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有些书评只言片语,便能表现一些作品的写作特点,例如:《诗经》——先民的且歌且吟;《庄子》——心灵的独舞,哲学的天籁。请参照以上示例,选择你熟悉的两部名著(古今中外均可),拟写一句话的书评。(6分,每空3分)

(1)《          》                                                                                    

(2)《          》                                                                                    

 

答案: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E。 答案示例:(1)《傅雷家书》——一位慈父的叮咛;(2)《泰戈尔诗选》——一串串珍珠缀成一弯新月,一只只小鸟唱出一片绿洲;(3)《红楼梦》——一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百科全书;等等 (如果评论的是一篇文章,但评论很恰切,则酌情给分)
推荐试题

 

 

玉米的馨香

邢庆杰

 

那片玉米还在空旷的秋野上葱葱郁郁。

黄昏了。夕阳从西面的地平线上透射过来,映得玉米叶子金光闪闪,弥漫出一种辉煌、神圣的色彩。

三儿站在名为“秋种指挥部”的帐篷前,痴迷地望着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

早晨,三儿刚从篷内的小钢丝床上爬起来,乡长的吉普车便停到了门前。乡长没进门,只对三儿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三儿便在乡长那几句话的余音里呆了半晌。

“明天一早,县领导要来这里检查秋收进度,你抓紧把那片站着的玉米搞掉,必要时,可以动用乡农机站的拖拉机强制。”乡长说。

三儿知道,那片唯一还站着的玉米至今还没有成熟,它属于“沈单七号”,生长期比普通品种长十多天,但玉米个儿大籽粒饱满,产量高。

三儿还是去找了那片玉米的主人——一个五十多岁的瘦瘦的汉子,佝偻着腰。

三儿一说明来意,老汉眼里便有浑浊的泪涌落下来。

“俺,俺还指望这片玉米给俺娃子定亲哩,这……”汉子为难地垂下了瘦瘦的头。

三儿的心里便酸酸的。三儿也是一个农民,因为稿子写的好,才被乡政府招聘当了报道员,和正式干部一样使用。三儿进了乡政府之后,村里的人突然都对他客气起来。连平日里从不用正眼看他的支书也请他吃了一顿饭。所以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

三儿回到“秋种指挥部”的帐篷时,已是晌午了。

三儿一进门就看见乡长正坐在里面,心便剧烈地顿了一顿。

“事情办妥了?”乡长问。

三儿呆呆地望着乡长,

“是那片玉米,搞掉没有?”乡长以为三儿没听明白。

“下午……下午就刨,我,我已和那户人家见过面了。”三儿都有点儿结巴起来。

乡长狐疑地盯了他一会儿,忽然就笑了。乡长站起来,拍了拍三儿的肩膀说:“你是不会拿自己的饭碗当儿戏的,对不对?”

三儿无声地点了点头。

乡长急急地走了。

三儿目送着乡长远去后,就站在帐篷前望着这片葱葱郁郁的玉米。

天黑了,那片玉米已变成了一片墨绿。晚风拂过,送来一缕缕迷人的馨香,三儿陶醉在玉米的馨香中,睡熟了。

第二天一大早,乡长和县里的检查团来到这片田地时,远远地,乡长就看到了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在朝阳下越发地蓬勃。乡长就害怕地看旁边县长的脸色。县长正出神地望着那片玉米,咂了咂嘴说:“好香的玉米呵!”乡长刚长出了一口气,县长笑着对他说:“这片玉米还没成熟,你们没有搞形式主义把它刨掉,这很好。”乡长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一片灿烂,心想待会儿见了三儿那小子一定表扬他几句。

乡长将县长等领导都让进了帐篷。乡长正想喊三儿沏茶,才发现篷内已经空空如也。

三儿用过的铺盖整整齐齐地折叠在钢丝床上,被子上放着一纸“辞职书”。

乡长急忙跑出帐篷,四处观望,却没有看到一个人影。一阵晨风吹来,空气里充满了玉米的馨香。乡长吸吸鼻子,眼睛湿润了。          

1.小说多次提到那片葱葱郁郁的玉米,有什么作用?(4分)

                                                                            

                                                                              

 

2.试结合文本分析概括“乡长”这一形象的特点。

                                                                             

                                                                                

                                                                             

3.小说写“三儿很珍惜自己在乡政府的这个职位”,最后却主动留下“辞职书”,这样写会不会显得不合情理?为什么?(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遂其家通明                     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

    D.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2.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3分)                  (    )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仪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