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此诗为陆游晚年居山阴时所作。②箨龙,就是笋。③木笔,又名辛夷花。箨龙和木笔均为初夏常见之物。

(1)本诗在题目中点明“幽居”,但在第二联中又为何渲染“草深无处不鸣蛙”?

                                                                     

(2)诗人在本诗中都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
(1)诗人写处处蛙鸣,似与清幽的氛围相矛盾,其实是以有声衬无声,用热闹喧腾的蛙鸣来彰显整体环境的幽静。这是典型的以动衬静的手法。 (2)既有因景色幽美而生出的怡然自得之乐,也有因往日旧交零落殆尽而倍感寂寞的惆怅,还有志士孔老、报国无成的慨叹。 【解析】略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吕范字子衡,汝南细阳人也。少为县吏,有容观姿貌。后避乱寿春,孙策见而异之,范遂自委昵,将私客百人归策。时太妃在江都,策遣范迎之。徐州牧陶谦谓范为袁氏觇候,讽县掠考范,范亲客健儿篡取以归。时唯范与孙河常从策,跋涉辛苦,危难不避,策亦亲戚待之,每与升堂,饮宴於太妃前。

后从策攻破庐江,还俱东渡,到横江、当利,破张英、于麋,下小丹杨、湖孰,领湖孰相。又从攻祖郎於陵阳,太史慈於勇里。七县平定,拜征虏中郎将,征江夏,还平鄱阳。策薨,奔丧于吴。后权复征江夏,范与张昭留守。曹公至赤壁,与周瑜等俱拒破之,拜裨将军,领彭泽太守,以彭泽、柴桑、历阳为奉邑。刘备诣京见权,范密请留备。

权讨关羽,过范馆,谓曰:“昔早从卿言,无此劳也。今当上取之,卿为我守建业。”权破羽还,都武昌,拜范建威将军,封宛陵侯,领丹杨太守,治建业,督扶州以下至海,转以溧阳、怀安、宁国为奉邑。

曹休、张辽、臧霸等来伐,范督徐盛、全琮、孙韶等,以舟师拒休等於洞口。迁前将军,假节,改封南昌侯。时遭大风,船人覆溺,死者数千,还军,拜扬州牧。

性好威仪,州民如陆逊、全琮及贵公子,皆脩敬虔肃,不敢轻脱。其居处服饰,於时奢靡,然勤事奉法,故权悦其忠,不怪其侈。

初策使范典主财计,权时年少,私从有求,范必关白,不敢专许,当时以此见望。权守阳羡长,有所私用,策或料覆,功曹周谷辄为傅著簿书,使无谴问。权临时悦之,及后统事,以范忠诚,厚见信任,以谷能欺更簿书,不用也。

(选自《三国志卷五十六·吕范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策见而异之                  异:认为与众不同

B.徐州牧陶谦谓范为袁氏觇候      候:情况

C.讽县掠考范                    讽:讽刺

D.策或料覆                      或:有时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吕范“忠诚”的一组是(  )

①    时太妃在江都,策遣范迎之

②    后权复征江夏,范与张昭留守

③    刘备诣京见权,范密请留备

④    时唯范与孙河常从策,跋涉辛苦,危难不避

⑤    权时年少,私从有求,范必关白,不敢专许

⑥    权临时悦之,及后统事,以范忠诚,厚见信任

A.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范投奔孙策后,孙策派他到江都迎接太妃,而徐州牧陶谦却把他当做了袁氏的奸细,进行了严刑拷问,后吕范的门客救回了他。

B.吕范跟随孙策跋山涉水,不怕危险艰难,所以孙策把吕范当做了自己的亲人,后他又跟随孙策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战功。

C.刘备来见孙权,吕范秘密请求扣留刘备,但孙权没有听从这个建议,后吕范跟随孙权打败关羽,被授任为建威将军。

D.孙权年少时,吕范做财务主管,孙权私下向他索要未果,所以当时孙权怨恨吕范,而等到孙权执掌政事时,才认识到吕范的忠诚,对他加深信任重用。

4.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居处服饰,於时奢靡,然勤事奉法,故权悦其忠,不怪其侈。(3分)

译文:                                                            

(2)以范忠诚,厚见信任,以谷能欺更簿书,不用也。(3分)

译文: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分)

译文: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分)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

