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草原
陈世旭
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的眉头像未解的结,你的脚步疲惫而蹒跚。
我把喧嚣的城市留在身后,我把拥挤的人群留在身后,我把所有的躁动和冲撞留在身后。
把自己交给苍茫。
你失落了什么?你要寻找什么?你想得到什么?
我问蓝天,我问大地,我问。
草原,向我张开博大的襟怀。从两边涌到路上来的、被露水淋得透湿的花枝和草棵子殷勤地拂着我的裤腿,像默默的爱抚。
古老而烂漫的草原。埋藏无数卜骨、陶片、断简、残碑的土地;站立长城、寺庙、黯淡的宫阁和拓荒者废墟的土地;横亘叱咤风云、如狼似虎的壮士演习杀戮的古御道的土地。
王朝的连绵不断的营寨埋进深草,将军的鹿角没入沼泽。方尖碑如断锷。水泡子是饮恨苍天的眼睛。从刀光火石到金戈铁马,从血流飘杵到冠盖如云,皆杳然如苍狼呜咽。帝王的霸业连同古战场一起退出历史,一个鞍马部族的史诗在季节河道中干裂
而草原依旧。
高耸的大陆板块空旷恒大,弓起球面的脊线。草原把最广阔的空间留给七彩泛滥。芳草年年绿,碧色直铺天涯。千万种花如潮水,汹涌漫卷草原。乳汁洗出的天空,云舒云卷如峨峨高髻、荡荡裙裾。苍鹰盘旋,大道似瀑布。
真静啊。天地间是一片亘古的肃穆。远远的什么地方,好像有人在动情地唱歌。那是幻觉。只有风,只有白桦林,只有不甘寂寞的杜鹃、野百灵和蜜蜂在私语。
思想就像徘徊在迷离草莽上的孤马,你会一再地想起那些似乎遥远的、已经忘却的过去,心里无端地涌起一种莫名的、淡淡的却是幽深的甜蜜或忧伤。你会感到好像早就有过这种体验,要不就是做过一个和眼前的情景极为相似的梦。但是究竟是在什么地方、是在一生中的哪个幸或不幸的时刻,你怎么也记不起来了。生活就像流水一样,淙淙地从你身边流过,你失落了很多,却不知道那是些什么。
最远的地方,热浪蒸腾的高坡,号角悄然耸起。最初是一对,然后是一簇,然后是一片。然后,草原生命交响乐的高潮赫然君临。
万种天风骤然狂作。骏马雄壮的肌群,突起为跳跃的峰峦。马群纵姿跋扈,从远方或更远的远方潮涌而出。
大宛汗血天马从西极承灵威、涉流沙而来,从黄河负图而来。与犁铧一起耕耘生民的艰辛;与刀斧一起划破凝滞的血海;与香车一起装点贵胄的荣华。你为文明所依赖,你也为文明所驾驭;你为文明所恩宠,你也为文明所束缚。
什么时候,文明放逐了你,文明又解放了你!
