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兰亭集序》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兴:引起,发生

B.及其所之既倦倦:厌倦

C.或因寄所托因:因为

D.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不知道衰老即将要到来。

B.情随事迁,慨系之矣---------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本来就知道一切生死都是虚妄的。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吧。

3.对这部分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部分文字的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语言作结,有无穷意趣。

B.第一段文字以抒情、议论为主,引出“死生”这一人生重大问题,抒发人生无常的伤痛。

C.第二段文字在上文基础上表明了作者对生死的看法,否定了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观点,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D.总观这部分文字,紧扣“死生”二字行文,表现了作者对个体生命价值的理性思考。

 

答案:
1.C 2.C 3.A 【解析】 1.(C项“因”应译为依,随着) 2.(这句的正确翻译应该是: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3.(“以旷达的语言作结”有误,应该说格调比较低沉)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