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4题

                                       塘  栖

                丰子恺

(1)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说《旅宿》(日文名《草枕》)中,有这样的一段文章:“像火车那样足以代表二十世纪的文明的东西,恐怕没有了。把几百个人装在同样的箱子里蓦然地拉走,毫不留情。被装进在箱子里的许多人,必须大家用同样的速度奔向同一车站,同样地熏沐蒸汽的恩泽。别人都说乘火车,我说是装进火车里。别人都说乘了火车走,我说被火车搬运。象火车那样蔑视个性的东西是没有的了。……”

(2)我翻译这篇小说时,一面笑这位夏目先生的顽固,一面体谅他的心情。在二十世纪中,这样重视个性,这样嫌恶物质文明的,恐怕没有了。有之,还有一个我,我自己也怀着和他同样的心情呢。从我乡石门湾到杭州,只要坐一小时轮船,乘一小时火车,就可到达。但我常常坐客船,走运河,在塘栖过夜,走它两三天,到横河桥上岸,再坐黄包车来到田家园的寓所。这寓所赛如我的“行宫”,有一男仆经常照管着。我那时不务正业,全靠在家写作度日,虽不富裕,倒也开销得过。

(3)客船是我们水乡一带地方特有的一种船。水乡地方,河流四通八达。这环境娇养了人,三五里路也要坐船,不肯步行。客船最讲究,船内装备极好。分为船梢、船舱、船头三部分,都有板壁隔开。船梢是摇船人工作之所,烧饭也在这里。船舱是客人坐的,船头上安置什物。舱内设一榻、一小桌,两旁开玻璃窗,窗下都有坐板。那张小桌平时摆在船舱角里,三只短脚搁在坐板上,一只长脚落地。倘有四人共饮,三只短脚可接长来,四脚落地,放在船舱中央。此桌约有二尺见方,叉麻雀也可以。舱内隔壁上都嵌着书画镜框,竟象一间小小的客堂。这种船真可称之为画船。这种画船雇用一天大约一元。(那时米价每石约二元半。)我家在附近各埠都有亲戚,往来常坐客船。因此船家把我们当作老主雇。但普通只雇一天,不在船中宿夜。只有我到杭州,才包它好几天。

(4)吃过早饭,把被褥用品送进船内,从容开船。凭窗闲眺两岸景色,自得其乐。中午,船家送出酒饭来。傍晚到达塘栖,我就上岸去吃酒了。塘栖是一个镇,其特色是家家门前建着凉棚,不怕天雨。有一句话,叫做“塘栖镇上落雨,淋勿着”。“淋”与“轮”发音相似,所以凡事轮不着,就说“塘栖镇上落雨”。且说塘栖的酒店,有一特色,即酒菜种类多而分量少。几十只小盆子罗列着,有荤有素,有干有湿,有甜有咸,随顾客选择。真正吃酒的人,才能赏识这种酒家。若是壮士、莽汉,象樊哙、鲁智深之流,不宜上这种酒家。他们狼吞虎嚼起来,一盆酒菜不够一口。必须是所谓酒徒,才可请进来。酒徒吃酒,不在菜多,但求味美。呷一口花雕,嚼一片嫩笋,其味无穷。这种人深得酒中三昧,所以称之为“徒”。迷于赌博的叫做赌徒,迷于吃酒的叫做酒徒。但爱酒毕竟和爱钱不同,故酒徒不宜与赌徒同列。和尚称为僧徒,与酒徒同列可也。我发了这许多议论,无非要表示我是个酒徒,故能常识塘栖的酒家。我吃过一斤花雕,要酒家做碗素面,便醉饱了。算还了酒钞,便走出门,到淋勿着的塘栖街上去散步。塘栖枇杷是有名的。我买些白沙枇杷,回到船里,分些给船娘,然后自吃。

(5)在船里吃枇杷是一件快适的事。吃枇杷要剥皮,要出核,把手弄脏,把桌子弄脏。吃好之后必须收拾桌子,洗手,实在麻烦。船里吃枇杷就没有这种麻烦。靠在船窗口吃,皮和核都丢在河里,吃好之后在河里洗手。坐船逢雨天,在别处是不快的,在塘栖却别有趣味。因为岸上淋勿着,绝不妨碍你上岸。况且有一种诗趣,使你想起古人的佳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古人赞美江南,不是信口乱道,却是亲身体会才说出来的。江南佳丽地,塘栖水乡是代表之一.我谢绝了二十世纪的文明产物的火车,不惜工本地坐客船到杭州,实在并非顽固。知我者,其唯夏目漱石乎?

                                           (选自《缘缘堂随笔集》)

1.请对第四段划线句“呷一口花雕,嚼一片嫩笋,其味无穷”作简要赏析。

2.作者游塘栖,乐在其中,试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乐”的具体表现。

3.文章开头和结尾先后谈到日本作家夏目漱石,请简要阐述作者引用“夏目漱石”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4.结合本文内容,请你探究作者在文章中寄托了哪些情怀?请简要阐述。

 

答案:
1.“一口”“一片”与“无穷”形成对比,突出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美味;“呷”“嚼”两个动词描绘出作者细细品味和享受美食的情态雅趣;抒发了作者对朴实简单的生活的喜爱和对古人雅致生活之风的追崇。 2.(1)乐在顺着河流在船上欣赏两岸的美景,观赏到故乡的魅力风景;(2)乐在坐着木船而不是火车旅行,体验到古人闲适的生活方式;(3)乐在乘船途中享受到吃酒吃枇杷等雅趣,从中体验到了简单自由生活的乐趣;(4)坐船在雨天游水乡塘栖别有趣味,欣赏到雨中美景,感受到了无穷的自然之趣。 3.(1)开头用夏目漱石的文章引出作者塘栖之行,引出下文对塘栖风景与风情的描述;(2)结尾引夏目漱石为知音,照应开头,深化主题;(3)夏目漱石厌弃城市文明,表现出对简单生活的喜爱,在文中起正面衬托的作用,作者借夏目漱石的看法含蓄地表现了自己的思想。 4.(1)对水乡美丽风景的喜爱;(2)乘船、喝酒、吃枇杷等行为表现出泛舟的优雅悠闲;(3)雨中乘船的雅趣;(4)对城市生活的排斥,寻找古人之风,表现出对古人的追慕,对原始纯朴生活的向往;(5)难以逃离城市的苦闷与无奈。(要结合文章有关内容简要阐述,答对一点得2分)
推荐试题


 

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自至,亦得君而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

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切谏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存之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欤?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戾矣。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纳谏岂恶乎?“然则焚稿者欤?”曰:焚稿者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噫!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曾巩《书魏郑公传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虽其忠诚自至,亦得君而也         然:样子

B.夫以谏诤为当掩                     掩:掩饰

C.而其事至迫                         迫:紧迫

D.然则焚稿者欤                     非:不对

2.以下全表明作者曾巩直接对“谏诤”所表明的态度一项是(3分)       (    )

①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    ②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

③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    ④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⑤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  ⑥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肯定了谏诤书存在的重要意义,赞扬魏郑公以诚信待己事君,不欺于万世,大公至正的崇高品德。

B.文章写伊尹、周公和魏郑公都因敢于谏诤而成为良相,名垂后世;唐太宗因拒绝纳谏导致“辽东之败”,而生追思魏征之忆。

C.文章以史实为例证,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把谏诤之事载入史册所产生的积极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D.文章以太宗从谏、郑公好谏始,以颂郑公之贤结,中间旁征博引,层层深入,全文浑然一体。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2)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3分)

(3)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