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请以“相遇”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范文 相遇 我又一次坐在了回老家的长途客车上。只是,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就我一个人孤身回家。昨天晚上,妈妈打来电话叮嘱我:不要到处乱跑,要看好行李;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 对妈妈的话,我一向不会怀疑,所以我把行李都放在身边,神经蹦得紧紧的。 “呃,请问,我可以坐这里吗?” 我循着声音望去,看到一位穿着时髦的年轻姑娘笑着指了指我身旁放着行李的座位。我迟疑了一下,四下一看,嘿,整个车厢还真只剩我旁边的这个座位了,我只好把行李抱在怀里。她对我说了声“谢谢”,坐了下来。我马上回想起昨晚妈妈在电话里说的话:有些小偷看起来是个好人,还会跟你套近乎,可暗地里不知道有什么阴谋……顿时,我脑海里警铃大作,对身边的姑娘起了戒心。 果然,只见那位姑娘拿出一瓶饮料请我喝,我以“自己有带”为由,笑着拒绝了她,心里却寻思着:指不定那饮料里放了什么东西呢!我才没那么肤浅,轻易就上当。她没说什么,把饮料放入装着其他零食的塑料袋。 一路上,她又找了些话题跟我聊,我都只是礼貌而冷淡地敷衍她。 车开出一段时间后,我脑袋昏昏沉沉的,晕车的老毛病又犯了。不好,我想吐!哎呀,糟了,我没备塑料袋!完了,完了……我痛苦地忍受着,却忍不住发出想呕的声音。旁边的姑娘一见,不由分说把装着东西的塑料袋腾出来递给我,又站起来打开窗户让我透透气。我一接过袋子就坚持不住了,那呕吐物散发的酸臭味让我的胃一阵阵翻江倒海。没想到那姑娘却起身帮我接过袋子绑好袋口丢进垃圾桶里,还掏出纸巾让我擦嘴,又拿出她随身带的清凉油帮我抹在额头……虚弱地靠在椅子上,我觉得清爽了不少。 我感激地对她一笑,说:“谢谢你!”心里对她的好感直线上升,但还是对她有所戒备,难保这不是她计划的一部分。她笑了笑,没说什么。 三个多小时的车程就这么过去了,车一到站,我甩甩晕头转向的头,抓起行李,下车去了。 走了十几分钟的路,终于舒舒服服地躺在老家的床上休息了。不经意间摸到口袋,我一惊,天哪,我的钱包?!那姑娘?!我跳了起来,往车站跑,心里直后悔还是跟陌生人说了话…… 然而,我以为只有在电影电视剧中才可能看到的故事结局却真真切切地呈现在我眼前:那个姑娘,站在车旁,手里攥着我的钱包,正焦急地动张西望,看到跑得气喘吁吁的我,笑了…… 我也笑了,自嘲地笑了。 望着她离开的背影,我真心地说了声:“对不起!谢谢你!” 也许,以后,我的警惕之心不能丢,但我应该学着更相信别人一点,是那位萍水相逢的姑娘,让我明白了这一点。 相遇 时光打马而过的瞬间,总有一种情感让人泪流满面。 ——题记 伴随着我度过十七年时光的只有我那雷厉风行的奶奶。我不像其他同龄人那样,从小依偎在父母的怀抱里,从五岁起,我就学会了搓衣煮饭。因父母离异,我被无情地抛弃在奶奶的摇篮里。每天循环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闲暇之时也只不过是牵着奶奶的衣袖听着她冗长的述说,偶尔听到陌生而又迫切的“你爸你妈……” 那年的春天,桃花透艳,柳树鲜绿。 那年的春天,初次的心灵碰撞…… 九岁了,渐渐长大了。当我在烈日下帮奶奶晒着稻谷,院门“咿吱”地开了,走进了一对高雅的夫妇,一种亲昵感瞬间穿透整个院子。眼眸对视,感觉熟悉而又陌生,心跳加速, 血液沸腾。初次相遇,初次以这种莫名的情感相遇。 “奶奶,有人找!”我慌忙地叫唤着。 奶奶走出来,手中拎着沉甸甸的稻谷,肩膀一高一低。见了他们,奶奶以一种奇怪的声调应和着:“哦,你们来了啊。”然后走到我身旁牵着我走进屋子。 原来,那对熟悉的陌生人就是我的爸爸妈妈,他们复婚了,想领回我…… 奶奶的手冰凉冰凉,曾经的温暖不复存在…… 我选择了奶奶。 伴着奶奶的陈谷子麦稻子,伴着脑海中回旋的眼眸,熟悉又陌生的激动,一晃八年过去了。在这八年里,我时常期待着院门“咿吱”再次开启,期待着那种亲切的气息。 可是,这一直只成为“期待”。 是啊,那天,穿着大红鞋和绿色大衣,手挽着身旁的男的。她——妈妈。那天,穿着黑光透亮的皮鞋,手插在库缝。他——爸爸。那天,阳光下亲切可人的夫妇。他们——我的父母。 何时春天,桃花再次透艳?何时春天,柳树再次鲜绿? 何时春天,再将送来别一番的心灵相遇? 云很白,远方的天很蓝,时光打马而过,成为过去,桃艳柳绿的瞬间,总有一种情感让人泪流满面。 相遇 小时候的我是个常被人欺负的可怜虫,直到与哥哥相遇,我才开始“翻身做主”,成为坚强勇敢的“将军”。 那一天,我到外婆家玩。人生地不熟,只能在空地上骑着四轮车,独自玩耍。不知怎么地,一群年龄和我相仿个头却比我高大的男孩骑着四轮车蜂拥而至,来势汹汹。我一看不对,立刻蹬着车踏,奋力向前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赶紧溜走,躲过灾难。