    古代崇尚青瓷,对白瓷不很重视,认为白瓷太刺眼,锋芒毕露,而青瓷温柔敦厚,委婉含蓄,能变幻出许许多多不同感觉的青绿釉色,既体现闲散淡远的自然美,又符合中庸、中和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教思想。龙泉青瓷不但具备了青瓷所共有的为世人广泛接纳的秉性,而且从南末中晚期起,以先后创烧出粉青、梅子青等不同凡响的釉色而独树一帜。这些釉色主要是釉料的改进而出现的,由传统的石灰釉改变为石灰一碱釉,使釉料的高温性能大大改善,多层施釉或釉层加厚后,高温中不流泻,釉层丰厚滋润,釉色温柔动人,仿佛用翡翠雕琢而成,这就是所谓的“类玉”。

对于玉,中国的传统文化赋予它独特含义。《荀子·法行》里有孔子论玉的—段话:“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儒教思想以玉喻示了人的许多美德,玉因此历来被十分重视,诚如民国时古玩家赵汝珍先生所云:“古代视玉之重,几乎物可与争衡,用玉之广亦无物可以拟举,凡国家重要典信无不以玉为之,重要典礼无不以玉成之。社会人文庶民活动往往以玉为中心,故国家玺印、祭礼乡宴,朝会征聘、盟誓歃血、乐器律器、男女发饰服饰、男人冠饰带饰、女人耳饰腕饰、文房用器、酒器、食器、饮器、佩饰、笏版等无一而不用玉。”类玉的龙泉青瓷自然深受古人的欢迎,其器形及功用大量涉及玉器的文化、艺术、习俗乃至宗教、政治等范畴。在欧洲以及其他一些地方,龙泉青瓷因为有翡翠般的釉色,人们便像珍爱翡翠那样珍爱它,而这种人见人爱的东西据说是用泥巴烧制而成,更让人感到伟大而不可思议。在伊斯兰教,也就是回教人眼里,青绿色正是他们崇尚的吉祥颜色,如同中国人以红色为吉祥色,过年过节挂红彩、发红包,他们以青色彩带装点家居,分送青包。因此,龙泉青瓷被伊斯兰教认为是吉祥物,其钟爱的程度可想而知。

龙泉窑在南宋中晚期出现过一类黑胎开片瓷器,其特点是胎黑色或褐色,胎质较疏松,釉色有粉青、灰青、蟹壳青等,釉层丰厚,常由多次施釉素烧,然后一次烧成;釉面冰裂多为几何形,极碎者称“百圾碎”,另有鱼子纹等,偶有象形图案。器物口沿呈紫色,足部露胎处呈铁色,即所谓“紫口铁足”。紫口有两种形式,一种口沿满釉,烧制时受到高温后口沿釉薄,映出胎骨颜色,另一种为了叠烧,  口沿一圈刮釉呈芒口,出现紫口。此类产品以造型、釉色及釉面开片取胜,因为开片难以人为控制,裂痕无意而自然,可谓天工造就,每件器物开片不一,绝无雷同,更符合自然美的审美观念,因此格外珍贵。

(选自《中国龙泉青瓷》)

1.下列对古代人崇尚青瓷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瓷能变幻出许多不同感觉的青绿釉色,令人感到温柔敦厚。

B.青瓷色泽柔和,委婉含蓄,符合崇尚闲散淡远的自然之美的古人的审美心理。

C.青瓷符合中庸、中和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易为信奉儒教的世人所广泛接受。

D.青瓷曾先后创烧出各种不同凡响的釉色,为中国赢得荣誉,因而受到古人推崇。

2.关于龙泉青瓷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龙泉青瓷具备青瓷所共有的秉性,既体现自然美,又符合儒家思想。

B.龙泉青瓷是从南宋中晚期起,开始出现的一种胎质较疏松的开片瓷器。

C.龙泉青瓷釉层丰厚滋润,釉色温柔动人,常由多次施釉素烧,然后一次烧成。

D.龙泉青瓷的器形及功用大量涉及文化、艺术、习俗,乃至宗教、政治等范畴。

3.根据文意,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烧瓷工艺中的石灰釉不耐高温,导致采用此工艺烧制的白瓷不能多层施釉,釉色刺眼。

B.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玉历来十分受重视,因此儒家思想以玉喻示了人的许多美德。

C.欧洲人对龙泉青瓷感到伟大而不可思议,是因为了解到它竟然是用泥巴烧制而成的。

D.龙泉青瓷之所以被伊斯兰教认为是吉祥物,是因为它的青绿色正是他们崇尚的吉祥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