹圄,又一度主编《清华周刊》,或能为睽违已久之学友所忆及。多年来皆以教书为业,乏善可述,今乃忝任北京大学教席。迩来垂垂老矣,华发满颠,齿转黄黑,颇符‘颠倒黑白’之讥;而浓茗时啜,烟斗常衔,亦谙‘水深火热’之味。惟乡音未改,出语多谐,时乘单车横冲直撞,似犹未失故态耳。”

    “出语多谐”,是王瑶先生最为特别的语言表达方式。先生著作里的语言,和他日常生活中谈话的语言是不一样的,有很大的差异。先生著作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但在日常谈话中,他确实“出语多谐”。鲁迅先生喜欢给人起绰号,入木三分,到了刻毒的地步,王瑶先生也是这样,假如私下讨论一个人,或一类人,他会用一句话概括,概括得也是入木三分,让人终生难忘。我举个例子:他说我们学者中有一类,与其说是学者,不如说是社会活动家,是“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我们今天就到处遇到这样的社会活动家型的学者,他或者根本没有学问,但极善公关,或者也有点学问,开始阶段还下了点工夫,取得一定成绩,然后就通过社会公关极力推销自己的产品,以取得最大报酬,得到最大限度的好处,包括政治和物质的好处,通常情况下,还要超值。而他们一旦掌握权力那就很可怕,他会充分利用现有的体制,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拉帮结派,“武大郎开店”,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有的就成了学霸。——可以说,王瑶先生的概括是击中了某类人,以及我们的教育体制的要害的。

    王先生还把一些学者称为“二道贩子”,即向外国人贩卖中国货,又向中国人贩卖外国货。他并没有真学问,无论对中国文化,还是外国文化都并无真知,深知,一知半解,抓住一些皮毛,就到处炫耀,糊弄,他的学问全在一个“贩”字。——这话说得非常刻毒,却也击中要害。王瑶先生在八十年代就看出了贩卖学术,即学术商业化的倾向,这样的眼光不能不让人折服。我现在在观察当下中国学术界与教育界时,常常要想起王瑶先生取的这样两个绰号,我觉得这都可以称得上某些学者类型的经典性概括。

    王瑶先生还有一段话也让我不能忘怀。有一天王瑶先生找到我,他说,我现在面临两难选择:我现在年纪已经大了,要是继续努力,发挥余热,不过是“垂死挣扎”;要是什么也不做,那就是“坐以待毙”,你说我该怎么办?他最后的选择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垂死挣扎”。——我当时听了以后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反过来问自己:我是不是也面临着这样的两难,虽然我年纪比王先生轻。这是一个人类共同的生命命题:所有的人,都有同一个“死亡”在等待你,这是毫无例外,不可选择的;但由生到死的路途,却有“有为”(“垂死挣扎”)与“无为”(“坐以待毙”)两种选择。这背后是有一个人生哲理的,即人生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结局,而在于过程。在“挣扎”的过程中,“有”所“为”,爆发出生命的火花,哪怕是只有一个瞬间,也会带来美感,就有了某种价值;如果选择“无为”,什么也不干,这样的生命就没有一点光彩,就真的“坐以待毙”了。这里有很深的哲理,但王瑶先生用一种玩笑式的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具有很大的冲击力。

(节选自《和当代大学生谈王瑶先生以及我们那个时代所受的教育》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中古文学史论》是王瑶先生最为重要的学术贡献之一,到现在中古文学             

史的有关研究还没有产生超越他的著作。

B.王瑶先生著作里的语言,是标准的学术语言,严谨而简洁,与他日常生

活中谈话的语言存在很大差异。

C.王瑶先生用“武大郎开店”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一旦掌握权力就会充分利用 

现有体制,压制才华高于自己的同辈或年轻人的某类人。

D.作者主要运用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手法,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他的

个性与人格魅力。

E.王瑶先生在评价某些人事时,具有入木三分、不乏刻毒的鲁迅式的风格,

那些精准的概括不但常常击中某类人或教育体制的要害,还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2)本文第二段王瑶先生的《自我介绍》中,“颠倒黑白”与“水深火热”分别是什么含义?在文中有哪些作用?(6分)

                                                                

                                                               

                                                               

(3)本文通过哪几方面来表现王瑶先生的“出语多谐”?(6分)