一切都出乎意料,他们用石子向我投掷,石子竟然准确地落在我的身上。这使我更加害怕,一边哭着,一边用力蹬车。疼,我已顾不上,惟有一个念头——逃。不料,一个石子从轮子下滚过,车子被硌得左右摇晃,慌乱之下,我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手掌心和膝盖磨破了皮,流血了。在这群男孩的围攻下,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四轮车被牵走,哭着反应他们的嬉笑辱骂,无助与害怕侵蚀心间,却无力反抗。 正当我只剩下哭而没有其他办法的时候,只听到“哎哟”一声,闻声望去,一个男孩手持弹弓,皮筋被拉伸,准备发出攻击,而欺负我的男孩中已有一个挨了一记。我瘫坐在地上,目瞪口呆地观看了一场“战争”。石子与弹弓的精妙结合,百发百中,而那群男孩也反扑而上,扭打在一起..... 最终,为我抱不平的男孩骑着我那被抢的四轮车,缓慢地来到我的身边,而他身上也沾满灰尘,伤痕累累。 “上来吧!没事了,回家啦!”温和的声音如阳光般驱散心中的阴霾,瞬间,我感到了温暖。随后,我坐上车子,他推着我前进,直到家门,我才发现他住在隔壁..... 因为“战争”,我和哥哥相遇了。从此,他成了我的保护神,让我不再哭泣,教我勇敢,教我坚强面对困难,教我伸张正义..... 相遇 雨天是最恼人的.我和父亲赶早起来.背了几个新鲜柿子,不料竟被这突如其来的大雨截住,只得匆匆躲进路旁的小茶馆. 雨越下越大,人也是越聚越多.后来进来的人,只好站在屋檐下或是干脆盘腿而坐. 此时,掩埋于人群中竟听到了一声二胡声响.原以为不过是店内伙计手痒,试试拉.没多久,这一声声二胡响,竟连成了一首小歌,旁边的少女轻声和着.仿似江南的听雨楼,乐声与雨声轻盈地融合,拌着吴侬软语,扫去这雨天的嘈杂,留下的仅有西湖龙井的缕缕香气,吾亦乐在其中. 不一会儿,身旁的几名壮汉也跟着唱起来,音色虽说不发,情感却十分充沛,听着如吾自然也欣喜起来 老板端出几杯清茶,说是请大伙的.我也跟着上前,端来两杯.一杯给了父亲,另一杯则双手奉给了托琴人.他轻声说好,示意我放在琴匣上.放下茶杯,我却不愿离去.像是剧场里的小观众,深深被演员多精湛演技吸引. 我是被吸引了吧?可令我痴痴向往,却是一幅或生生的美景,音乐与人民社会的互通无阻.心中的贫地也如同被撒上肥料一般,重新有了生的痕迹. 拉到欢快的小山曲,我也唱起来了.旁边的先生闭上眼,让这音符如行云流水穿透每个人或悲伤或快乐的灵魂,让我们彼此紧紧相连,让这豪雨中的心灵,迎来最美好的时光. 多不想让雨停啊!多不想这次与音乐的美丽相遇匆匆收尾啊! 可时光总是流逝,一切总会归于平静.当最后一曲与雨一起戛然而止时,每个人都依依不舍,深情望着还不知姓名便要分别的知音们. 拉琴人和姑娘们被送上了黄包车,几位青年握着拉琴人的手久久不放,仿似有千言万语却无从下口,只得让沉默来传达这几颗感恩的心. 黄包车终于还是轧过泥泞的路面,往前方驶去。所有人都在挥手,但他们并不感伤.他们,和我一样的,和我一样会珍视这次雨中相遇,与音乐,与艺术的雨中相遇. 父亲替我背上柿子,我们又开始赶路.天空又飘起蒙蒙细雨,我不再感到厌恶,心中总有这么一首二胡曲响起,在每一个活着的日子. 这便是我的美丽相遇。 相遇 又是一个雨夜,雨线密密的交织着。在马路的转角,一个路灯的下面,有一个公共汽车站。而我,一个人,在这里,撑着伞。 凄冷的雨夜,再加上孤零零的我,就更加觉得雨夜中的凄凉、冷漠。 雨越下越大,我的心也好象注满了这雨水,越发的沉重了。车子就是迟迟不见。焦急的等待中,糟糕的天气下,心情变的很坏。 “嗒、嗒、嗒、嗒。.....”忽然一阵急促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我转身一看,我的身边已多了一个等车的人。上在夜色的掩护下,黑白显的更加分明。我不由多看了它几眼,而它显然也注意到了我,我们对视,但谁也没有开口,谁也不愿意主动去打破这种沉默。忽然我想到:在这样冷漠的夜里,这其实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境。 有它在旁,我好象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个了,沉重的心,也渐渐的轻松了许多。总觉得,在这漫长、寂寞的等待中,这是一种完美,也是一种缘。稀稀落落的雨声也变的很有节奏,象奏起了一场交响。而雨线也仿佛温柔起来,凑合着这种美好的气氛。我开始沉浸在这种美丽当中,心里好轻松。望着沉沉的天际,竟有些快乐的感觉。 “嘟嘟。.....”汽车的喇叭声打破了我的沉思,一瞬间的美好,都如肥皂泡一般的破了。我上了车,只留下了它,也留下了寂寞。 每个人都是生命中的一列车,偶尔有迎面而过的时候,但那一刻稍纵即逝,又匆匆的各奔西东。而这一瞬间的相遇,却往往留下了记忆。 偶然相遇,有时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丽!
推荐试题