于是你重又成为草原的王者至尊。自由与奔放重又成为你的特权。铺张扬厉的野性重又回到你的身上。天风滚滚,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啊,你重又行神如空,行气如虹,走云连风,吞吐大荒。
狂舞的铁蹄在我的血管里奔腾,惊心动魄的轰响是冰河破裂一泻千里。我忽然明白了我的沉重;我忽然知道了我的寻找;在地震般的颤栗和闪电般的快乐的瞬间,我忽然领悟了生命的开端和终结的全部欢乐和痛苦的奥秘:挣脱欲望的缰索,卸下诱惑的鞍辔,去呼应草原生命大气磅礴的抒情,一种另样的、博大的爱情——爱生活、爱生命、爱大地,直到永远!
夜要来了,多情的落日在吐力根河对岸向草原告别。暮色像紫丁香,有一个骑手在火红的天边向远方顶礼膜拜。
草原像人的心灵——当心灵纯净而充满幻想,它就变得无比深邃——深邃得能容纳整个世界。
我走在七月黄昏的草原,草原的路通向一切道路。远处是辽阔明亮的地平线,身后是觉醒的脚印。
这一天多么好!整个世界像在童话里变了样子。这样的日子一生也许只能遇见一次。这样的日子一生只要遇见一次。
感谢你,草原!感谢你金灿灿的光、蓝湛湛的水、甜丝丝的风和轰轰烈烈的生命。
在怒放的花丛中尽情留连吧,在熊熊的篝火前尽情跳跃吧,在生命的潮水里尽情徜徉吧。火在颤栗,酒在燃烧,舞在踢踏,灵魂在响着黄钟大吕的律动。当黎明再来,金子般的朝霞又会喷薄而出,我又将远行,让圣洁的大光明永照朝觐生命的虔诚。
(选自2011年第1期《散文选刊》,略有改动)
[注]①陈世旭:江西南昌人,现任江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江西省文联主席。②大宛汗血神马:传说中的神马,据传它前脖部位流出的汗呈血色,史书记载它“日行千里”又名“大宛马”“天马”。
1.请概括文章画线部分的内容(不超过10个字),并分析它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答:画线部分的内容是:□□□□□□□□□□。
作用是:
2.文中说“感谢你,草原!”,从全文看,“我”为什么要感谢草原?(6分)
3.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大宛汗血天马”所蕴含的作者的价值判断。(5分)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你失落了什么?你要寻找什么?你想得到什么?”,三个问句连用,既引出下文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又启发读者思考。

