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雪灾过后,林子里满地都是断枝残柯。只有雪松安然无恙。原来,雪松的枝桠具有柔性。每当雪厚到一定程度,雪松的枝桠就会往下弯,直到雪从枝头滑落。
雪松用自己的“柔”战胜了恶劣的环境,值得肯定。可是,“刚”也历来广为人们颂扬。如:“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在刚与柔的问题上,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情。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与刚与柔有关,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答案:
例文生活中的“太极”
中国有一套拳法叫“太极”,很多人都知道它的要旨是“以柔制刚”,练习这套拳法的人很多,但是明白其精髓,并将其用于生活的人又有多少呢?
(照应题目,设问入题,引人思考,切中话题。)
坚硬的石块会被柔弱的水滴击穿,坚韧的铁块耐不住空气的氧化,无坚不摧的金刚石经不起一束光的照射。许多东西总是出人意料,看似强大,却经不起软弱的一击。(列举生活中三个刚不胜柔的例子,扣题、典型,然后分析总结,提升高度)所以说,刚不一定胜柔,人也一样。
(提出观点一,从一个角度阐明刚与柔的关系。)
“二战“时,法国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看似固若金汤,却被德军巧妙地绕了过去,没起任何作用。看似“刚”却被“柔”所化解。号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经不起邓小平的柔和迂回政策,看似“刚”却被“柔”所克制。(过渡,列举一正一反两个事例)曹操的80万大军也抵不住黄盖的火攻,看似“刚”却被“柔”所瓦解。(再举一个事例,融分析于叙述之中,方向性极强。)但这决不是说刚就一无是处,柔便无所不能。毕竟水滴再厉害,有时也只能乖乖地呆在杯子里。柔只是一种暂时的忍让,是以退为进,是蓄势待发。就像太极拳讲究借力打力。这便是常说的“刚柔并济”。
(本段主要采用举例论证,紧扣话题,进行分析说理,论证的指向性明确。提出第二个观点,从第二个角度阐明刚与柔的关系,说服力强。)
柔与刚在生活中有另一种诠释。(过渡)勾践由皇帝沦为马夫,默默地忍受着各种折磨,蓄势待发;司马迁汉面对残酷的宫刑,没有自寻短见,强忍难言的苦楚;韩信甘受胯下之辱,受尽嘲笑……这一切都是柔,他们用这种方法顶住了敌人的攻击和世人的嘲弄,坚强地活了下来。直到勾践灭吴,“史家之绝唱”的《史记》问世,韩信的军队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人们才真正认识到他们的刚。但这种柔不等于逆来顺受,这种刚也不等于不择手段。战争中许多被捕者能忍受各种酷刑,却挡不住糖衣炮弹的攻击,生活中的太极也需用之得法。
(再次点题,有强烈的扣题意识。)(巧妙过渡,从第三个角度进行论证。连举三个事例,论证以柔克刚,分析与叙述结合,长于联系中心进行说理。)
“太极”之精深,涉及范围之广,用法之妙真让人惊叹。其实“刚与柔”的“太极”一直被国人运用得淋漓尽致,也许日本至今还未明白,在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中,他们坚船利炮,中国贫穷落后,并且他们已经践踏了大半个中国,但最终也只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得生活中的太极——“刚与柔”之理。
(结尾再次点明话题,回应文题,强化论点,并借抗日战争的实例,深化了文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