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以下3题。   

境与象

袁行霈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这四个字本没有什么不好,也许因为用滥了,反给人以肤浅的感觉。我所说的“主观情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个性等许多因素。所以我有时索性用“情志”这个提法。我所谓“物境”也不等于“景”,“景”只是“物境”的一种,这是常识,无须赘言。至于意境相加则是一种很肤浅的说法,任何一部辞典,也不会把“交融”解释为“相加”。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

这里还有一个境和象的关系问题。刘禹锡所谓“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发挥。然而,只要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绎),联系自己欣赏诗歌的心理活动来考察这个问题,就不难发现,境和象的关系并不这样简单,对刘禹锡这句话的发挥也未必符合他的原意。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细读其《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话称赞董侹的诗:“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锻炼元本,雕砻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走。”可见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工。

可是,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意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由象到境,犹如从地面飞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围的东西包围着、壅塞着,所看到的是一些具体的景物。一旦翱翔于广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体景物的一片气象。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借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超乎象而进入境的情况。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善于读诗和鉴赏诗的人都有类似的体验,读诗进入意境的时候,自己的心好像长上了翅膀,自由地飞翔于一个超越时空的无涯无涘的世界之中。

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诸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以上这些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总显得不那么合身。

总之,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那飘忽的、变幻的、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

(选自《学术文化随笔·诗学篇——意与境》,本文有删改)

1.下列的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 诗歌的意境不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简单组合,而是两者交融后所形成的能让读者陶醉其中的新的审美境界。

B.“境生于象”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象便没有境;二是意境不是具体的象之和,而是对具体的象的超越与升华。

C. 大凡善于读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诗歌的意境,恰如广袤无垠的世界,读者的心就如长了翅膀,自由翱翔其间。

D. 生硬地搬用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论来解释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显然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古典诗歌的实际。

2.作者在文中对哪些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请分点列出这些被作者否定的观点。

                                         

                                         

3.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是怎样形成的?请概括作者对此的认识。

                                         

                                         

 

