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现在全社会关注通货膨胀,民众担心物价持续上涨,国家发改委多次表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游资炒作造成的。

B.体育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在赛场上通过争金夺银来振奋士气,更应在提升国民素质和公民意识方面为国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C.发展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事业,对于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与合作,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D.目前血液供应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不缺血源,能否真正建立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是解决“血荒”问题的根本办法。

 

答案:
C 【解析】(A项:“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 B项“提升”和“意识”搭配不当。D项,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25分)
果戈理
果戈理!少年、青年、男子和妇女,掌握知识为时不久的中学生和熟悉生活、聪慧颖悟的老者的永恒旅伴。
一俟果戈理渗入我们的心灵,他已然永不离去,永久在我们的意识和心中定居,并且像在家里那样在那里生活着—一异常果敢,从容安适。
仿佛这全然不是他——机敏过人,既谦和又凶猛的诗人——以各种怪诞的、高尚的、忧郁的、温柔的、可怜的、可笑的人物和容貌丰富我们的想像力。
仿佛这是我们亲眼看见所有这些活生生的典型,亲自在米尔哥罗德和波尔塔瓦,在季坎卡、基辅和彼得堡,现实主义地作着非凡的表演。
“好一个诺兹德廖夫鬼东西!”有一次我们感叹道,甚至都不曾去想,是谁在我们的观念中一下子形成了一个被塑造的狡诈的无赖汉诺兹德廖夫的形象。
每个这样的形象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世界里,有如一个单独的、与其他概念分离的、兽类模样的东西。而果戈理本人像主人,仿佛独自在他们一旁生活着,打开鸟笼,若有所思地观察着自己那些毛色不一、形状各异的小动物。
把如此大量的、不胜枚举的形象化概念引入日常生活,以便人们能利用这些概念 ——这样的工作只有天才才力所能及。
须知他的典型们的名字好像成了俄语词汇本身,光说它们己经成为普通名词是不够的。它们是人的品质最常见的文字符号的最常见的同义词。
比如我说:“喂,你知道吗,这就是个泼留希金!”——谁也不会想问,这是谁,或是泼留希金究竟是什么?就像我说:“喂,你知道吗,这就是最最吝啬的吝啬鬼!”
没有一个作家能像果戈理那样,在自己死后永远保留那么多数量的活生生的主人公。
我们把对果戈理的、对他令人异常激动的创作那火热的、满怀激情的爱献给他。他与我们生活在一起,他活在我们中间,我们与他永不分离。
继普希金之后,果戈理塑造了一个光荣的文学时代,成为俄国艺术小说的导师,并且至今仍然是。他仍然不仅是受读者欢迎的艺术家,而且是教导写作的艺术家。
果戈理的一封书简中提到了《死魂灵》第二部的人物,称他们为“有缺陷的主人公”,前苏联文学是在生活的各种“善与恶”的矛盾中,在生与死的斗争中揭示生活的文学,它不可能回避我们现实生活的“有缺陷的主人公”。
果戈理的不可思议的天才就在于此!他超越时代,把手伸给我们当代作家,召唤他们描绘各种面目的敌人,如同召唤伟大的俄国文学的经典作家如斯做那样。
他确实是我们永恒的旅伴。
注:“诺兹德廖夫”和“泼留希金”都是果戈理小说《死魂灵》中的人物。
1.下列关于果戈理的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    )。(5分)

A.果戈理的天才在于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B.果戈理作品中的每个重要人物形象都典型地体现了人的某种品质

C.果戈理创作丰富了俄语词汇,人们时常使用他所使用的新鲜词语

D.果戈理作品中的“有缺陷的主人公”,是各个时代作家描写的共同对象

E.果戈理超越时代地启发并教导着作家应该描写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第八段中说:“他们是人的品质最常见的文字符号的最常见的同义词。”根据文章内容举出两个具体实例。(6分)
3.文章的首尾说果戈理是我们的“永恒旅伴”,根据文意,概括出作者这样说的两大具体理由。(6分)
4.果戈理称《死魂灵》第二部的人物为“有缺陷的主人公”,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这一特
点,本文作者在评价中也多有提及,请逐一指出。并请根据文意简要指出这样的人物与鲁迅笔下的类似人物(如孔乙己、华老栓、祥林嫂、阿Q)有怎样的不同。(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25分)
俏语谑娇音
①且说宝玉正和宝钗顽笑, 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宝玉听了,抬身就走.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走,瞧瞧他去。”说着,下了炕,同宝玉一齐来至贾母这边.只见史湘云大笑大说的,见他两个来,忙问好厮见.正值林黛玉在旁,因问宝玉:“在那里的?"宝玉便说:"在宝姐姐家的。"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 "宝玉笑道:"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去他那里一趟,就说这话。"林黛玉道:"好没意思的话!去不去管我什么事,我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可许你从此不理我呢!"说着,便赌气回房去了.
  ②宝玉忙跟了来,问道:“好好的又生气了?就是我说错了,你到底也还坐在那里,和别人说笑一会子. 又来自己纳闷。”林黛玉道:“你管我呢!"宝玉笑道:"我自然不敢管你, 只没有个看着你自己作践了身子呢。”林黛玉道:“我作践坏了身子,我死,与你何干!"宝玉道:"何苦来,大正月里,死了活了的。"林黛玉道:"偏说死!我这会子就死!你怕死, 你长命百岁的,如何?"宝玉笑道:要象只管这样闹,我还怕死呢?倒不如死了干净。"黛玉忙道:"正是了,要是这样闹,不如死了干净。"宝玉道:"我说我自己死了干净,别听错了话赖人。"正说着,宝钗走来道:"史大妹妹等你呢。"说着,便推宝玉走了.这里黛玉越发气闷,只向窗前流泪.
③没两盏茶的工夫,宝玉仍来了.林黛玉见了,越发抽抽噎噎的哭个不住.宝玉见了这样,知难挽回,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不料自己未张口,只见黛玉先说道:“你又来作什么?横竖如今有人和你顽,比我又会念,又会作,又会写,又会说笑,又怕你生气拉了你去,你又作什么来?死活凭我去罢了!"宝玉听了忙上来悄悄的说道:"你这么个明白人, 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 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林黛玉啐道:"我难道为叫你疏他?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
④林黛玉听了,低头一语不发,半日说道:"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了你,你再不知道你自己怄人难受.就拿今日天气比,分明今儿冷的这样, 你怎么倒反把个青肷披风脱了呢?"宝玉笑道:"何尝不穿着,见你一恼,我一暴燥就脱了。"林黛玉叹道:"回来伤了风,又该讹着吵吃的了。         
⑤二人正说着, 只见湘云走来,笑道:“爱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 也不理我一理儿。”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宝玉笑道:"你学惯了他, 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史湘云道:“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他,我就伏你。”黛玉忙问是谁.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黛玉听了,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他!我那里敢挑他呢。”宝玉不等说完,忙用话岔开.
(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第①段黛玉冷笑是恼宝玉刚才跟宝钗在一起。

