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作文

请以“求同与存异”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述自身经历或现实生活,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略 【解析】审题时遵从三步法,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点.。从内涵上理解就是在对事物的看法或态度上找出一致的地方、保留不同的地方。例如:两个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求同存异。 2、为什么求同存异。万物莫不相异”说的是事物的差异性和独立/独特性,而“求同存异,顾全大局”是处理问题尤其是社会问题的一个手段和方式。 3、怎样求同存异。求同是建立在根本原则基础上的求同,而不是一味的妥协退让,存异必须以不违背原则为前提,超出这个前提,就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另一方面,善于存异,相互容忍各种风格、个性、和思想意识的存在,才能有助于求大同。 4、这种思想不仅可以用于中国外交,其实在处理人际关系,在交友中也常用到。人与人是有差异的,只有正视别人的不同,寻找与自己相锲合的地方,才会使友情更加稳固。 5、写作进最好不要过多的讨论国家大事,而不妨从身边开始,写对生活的主识,由狭隘到宽容,由求同,到存异,每一点进步都是闪亮的与惊喜的。
推荐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嵇康遇害

嵇康字叔夜,谯国人也,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服药求长生),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所与神交者唯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山涛将去选吕,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每夏月,居其下以锻。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颖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司马昭)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念,遂并害之。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博览无不通。该:完备。

B.此书既。行:流传。

C.后安为兄所枉。诉:叙说。

D.宜因除之。衅:缝隙,引申为机会。

2.下列八句话,分别编四组,构成嵇康遇害根本原因的一组是(    ) 

①远迈不群                      ②与魏宗室婚

③知其不可羁屈也                ④吕安服康高致

⑤辞相证引                      ⑥会以此憾之

⑦嵇康卧龙也,不可起            ⑧言论放荡非毁典谟

A.②③⑥⑦

B.①④⑥⑧

C.③④⑤⑦

D.④⑤⑦⑧

3.下面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嵇康是魏国皇帝的亲戚,官拜中散大夫。他超迈不群,常修养性服食之事,不与一般人结并,他所与神交的只有“竹林七贤”罢了。

B.嵇康当大夫时,也常常在柳树下打铁,有一次他与向秀打铁,钟会特意来拜访,他不予理睬,锻不辍,钟会站了半天,只好回去,他又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因此钟会非常恨他。

C.嵇康与吕安友善,吕安被他哥哥枉诉,引稽康为证,于是稽康也被收。钟会向司马昭进谮言,要他因衅除之,于是嵇康吕安同时被害。

D.嵇康在东京被刑时,三千太学生请求他留下来做老师,嵇康不答应。他看日影,还未到行刑时,便索琴弹一曲《广陵散》,叹道:“《广陵散》于今绝矣!”天下士人都为他悲痛。

4.翻译下列句子(4×5分) 

①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 

②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 

③康乃与涛书告绝。 

④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

5.对《陈情表》中李密辞不就官,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奉养祖母和不愿事者。试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