B.“花枝和草棵子殷勤地拂着我的裤腿”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明写“花枝”“青棵子”,暗写“我”的喜悦之情。

C.作者认为,自己在草原上度过了美好的一天,这样的一天只要遇见一次就可以让人们的心灵产生巨变,从而厌弃城市,爱上草原。

D.面对草原,“我”大彻大悟,当又一个黎明来临时,我又将在“圣洁的大光明”的照耀下继续探索生命的真谛。

E.文章以时间推移为顺序,写了“我”的情感历程:迷惘——追寻——觉醒——失落。在这一历程中,始终贯穿着“我”对生命的虔诚。

 

答案:
1.(6分)内容:草原文明的沧桑巨变。(2分)作用:①和下文描写草原的自然风光“依旧”构成对比,突出了草原风光的亘古永恒。(2分)②引出下文内容,为下文写自己对面永恒的自然风光而产生人生感悟作铺垫。(2分) 2.(6分)①当“我”失落、疲惫、焦躁时,草原张开博大的襟怀接纳了我。(3分)②草原使“我”的灵魂大彻大悟,使“我”领悟了生命欢乐和痛苦的奥秘,找到了新的生活。(3分)(意思对即可) 3.(5分)“大宛汗血天马”为历史文明付出过血与汗,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当与现代文明发生碰撞后,它们又回归自然,回归自由奔放的本性,成为草原的王者至尊。(2分)作者通过大宛汗马告诉人们,应该摆脱喧嚣的现代文明的束缚,回归自然,找回自我。(3分) 4.CE 【解析】 1.略 2.略 3.略 4.(C“厌弃城市,爱上草原”错,在“草原”具有象征意义;E“失落”错,文中没有写作者“失落”的情感历程)(答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窦桂娘
烈女姓窦氏,小字桂娘。父良,建中初为汴州户曹掾。桂娘美颜色,读书甚有文。李希烈破汴州①,使甲士至良门取桂娘去。将出门,顾其父曰:“慎无戚戚,必能灭贼,使大人取富贵于天子。”桂娘既以才色在希烈侧,复能巧曲取信,凡希烈之密,虽妻子不知者,悉皆得闻。希烈归蔡州,桂娘尝谓希烈曰:“忠而勇,一军莫如陈先奇。其妻窦氏,先奇宠且信之,愿得相往来,以姊妹叙齿,因徐说之,使坚先奇之心。”希烈然之。桂娘因以姊事先奇妻,尝间谓曰:“为贼凶残不道,迟晚必败,姊宜早图遗种之地。”先奇妻然之。
兴元元年四月,希烈暴死,其子不发丧,欲尽诛老将校,以卑少者代之。计未决,有献桃者。桂娘白希烈子,请分遗先奇妻,且以示无事于外。因为蜡帛书曰:“前日已死,殡在后堂。欲诛大臣,须自为计。”以朱染帛丸如桃。先奇发丸见之,言于薛育曰:“两日希烈称疾,但怪乐曲杂发,昼夜不绝,此乃有谋未定,示暇于外,事不疑矣。”明日,先奇、薛育各以所部兵噪于牙门,请见希烈。希烈子迫出拜,曰:“愿去伪号,一如李纳。”先奇曰:“尔父悖逆,天子有命。”因斩希烈及妻子,函七首以献,暴其尸于市。后两月,吴少诚杀先奇,知桂娘谋,因亦杀之。
请试论之。希烈妇桂娘者,但劫之耳。希烈僭而桂娘妃,复宠信之,于女子心,始终希烈可也。此诚知所去所就,逆顺轻重之理明也。能得希烈,权也。姊先奇妻,智也。终能灭贼,不顾其私,烈也。六尺男子有禄位者,当希烈叛,与之上下者众矣,此岂才力不足耶?盖义理苟至,虽一女子可以有成。
[注]①李希烈:唐燕州辽西人。唐德宗时为淮宁节度使,奉命讨伐割据淄青的李纳,反与李纳通谋,并与叛乱的河北藩镇朱滔、田悦勾结,自称天下都元帅,建兴王。建中四年底攻入汴州,旋称楚帝,年号武成,不久为刘洽所败,逃归蔡州,后被部将陈先奇毒死。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出门,顾其父曰顾:回头看

B.桂娘因以姊事先奇妻,尝间谓曰间:暗暗地

C.函首以献,暴其尸于市函:木匣子

D.希烈僭而桂娘妃僭:僭称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欲尽诛老将校,以卑少者代之②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B.①请分遗先奇妻,且以示无事于外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①知桂娘谋,因亦杀之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①于女子心,始终希烈可也②寡人之于国也

3.下列选项中句式不一致的一项是()

A.①将出门,顾其父曰②委命下吏

B.①暴其尸于市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希烈妇桂娘者,但劫之耳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D.①六尺男子有禄位者②未之有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慎无戚戚,必能灭贼,使大人取富贵于天子。(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奇宠且信之,愿得相往来,以姊妹叙齿,因徐说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得希烈,权也。姊先奇妻,智也。终能灭贼,不顾其私,烈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9分,每小题3分﹚