                                                               

                                                                

                                                               

(4)王瑶先生所说的“垂死挣扎”和“坐以待毙”的选择背后,蕴含着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你是否认同王瑶先生的选择?请谈谈你的认识。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春 之 怀 古

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合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纱时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 “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记忆,——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1)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为了思路的清晰,作者特意在每一段都设置了一个领起句,使得全文一气呵成。

  B.作者用诗一般的笔触,多角度、多色彩、多层面地描绘了春天的妩媚与温情。

  C.第4段关于春天名字由来的描写,作者更是构想独特,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和冲击。

  D.“冷脸”“荒村”“枯梗”等残败的意象选择与文章欢快、明媚的风格不太协调。

E.文章先扬后抑,到最后才真正表露出其写作意图,随即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2)“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它有何作用?(6分)

                                                                

                                                               

                                                               

(3)张晓风写春,用语巧妙,请简析以下两句话的妙处。

①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②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4)文章以“春之怀古”为题有着怎样深刻的含义?(8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2)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3)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4)           ,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5)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6)           ,多于九土之城郭。(杜牧《阿房宫赋》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以下2题。

【双调】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1.古典诗歌的意境,有“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之分。你认为此曲属何种意境,并略加分析。

                                                                

                                                               

                                                               

2.这支小令刻画了江南景物的哪些特色?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5题。

道 学 传 序

陈献章

  自炎汉迄今,文字记录著述之繁,积数百千年于天下,至于汗牛充栋,犹未已也。许文正语人曰:“也须焚书一遭。”此暴秦之迹,文正不讳言之,果何谓哉?广东左方伯陈公取元所修《宋史·列传》中《道学》一编镂板,与同志者共之。《宋史》之行于天下有全书矣,公复于此留意焉。噫,我知之矣。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后世由圣门以学者众矣,语忠信如圣人,鲜能之。何其与夫子之言异也?夫子之学,非后世人所谓学。后之学者,记诵而已耳,词章而已耳。天之所以与我者,固懵然莫知也。夫何故?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宜君子之忧之也。是故秦火可罪也,君子不讳,非与秦也,盖有不得已焉。

  夫子没,微言绝。更千五百年,濂、洛诸儒继起,得不传之学于遗经,更相讲习而传之。载于此编者,备矣。虽与天壤共弊可也。抑吾闻之:《六经》,夫子之书也;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六经》一糟粕耳,犹未免于玩物丧志。

  今是编也,采诸儒行事之迹与其论著之言,学者苟不但求之书而求诸吾心,察于动静有无之机,致养其在我者,而勿以见闻乱之,去耳目支离之用,全虚圆不测之神,一开卷尽得之矣。非得之书也,得自我者也。盖以我而观书,随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此野人所欲献于公与四方同志者之芹曝①也。

    承公命为序故及之公名选字士贤浙之临海人先公勿斋先生宰新城遗爱在民公称其家学云。

【注】①芹曝:谦词,谓所献微不足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正不言之             讳:忌讳。

B.载于此编者,矣         备:齐备。

C.千五百年               更:经过。

D.学者诵其言而忘味       徒:白白的。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作者认为是错误读书方法的一组是(3分)

①记诵而已耳,词章而已耳

②载籍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

③学者徒诵其言而忘味

④察于动静有无之机

⑤去耳目支离之用

⑥乃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焚书”虽然是秦王残暴的行为,但也有可取之处,它对于当今背理和有害的学风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B.作者批判当今读书之人只是致力于记诵典籍中词句的学习方法,指出这样学习只会造成“载藉多而功不专,耳目乱而知不明”的严重后果。

C.读经书的目的是求人之道,以明吾之本心,至于经学文字,它们不过如糟粕一样,本身并没有特别的价值。

D.所谓开卷有益,就是要求研究学习的人不但探求书中的精神,而且探求自己的内心,在探求中保全心中圆融奇妙的智慧。

4.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承 公 命 为 序 故 及 之 公 名 选 字 士 贤 浙 之 临 海 人 先 公 勿 斋 先 生 宰 亲 城 遗 爱 在 民 公 称 其 家 学 云。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后世由圣门以学者众矣,语忠信如圣人,鲜能之,何其与夫子之言异也?(4分)

                                                               

                                                               