 

旋风的中心                 沈世豪

   《哥德巴赫猜想》一文发表后,神州尽说陈景润,成为举国一大盛景。旋风的中心却是平静的。荣誉、地位、名利,伴随着鲜花、掌声一起向他涌采的时候,陈景润表现出非凡的冷静。在这些世俗所瞩目的领域,他,恰似不谙世事的孩子,只有偶尔带着惊奇的目光,打量着繁花一样的特殊世界。

   每天,都有雪片一般的信件,从四面八方飞来,多数是慰问信.其中,不乏姑娘的求爱信。他并不当一回事。每天仍是出没在图书馆,或者,一头钻进那间六平方米的小屋。出于好奇的人们,看了徐迟的报告文学,特地到数学所来看他,尤其是记者,更是络绎不绝,真亏了好心书记李尚杰,为了不至于过分干扰陈景润,能挡驾的他尽量挡了,有时,没有办法,只好让人们去看

  陈景润那间“刀把形”的房间。一架单人床,四片暖气片,靠墙一张小方桌,屋子里,最多的是草稿纸,如此而已。

   陈景润的全部心思,仍然扑在哥德巴赫猜想上,他要进一步完善(1+2)。陈景润的思维与众不同,越是出名,他越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仿佛有无数的目光在注视他,那是焦虑的渴望,和殷殷期盼,那朝思暮想的数论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1)恰似珠穆朗玛峰巅、无限风光,时时都在呼唤他。他一直盼望能亲手攻克(1+1),完成几代数学家的宿愿。

  9月,北京尚是金秋,有人还穿衬衫,他还是离不开那件褪了色的松松垮垮的蓝色面料的棉大衣。习惯难改,他仍是喜欢把双手套在袖筒里,戴着那顶有护耳的布棉帽。名人陈景润的气质、模样,和以前并没有太多的变化。偶尔,人们也会发现陈景润一边走,一边看信,有时,会独自发出笑声,熟悉的人们会情不自禁地问:“是姑娘的求爱信么?”