文学的生成
文学是怎样产生的,众说纷纭。文学理想的表达,是现实在变革发展中的艺术展现,实质是文学艺术超越性的体现,文学艺术超越性恰是文学艺术存在的生命。
文学艺术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生活。文学艺术创作将现实生活的原材料通过开掘、提炼,生发了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性,这才有了文学艺术作品。如果失去了超越性,就失去了创作意义,就没有文学艺术本身了,超越性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生命。
文学理想的表达,体现了文学艺术的超越性,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学高于现实”。英国诗人密尔顿的《失乐园》不仅揭示了人类理性不强,意志薄弱,经不住诱惑的根源,而且抒写了人的自豪情怀、进取精神、革命激情。这理想光辉具有鲜明的超越性意义。当代作家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抒写了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的人类共同精神的理想光辉,具有鲜明的文学超越性。作者写道:“这部长篇出来后,也许有人会问,你写的就是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吗?我可以说,是,也不是。虽然这粒种子萌生在那里,但它作为小说成长起来以后,早已改变了形态。虽然有些故事是有生活原型的,但我并不满足和拘泥于这些,我还是为它注入了许多新鲜的故事——虚构的,以及我们所了解的一些鄂伦春人的故事。”作者巧妙地把作品与现实的关系比作植株与种子的关系,两者之间的重大差别来源于重大的创造性。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大量引进,对于我们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提高创作起了重要推进作用。但是一些人搞“原装引进”,阻碍了文学理想之路的通行。一些作品横移“本体烦恼论”,着力表现人生的烦恼、痛苦与绝望。一些抒写生活烦恼、工作烦恼、家庭烦恼的作品蜂拥出现,作者们认为生活烦恼是“普遍的生存状态”“我们似乎看到生活像一个宏大的虎口在吞噬我们……”一些作品横移“非人性化”,热衷于表现纯然的兽性、卑微的龌龊的人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文学作品的大量出现,不仅使文学艺术苍白、平庸,而且使文学艺术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萎靡症”、“颓废绝望症”。凡此种种,遮蔽了文学理想的光辉。
文学艺术中理想的表达,不是从外部加进来的思想概念,而是将现实的变革发展予以艺术化展现,从中生发出强大的审美感染力。在这方面,成功的创作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在兆影的《红豆粘糕和奔跑》中,“我”遭遇了一系列艰难困苦,可“我”并没有被击倒,选择了坚持长跑。奔跑的意象展现了以主动进取、积极创造的奋斗精神超越艰难困苦的生存态势。弗罗姆认为,所谓超越,是指人渴望克服被动的生存态势,人总是不甘心成为环境的奴隶,力求由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向着自己开拓的路线前进。鲁敏的《逝者的恩泽》,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古丽、红嫂们突破常规展现的温情、善良、宽容的品格非常难能可贵,激发了读者大众的强烈美感。日常生活中超越常规的事物都具有特殊性。极为个别的特殊性,往往代表着人类的理想、社会的未来,本身就具有普遍性意义、超越性意义。杨宏的《热血家族》以高有才为代表的英雄群体,孙铭的《铁流》以罗泰为代表的英雄群体,其心灵世界,都是崇高与平凡、公益与私利、英勇与畏惧、智慧与拙笨、新风与旧俗等多侧面的对立统一体。这些英雄的成长,是在矛盾斗争中实现的,英雄心路历程,是在多侧面对立统一的辩证发展中前行的。英雄心灵的每次升华,都经历着生与死、血与泪、火与水的强烈激荡,因而产生出耀眼的光芒。
注重文学理想的审美表达,只有文学放射出理想的光芒,我们的文学才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选自2010-11-16《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于“文学理想的表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中理想的表达,是将现实的变革发展予以艺术化展现,会使作品发出强大的审美感染力。

B.文学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没有现实生活的原材料,就不会有文学作品的出现。

C.文学理想的表达,是现实在变革发展中的艺术展现,其实质是文学艺术超越性的体现,是文学艺术存在的生命。

D.文学创作注重文学理想的表达,可以让我们的文学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2.下列不属于“文学艺术超越性”的表现的一项是()

A.英国诗人密尔顿的《失乐园》不仅揭示了人类理性不强,意志薄弱,经不住诱惑的根源,而且抒写了人的自豪情怀、进取精神、革命激情。

B.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抒写了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的人类共同精神的理想光辉。

C.鲁敏的《逝者的恩泽》,展现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古丽、红嫂们的突破常规的难能可贵的温情、善良、宽容的品格。

D.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写的就是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的生活,小说中的很多故事是有生活原型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表现人生的烦恼、痛苦与绝望,抒写生活烦恼、工作烦恼、家庭烦恼的作品也具有艺术超越性的作品。

B.我们在作品中热衷于表现卑微的龌龊的人性,会使文学艺术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萎靡症”、“颓废绝望症”。

C.不引进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会使我们的视野狭窄,“原装引进”则阻碍了文学理想之路的通行。

D.只要注重文学理想的审美表达,就能让文学放射出理想的光芒,我们的文学就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