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2)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___,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3) _______________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4) ___________,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5) 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6)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7)温家宝总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在我当选以后,我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总理为了国家和人民,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的崇高品格。

 

答案:
 (1)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楚人一炬(3) 地崩山摧壮士死(4)醉不成欢惨将别(5) 夕揽洲之宿莽  (6)气吞万里如虎(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推荐试题

 

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自至,亦得君而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

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切谏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存之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欤?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戾矣。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纳谏岂恶乎?“然则焚稿者欤?”曰:焚稿者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噫!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曾巩《书魏郑公传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虽其忠诚自至,亦得君而也         然:样子

B.夫以谏诤为当掩                     掩:掩饰

C.而其事至迫                         迫:紧迫

D.然则焚稿者欤                     非:不对

2.以下全表明作者曾巩直接对“谏诤”所表明的态度一项是(3分)       (    )

①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    ②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

③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    ④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⑤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  ⑥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肯定了谏诤书存在的重要意义,赞扬魏郑公以诚信待己事君,不欺于万世,大公至正的崇高品德。

B.文章写伊尹、周公和魏郑公都因敢于谏诤而成为良相,名垂后世;唐太宗因拒绝纳谏导致“辽东之败”,而生追思魏征之忆。

C.文章以史实为例证,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把谏诤之事载入史册所产生的积极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D.文章以太宗从谏、郑公好谏始,以颂郑公之贤结,中间旁征博引,层层深入,全文浑然一体。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2)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3分)

(3)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