   陈景润那张有点苍白的脸,兀地红了,他还羞涩呢?

   他笑了,笑得像个孩子。手上握着的恰好是张姑娘的照片。如花如月的陌生姑娘,正把最美的娇容,展示给陈景润。奇怪,陈景润就是不动心。

   他从不把这些姑娘的柔情依依的求爱信给其他人看,包括很要好的朋友。他感谢这些纯洁的姑娘的一片芳心,一片崇高的信任。他把这些信细心地封存起来,藏在一个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陈景润的爱情大门紧紧地关着,是珍惜着那美丽的初恋,还是一腔思绪,全让那些数学公式、定理占领了,以至丘比特的神箭也无法射进这位数学家的神奇领地。

   今非昔比了,当年被人歧视、冷落的陈景润,已是荣誉等身,但每逢数学所、中科院评先进、评奖,他总是坐在一角,默不作声,听到有人提到他的名字,他立即站起来,给你敬个礼,连声地说:“谢谢,谢谢!我就免了,免了——”说完,真诚地看大家一眼,目光里流露出恳求之情。他在荣誉面前,从来不去争,而且虔诚地让给其他人。

   他仿佛有一种预感,时间对于他,实在是太珍贵了,正如鲁迅先生所感受的:“要赶快做!”人们发现,他仍是那么匆忙,走路时,低着头,急急地赶路。他的生活仍是像以前一样简朴。 几个馒头,一点咸莱,便可以了却一餐。有段时间,陈景润的亲戚以为他出名了,经济必定不错,偶尔,也会来信请求支援。

   当名人并非易事。各种应酬,能够推辞的,他尽量推辞,但有两方面的内容,陈景润是很乐意前往的,一是给北京的中小学生开讲座,他喜欢孩子的天真、纯洁,更寄希望于他们。只要时间允许,他一定应约。二是接受故乡、母校的邀请。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友会和校友活动。母校厦大不必说了。当年就读的英华中学邀请他去,他也欣然前往,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不甚出名的三明一中,是陈景润念初中的地方,当时,陈景润才13岁。三明一中的校长上北京看他,陈景润热情接待,并且高兴地合影留念,给三明一中题写了“祝母校欣欣向荣”的题词。他写的《回忆我的中学时代》一文,把他读初二的成绩都一一写出来了,成了今天我们研究、学习陈景润极为珍贵的史料:

   代数99 国文92 英文89 几何83 化学88 历史83

   地理85 图画85 音乐85 体育80 生理卫生82 劳作75

   陈景润自己在文章中写道:“我能唱能跳,天真活泼,瞧,音乐85,体育80 !”夙有姻缘,他的代数99分,尚在初二,已是初露头角了。

   盛名之下的陈景润,毫无名人派头。清清白白地做人,认认真真地攻关。他是一棵质朴无华的大树。                               (节选自沈世豪《陈景润传》,有删节)

  

1.本文以《旋风的中心》为题,“旋风”指什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是从哪些方面刻画传主陈景润这一形象的?试作简要分析。

2.传记文学要善于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本文关于陈景润初恋细节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3.传记中常常引用大量资料,本文引用陈景润初二时的成绩单,用意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4题。

中国古典诗学里的钟声

刘士林

中国古人写“钟声”的诗句很多,其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杜甫的“晨钟云外湿”、张继的“夜半钟声到客船”等。在这些诗句中, “钟声”以其自身特有的存在方式,构成中国古典诗学一个饶有兴味的审美意象。

