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尚节亭记
刘基
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署,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为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②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特卉木也特:只是
|
B.坐右之器以欹欹:倾斜
|
C.于是乎有裨焉裨:补偿
|
D.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 宜:适宜
|
2.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莲取其出污而不染②其人居远未来
|
B.①或以之比德而自励②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
C.①予观而喜之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D.①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
3.下列句子中与“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C.过烽火矶。
|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4.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种花植树是为了修身养性,从中汲取精神营养,而不仅仅是为了玩赏,满足自己的嗜好。
|
B.会稽黄中立,喜欢培植竹林,后又在竹林中修造了一座“尚节亭”;他认为读书人要效法竹子,虚心有节。作者对此十分赞赏。
|
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春、夏秋冬的“节”,体现出阴阳寒暑的中和之道,而作为人的大节,难以达到中庸之道的境界。
|
D.从文章末段“然则”“苟然”等词句分析,作者认为黄中立看到竹有节,联想到为人处世也需求大节,因此植树建亭,以之为“读书游艺”之所。
|
5.断句与翻译(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4分)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孔子曰居家理治可移于官其义一也。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
②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