B.第⑤段黛玉冷笑是恼史湘云称赞宝钗。

C.“林黛玉听了,低头一语不发”,可知她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轻易不说一句话。

D.“亲不间疏,后不僭先”,宝玉认为宝钗是自己的亲戚,又是先来的,自己理当同她走近点。

E.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第段⑤对宝钗的刻画主要是通过“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
2.试概述选文中林黛玉心理变化的过程。(6分)
3.选文中史湘云出场不多,但也可以从中看出其性格特点,试加以分析。(6分)
4.第②段中黛玉、 宝玉关于“死”的一番对话,与人物的命运有无联系?请说说自己的看法。(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回大宋汴京看繁华清明
张凤梅
节日是人们奖给自己庸常生活的礼品。情调别致的汴京人一年中安排的节很多,尤其隆重的是“三大节”:寒食、冬至和春节。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以冬至后105天为寒食,寒食第3天为清明。由于俩节日日期太近,汴京人都是混在一起过。
  汴京过清明,民间有插柳、戴柳的习俗。寒食前一天称为“炊熟”,汴京城内,家家户户用面粉和红栆蒸制成飞燕状的枣馍,用柳条穿起来,插在门楣上,叫做“插柳”。这一天还要熬制杏仁大麦粥,制作馓子、麦糕、乳酪等大量食品,供寒食“灭火”后只吃冷食用。寒食节三天不许做饭,这对于常年操持家务的家庭主妇来说,无疑是一年中最得劲的日子,故民间有谚语说“馋妇思正月,懒妇思寒食”。寒食节期间,各级“公务员”也放假七天,与民同乐,汴京城迎来了春节后的第一个“黄金周”。城内城外,大街小巷,到处都是上坟扫墓、踏青游玩、休闲购物的人流,孟元老用“田野如市”来形容。人们采来杂花装饰轿顶,折来柳枝垂挂下来当轿帘,然后“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在青草地上蹴鞠(踢足球),进行放风筝比赛,秋千上是沐浴春风的少女。北宋诗人王禹偁写《寒食》诗曰:“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寒食节灭火,到清明时需要重新取火,所以皇宫每年都要举行“颁新火”仪式。仪式之前由宫中内侍用榆木钻火,先得火者,朝廷赏绢三匹、金碗一口。唐朝时,新火只是赐给近臣贵戚,宋朝皇帝宽厚仁爱,体恤下属,赐新火的范围扩大,凡是京官,皆得馈赠。大文豪欧阳修曾赋《清明赐新火》诗赞扬皇恩浩荡:“鱼钥侵晨放九门,天街一骑走红尘。桐华应候催佳节,榆火推恩添侍臣。多病正愁饧粥冷,清香但爱蜡烟新……”祥瑞的轻烟伴随着特权的荣幸,溢于言表。
  画家张择端倾艺术之功,将汴京清明节的繁荣热闹尽收画中,绘就了不朽长卷——《清明上河图》。展开画卷,巍峨高耸的城楼,雄伟壮观的虹桥,舟楫相连的汴河,鳞次栉比的商铺,摩肩接踵的游人,无不演绎着汴京曾经的辉煌。
1.下列有关“大宋汴京寒食节”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寒食节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三大节日之一。

B.大宋时寒食节在冬至后第105天。

C.与清明节相比,大宋汴京人更重视寒食节。

D.大宋汴京人的寒食节和清明节混在一起过。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大宋汴京寒食、清明民间习俗的一项是(  )

A.家家户户门楣上都插着用柳条穿起来的枣馍,这枣馍是用面粉和红枣蒸制成的,像飞燕的形状。

B.家家户户都熬制杏仁大麦粥,制作馓子等大量食品,用于寒食后食用,因为寒食节不准动烟火。

C.汴京城内外,大街小巷,人们上坟扫墓、踏青游玩、休闲购物,非常热闹。

D.皇宫每年都要举行“颁新火”仪式、“颁新火”,就是皇帝把宫中钻木所得的火种赐给京官。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家庭主妇把寒食节当做一年中最舒适的日子,因为在节日期间,她们可以不必操持家务。

B.从寒食节开始,大宋汴京各行各业都放假七天,汴京城迎来了春节后的第一个“黄金周”。

C.采来杂花装饰轿顶,折来柳枝当轿帘,野炊,这是大宋汴京人过清明时的场景。

D.踢足球,放风筝,荡秋千。所有这些活动都被北宋诗人王禹偁写进了他的《寒食》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