②盖以我而观书,随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3题。

文学精神与文化传统

     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变革运动不同,“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以价值翻转为特色的伦理道德革命,这场伦理革命的核心精神是以个性解放冲击传统的礼教与家族制度,因而个性精神就构成了新文学区别于中国传统文学的特点。陈独秀倡导“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胡适推崇个人独战多数的“易卜生主义”,鲁迅以“个人的自大”反对“合群的自大”,周作人将人道主义阐发成“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就是“五四”文学精神最有力的理论说明。然而,“五四”文学又是真正忧国忧民的文学,是急于使中华民族摆脱苦难的文学,因而应充分认识这种文学精神的复杂性,简单的反传统与西化都难以阐发这场文化变革的真正内涵。

    在“五四”人物张开臂膀拥抱西方文化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多是对宗教文化孕育出来的于振兴国家有利的现代文化成果感兴趣,推崇个性自由与民主科学。即使在“五四”高潮的时候,中国文化传统的语法规则仍然潜在地制约着“五四”文学的文化精神及发展轨迹。如果对“五四”进行深层研究,就会发现时髦的西方文化多是体现在词汇层面,深层的语法规则仍来自中国文化传统。同是推崇个人的自由与发展,对于尼采而言,走向超人本身就是目的,对于易卜生而言,在船快要沉了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救出自己,而对鲁迅们来说,张扬个性精神的目的则在于救国救民,使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果进一步考察就会发现,“五四”文学的总体框架同样符合传统文学那种儒道互补的架构。“五四”文坛的两大社团——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就是儒道互补结构框架在现代的一种演绎。茅盾认为,文学研究会最大的共性是“为人生”。难道《诗经》、杜甫诗歌不是“为人生”吗?按照《毛诗序》的说法,诗对于人生可以起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作用。同样,创造社最大的特点是“为艺术”。然而,道家的田园山水诗画就不是“为艺术”吗?道家文学跳出人世的樊笼,在山水之间消融己身,可谓纯之又纯的“为艺术”。事实上,茅盾在《社会背景与创作》中几乎把《毛诗序》的话重复了一遍,郭沫若公然喜爱庄子,也表明了这一点。

    当然,所谓儒道互补的现代演绎,就是进行了现代性的转换,推崇个性精神与人格的张大: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与儒家文学追求“厚人伦”的合群性不同,它是关注个人命运的遭际;创造社的“为艺术”与道家的“为艺术”也不同,创造社是在“五四”文学个性精神感召下,张大主体人格。因此,个性精神才是新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特征,而忧国忧民的现世关怀则是新文学区别于基督教文化中产生的文学的特征。

在纪念“五四”90周年的今天,怎样认识“五四”文学精神,怎样将外来的优秀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相结合,仍是一个未完成的课题。     

(《人民日报》2009年5月6日)

1.下列对“五四文学的总体框架同样符合传统文学那种儒道互补的架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五四”文学精神的核心部分同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儒道思想在本质上是并行不悖的。

B.“五四”文学在总体架构上就是传统文学的儒道互补的现代转换,即“厚人伦”变为“为人生”,田园诗转为“为艺术”。

C.“五四”文坛的两大社团——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它们的主张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与传统文学的儒道互补结构框架相符合。

D.“五四”文学同传统文学在表面上尖锐对立,但从实质而言,它们在总体框架上是互补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五四”文学是由传统文学孕育、深刻体现忧国忧民思想、急于使中华民族摆脱苦难的文学。

B.“五四”文学精神的复杂性体现在它既高扬个性解放的旗帜,又以救国救民为其宗旨。

C.“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如陈独秀、胡适、鲁迅、周作人等都是个性解放的推崇者。

D.“五四”新文化运动大力倡导西方文化,但更多的是关注那些有利于国家振兴的现代文化成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个性自由与民主科学是现代西方文化的精华,是从西方宗教文化中产生而来。

B.同样推崇“个人的自由与发展”,西方人与陈独秀、胡适等人的目的截然不同。

C.五四新文学之所以有别于中国传统文学,就在于它具有以个性解放冲击传统的礼教与家族制度的核心精神。

D.五四新文学完全有别于基督教文化中产生的文学,而与中国传统文学内涵一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然后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35702/35971) 首页 上一页 35697 35698 35699 35700 35701 35702 35703 35704 35705 35706 35707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