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答案:
 ①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大意1分,“病”1分,“不己知”1分) ②管理者自身端正,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会跟着行动起来;管理者自身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大意1分,“虽”1分) 令孤潮将张巡围困在雍丘,两军相互对峙四十多天,朝廷的音讯一点也得不到。令孤潮听说唐玄宗已经到蜀地去了,又用书信招降张巡。(张巡手下)有六个可以开设府署的大将,他们特意进来用兵力不够、无法与敌对抗的现实劝说张巡,并且还说皇上是死是活还不知道,不如投降敌人。张巡假装同意。第二天在公堂上摆出天子的画像,率众将士朝拜,人人都哭了。张巡将这六人拉上前,以国家兴亡的大义斥责他们,然后杀了他们,士气倍增。 城中箭都用完了,张巡将禾杆束成上千个草人,并给他们穿上黑衣,晚上用绳子拴着放到城下,令狐潮的士兵争先恐后的射向他们,很久才知道他们是草人;张巡得箭数十万只。这以后又在夜里从城墙上放下人来,贼兵觉得好笑没有防备。于是张巡派敢死队员500人,砍向令孤潮的军营,令狐潮的军队大乱,烧掉营垒逃跑,巡部追了敌军十多里。令孤潮感到惭愧,增加士兵继续围困张巡他们。 张巡派部将雷万春在城墙上与令孤潮通话,贼兵用弩射雷万春,雷万春面部中了六箭却一动不动。令孤潮怀疑看到的雷万春是个木人,于是派探子问明详情,(得知真相后)令孤潮大吃一惊,从很远的地方对张巡说:“刚才看见雷将军,才知道你的军令如山,但是你可知天意如何?”张巡对令孤潮说:“你不识人伦,怎知天意?”时过不多久,张巡派兵出战抓住贼兵将领14人,割下贼兵首级一百多,贼兵于是连夜逃跑,退到陈留,不敢再出来。 时间不长,叛贼步兵、骑兵七千多人屯集在白沙涡,张巡率部夜袭贼兵,大胜。张巡部返回到桃陵,遇上叛贼的救兵四百多人,将贼兵全部抓获,并对他们作出不同的处理,妫、檀两州的兵士和胡兵全部杀掉,荥阳、陈留郡被胁迫而来的兵士,全部放掉,让他们回去做自己的本业。十天里,老百姓离开贼兵前来归附的有一万多户。
推荐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3题。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张巡:“安史”乱起时,任真源县令,因上司投敌,他率军开往雍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潮闻玄宗已蜀           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B、巡许诺                 阳:假装

C、贼笑不设               备:防备

D、潮惭,兵围之           益:更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上存亡不可知          ②若属皆为所虏

B、①巡引六将于前,责大义  ②不敢兴兵拒大王

C、①以死士五百斫潮营      ②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D、①君未识人伦,知天道    ②用亡郑以陪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令狐潮率军包围了张巡,还以书信劝降;张巡的六名将领也劝他投降,张巡设计杀

了他们,士气因此大振。

B、在城中箭已用尽的情况下,张巡捆扎了千余草人,向贼兵“借”来几十万支箭,表

现了他不同寻常的机智。

C、通过交锋,令狐潮很佩服雷万春和张巡的治军,并以天道称赞他们,结果遭到张巡

的斥责,并被打得落荒而逃。

D、张巡有勇有谋,接连打败贼兵,而且对俘虏分别处理,恩威兼施,贼兵中的许多百

姓都来归附他。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3分)

②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