钟声从一开始就与人类的文化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黑格尔说:“塔楼上的钟塔是专门为宗教仪式而设的,因为钟声特别适合于基督教的礼拜,这种依稀隐约的庄严的声响,能感发人的心灵深处……”在欧洲,钟声所传达的缥缈、崇高、严静的宗教意味,是自始至终贯穿下来的。

在中国,情况则有不同。在有关记载中,钟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宗教祭祀仪式中的钟声,这种宗教音乐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是恐惧、松弛和宗教性迷醉。另一类是与古代庆典活动相关的钟声,多用来表达一种阔大、热烈的气氛,如《诗经·关雎》中的“钟鼓乐之”。后来这类钟声又演变成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信号,如王勃《滕王阁序》的“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随着这层意义的出现,钟声也就逐渐具有了审美属性。

但这些都还不全是古典诗学中那种发人深省、令人超升、使人有所领悟的“钟声”意象。它的生成还有一个更为直接、也更为深层的原因,这就是:钟声昭示着时间。

无论中西,钟声都与时间有特殊的关系,或者说,钟声常给时间一种特殊的内涵。在西方,《圣经》中就常用“丧钟”一词提示尘世的虚幻。在基督教的生命观里,钟声能提醒人类:生命的短暂和上帝的永恒。钟声的这层时间含义实质上包含了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日常生活时间,如早钟、晚钟;二是表示带宗教色彩的时间,如丧钟,我们可称之为“精神时间”。钟声的这两种意义,在中国古代也有昭示,但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积淀成分。

在中国文化里,钟鸣常与桑榆之年等特定意象连用,表达对时光消逝的感觉和对生命的领悟。尤其在佛教东渡,带给中国传统思想以“空”的观念后,寺院的钟声被赋予了一切皆空的佛教思想,从而逐渐变成人们反省、忏悔、探视内心和领悟生存的象征。钟声作为一种信号,它展示出生命在时光中消耗、磨损的程度,从心灵深处提醒人们:夕阳西下或早晨到来,旧的结束或新的开始,以及“我们向何处去”或“何处是归程”等。钟声又常与年华已逝、风尘碌碌的惆怅心情联系在一起,其缥缈而又严静的音律也最易把精疲力竭的生灵,引入宗教的虚幻精神境界。

在西方,对“钟声”意象最为关注和凝神思考的当推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他晚年一直思考用“诗”去追寻在现代社会中“隐去”的上帝。他认为,对诗来说,重要的是“说出”(蕴含)“精神能量”。这蕴含的精神能量,被他比喻为“沉默的钟声”。他要求诗人用这“钟声”去寻回上帝和神性事物,让人们通过诗,聆听到内心深处“沉寂的钟声”,最终完成向上帝皈依的历史旅程。

中国人真正悟出这“沉寂的钟声”的悠长意味的,则应首推唐代诗佛王维。诗如: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过香积寺》)

谷口疏钟动,渔樵唯觉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归辋川作》)

这些可以说是古典诗学中“钟声”意象的最佳表现。它充满了一种真正经心灵领悟、体验到的空寂。它具有那种令人大悟的“精神能量”与海德格尔“沉寂的钟声”不同的是,它不是召唤人们皈依上帝,而是皈依佛家宣扬的空寂的世界本原。在古典诗学中还有一种召唤,它不是召唤人们走向“空寂”,而是召唤人们回归自然,如唐人于良史云: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钟声借助它积淀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宗教情感,往往能一举将人从现实世界引入虚幻王国。这对那些在现实世界中遭受挫折、因顿的人们来说,尤其如此,如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钟声”已失去原始宗教内容,也部分失去佛教内容,而成为一种特定的审美意象。

                                       (选自《文史哲》2003年第2期,有删改)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钟声最初都是一种表达宗教意味的信号。

B.在中外文化中,钟声或传递宗教的情感,或表示庆典的气氛。

C.中国“钟声”的审美属性是伴随宗教属性同时产生和发展的。

D.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钟声”常用来表达一种生命超越的情感。

E.在真正悟出“沉寂的钟声”的意味这方面,西方要早于中国。

F.“钟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已失去宗教内容,仅存审美属性。

2.下列诗句中的“钟声”,与“精神时间”无关的是(3分)(     )

A.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C.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D.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3.“钟声”在中西文化中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4分)

4.中国古典诗学中的“钟声”具有哪些文化内涵?(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