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边外的契诃夫(节选)
所思
一九○四年七月十五日,在德国巴登威勒养病的契诃夫垂危。他用德语对医生说:“我要死了。”他拿起一杯香槟酒,带着奇特的微笑看着妻子克尼碧尔:“我好久没喝香槟酒了。”他把酒一饮而尽,向左侧一翻身,永久地沉默了。
契诃夫的灵柩放在一节运牡蛎的火车车厢里,由妻子护送回莫斯科。下葬时,送葬者不超过百人,队伍中,有人打着花哨的领带,谈论着狗的智能和舒适的别墅,很像契诃夫又写了一篇小说。以幽默小说起家,平时好开温和玩笑的作家,获得了一个喜剧性的结尾。
那年一月三十日,莫斯科艺术剧院首演了契诃夫最后一部作品——《樱桃园》。在排练时,契诃夫就不太满意。首演也只取得了一般性的成功,观众的掌声更多地是给予站在台上咳嗽的作家,人们似乎意识到他已时日无多。而对《樱桃园》的热情,很快就消退了。
一百年过去了。
在中国,对契诃夫的理解似乎刚刚开始。
理解的难题之一是“喜剧性”。契诃夫的剧本里,有那么多惆怅、失望、痛苦,有灰色的卑微的生活,有焦虑的无奈的停滞,有永远无法抵达的梦想,有人失去了一切,有人浪费了一生,有人杀人有人自杀,那为什么它们还是“喜剧”?
高尔基在回忆文章中记载过契诃夫的一件轶事。有位太太,“模仿契诃夫的样子”跟契诃夫谈论生活,她说一切都是灰色的,没有希望,充满苦恼,好像是得了病。契诃夫深信不疑地说:“这是一种病。用拉丁语说,就叫装病。”
这个故事是契诃夫戏剧很好的注脚。他对生活的琐碎煎熬,对人生的无力感有深入的体察,但同时他又能意识到这种原地踏步的无力感中包含有矫揉造作的成分。契诃夫不会忘记嘲讽人类这种“装病”的天性。
契诃夫嘲笑一切人,因为他们软弱、自私、虚荣、吝啬、幼稚、世故,贪图安逸、夸夸其谈、百无一用、自暴自弃,他们困在自我的迷宫里,每一个人都徒有梦想,却都因为个人的局限,没能成为自身想像或者期望中的人。
除此以外,契诃夫还是一个在垃圾堆般污浊的生活里也能感受到温暖的作家,他笔下那些慵懒、猥琐的人物,多半有种天真诚挚的性格,散发着温暖的气息。他的剧中人也总是置身于温暖的乡间,烛火、茶炊,琴声、美酒,花园、湖水,落日、晨曦,诉说着美好,也增加着惆怅。这层暖色,模糊了他对剧中人的讽刺,使角色的层次更丰富,使嘲讽变得多义而不确定。性格软弱、不健全的人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活,难以实现的愿望成就了天边外的梦想。
生活是有病的,作为医生的契诃夫也开不出药方,然而他意识到,梦想永远飘荡在生活之上,属于天空中某个看不见的角落,即使永远不能实现,也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宽慰着受苦的心灵。契诃夫敬重这样的梦想。“幸福来了,它在走过来,走得越来越近,我已经能够听到它的脚步声。而如果我们看不见它,抓不住它,那又有什么关系?别人能看到它的!”
或许是年龄的关系,今天重读契诃夫的喜剧,备感震惊。举目四望,竟然发现身边到处是契诃夫笔下的人物,无数的小人物在日常生活中来来往往,甚至自己的心理动机和行为逻辑,也早被契诃夫剖析过了,这种愉悦、羞愧和恍惚的感受也是微妙难言。只要去阅读,去体味,“永远的契诃夫”就永远地关照着我们的内心。
1.文章开头描述了契诃夫的逝世与葬礼,请结合上下文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为什么作者说“这个故事是契诃夫戏剧很好的注脚”?请用自己的话回答。(6分)
答:
3.好的标题往往有丰富的内涵,本文也不例外。请谈谈你对“天边外的契诃夫”的内涵的理解。(6分)
答:
4.契诃夫的戏剧除了讽刺性之外,还有哪些方面让作者欣赏?结合本文,举出你所喜欢的一部喜剧的名字,并说明理由。(6分)
答:

 

答案:
1.①叙述了契诃夫的逝世,表达了作者的哀思。②指出契诃夫葬礼的喜剧性,为后文写契诃夫戏剧的喜剧性作铺垫。 2.故事中的太太认为一切都是灰色的,好像是得了病。契诃夫指出这叫装病。这个故事阐释了契诃夫喜剧的内涵,那就是契诃夫一方面对人生的无力感有深入的体察,同时他又能意识到并且嘲讽这种原地踏步的无力感中包含的矫揉造作的成分。 3.①契诃夫已经逝世,所以作者称其为天边外的契诃夫。 ②契诃夫意识到美好的梦想永远飘荡在天空中。 ③契诃夫因其作品的喜剧性而难以被人理解。 ④契诃夫见解高明,如在云端,洞悉了人们的心灵。 4.(1)①契诃夫的作品让人在垃圾堆般污浊的生活里也能感受到温暖。 ②契诃夫的作品中性格软弱、不健全的人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活。③契诃夫的作品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梦想,能够宽慰受苦的心灵。④契诃夫的作品洞悉了人们的心灵。 (2)示例:《阿Q正传》。因为它能够给人心灵的震撼。我们在感到阿Q可笑同时也能体会出这可笑背后深重的酸楚。 【解析】 1.略 2.略 3.略 4.略
推荐试题

阅读《兰亭集序》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兴:引起,发生

B.及其所之既倦倦:厌倦

C.或因寄所托因:因为

D.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不知道衰老即将要到来。

B.情随事迁,慨系之矣---------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本来就知道一切生死都是虚妄的。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吧。

3.对这部分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部分文字的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语言作结,有无穷意趣。

B.第一段文字以抒情、议论为主,引出“死生”这一人生重大问题,抒发人生无常的伤痛。

C.第二段文字在上文基础上表明了作者对生死的看法,否定了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观点,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D.总观这部分文字,紧扣“死生”二字行文,表现了作者对个体生命价值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