答案:
1.B    第二点属“境生于象外”的含义。 2.①意境就是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②境生于象外而不生于象。③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 3.可以借助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而更多的是通过意象组合后的升华。(6分。答对“借助……的意象”2分,答对“意象组合升华”2分,能分清主次2分。) 附参考译文 一个普通的人却能成为世世代代的榜样,说一句话就可以成为天下人民行动的准则,这都是因为他的作用能与天地化育万物相提并论,并且关系到国家盛衰的命运。他们的降生是有来历的,他们的去世也是有所作为。所以申伯、吕侯由高山之神降生,傅说死后便成了天上的星辰,从古到今的传说,是不能抹煞的。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盛大正直之气。”这种盛大正直之气,寄托在平常的事物中,充满天地之间。突然遇上它,王公贵族就会失去他们的尊贵。晋国、楚国就会失去它们的富有,张良、陈平就会失去他们的智慧,孟贲、夏育就会失去他们的勇气,张仪、苏秦就会失去他们的辩才。这是什么东西使它这样的呢?那一定有一种不依附形体而成立,不依靠外力而行动,不等待出生就存在,不随着死亡就消逝的东西了。所以它在天上成为星辰,在地上成为山河,在阴间便成为鬼神,而在阳世便又成为人。这个道理十分平常,不值得奇怪的。 从东汉以来,儒道沦丧,文风败坏,各种异端邪说都出现了。经历了唐代贞观、开元的兴盛时期,依靠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景等名臣辅佐,却未能挽救过来。只有韩文公,从平民中走出来,说着笑着把手一挥,天下的人都一边倒似地追随他,使得思想和文风又回到正路,到现在大约三百年了。他的文章使得八代以来的衰颓文风振作起来,他提倡的儒学把天下人从异端邪说的毒害中拯救出来。他的忠诚曾触犯了皇帝的恼怒,他的勇气能折服统率三军的主帅。这难道不是与天地化育万物相并列,关系到国家盛衰,浩大刚正而独立存在的正气吗? 我曾经谈论过天道和人事的区别:认为人没有什么事不能作出来,只是天不容许人作伪。人的智谋可以欺骗王公,却不能够欺骗小猪和鱼;人的力量可以取得天下,却不能取得普通老百姓的民心。因此韩文公的真心诚意,能够使衡山的云雾散开,却解除不了宪宗皇帝受到的蒙蔽;能够驯服鳄鱼的凶暴,却不能够消除皇甫镈、李逢吉对他的毁谤;能够得到南海人民的信任,百代都享受庙堂祭祀,却不能够使自己在朝廷过一天平安日子。原来,韩文公能够遵从的,是天道;他不能屈从的,是人事。 起初潮州的人不懂得要读书学习,韩文公指定进士赵德做他们的老师。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于学问和品行的修养,并影响到普通百姓。直到今天,潮州还被称为容易治理的地方。孔子的话说得对啊:“君子学习了道理就会爱护人民,小人学习了道理,就容易治理。”潮州人敬奉韩文公,吃喝的时候必定要祭祀他,水灾旱荒、疾病瘟疫,凡是有求助于神灵的事,必定到祠庙里去祈祷。可是庙在刺史公堂后面,老百姓感到出出进进很不方便。前任知州打算向朝廷申请修一座新庙,没有成功。元祐五年,朝散郎王涤来这里作知州,凡是培养读书人、管理民众的措施,完全以韩文公为榜样。老百姓心悦诚服以后,便下命令说:“凡有人愿意重修韩文公庙的,我听从他的建议。”一时间,老百姓都很高兴地抢着去做,庙址就选在州城南面七里的地方,一年工夫,庙就修成了。 有人说:“文公离开京城万里,被贬谪到潮州来,不满一年就回去了,他死后有知的话,他也不会眷恋潮州,这是很清楚的。”我说:“这种说法不对。文公的神灵在天下存在,如同水在地上一样,是没有什么地方不存在的。可是潮州人信仰得特别深厚,思念得十分恳切,每当祭祀时,香雾缭绕,不由涌起悲伤凄怆的感觉,就像见到了他。好比挖一口井得到了水,就说水只在这个地方,难道有这个道理吗?”元丰七年,皇帝下诏令封韩文公为昌黎伯,因此碑额上写的是“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州的人要我把文公的事迹写下来以便刻在石上,因此我写了一首诗送给他们,让他们唱着去祭祀文公。 相关字词解释: (1)申、吕:申伯,吕侯,周朝大臣。 岳降:指他们是四岳所降生。 傅说(yuè):商朝大臣。传说死后化为星宿。 浩然之气:即正气,刚正至大的气概。 良平:张良、陈平,西汉谋臣。 贲(bēn)育:孟贲、夏育,古代武士。 仪秦:张仪、苏秦:战国辩士。 (2)房杜:房玄龄、杜如晦,贞观年间贤相。 姚宋:姚崇、宋璟,开元年间贤相。 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此时骈文盛行,文风衰败。 道济天下之溺:谓提倡儒家之道,使天下人不受佛教、道教之害。 济:拯救。 忠犯人主之怒:唐宪宗迎佛骨入官,韩愈直谏,几被处死,经大臣营救,贬潮州刺史。 勇夺三军之帅:唐穆宗时,镇州兵变,韩愈奉命前去宣抚,说服叛军首领归顺朝廷。 (3)豚鱼:《易·中孚》说“信及豚鱼”,意即只有诚心祭祀,连供品猪鱼都感动,才得吉卦。 开衡山之云:韩愈赴潮州中途,谒衡岳庙,因诚心祝祷,天气由阴晦转睛。 驯鳄鱼之暴:传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时,听说潮州境内的恶溪中有鳄鱼为害,就写下了《祭鳄鱼文》来劝戒鳄鱼搬迁。不久,恶溪之水西迁六十里,潮州境内永远消除了鳄鱼之患。 皇甫镈(bó)、李逢吉:均当时宰相。 (4)朝散郎:五品文官。 (5)熏:香气。     蒿(hāo):蒸发。 凄怆:祭祀时引起的感情。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以下4题。

陈小手

汪曾祺

我们那地方,过去极少有产科医生。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请老娘①。什么人家请哪位老娘,差不多都是固定的。一家宅门的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三少奶奶,生的少爷、小姐,差不多都是一个老娘接生的。老娘要穿房入户,生人怎么行?老娘也熟知各家的情况,哪个年长的女佣人可以当她的助手,当“抱腰的”,不须临时现找。而且,一般人家都迷信哪个老娘“吉祥”,接生顺当。——老娘家供着送子娘娘,天天烧香。谁家会请一个男性的医生来接生呢?——我们那里学医的都是男人,只有李花脸的女儿传其父业,成了全城仅有的一位女医人。她也不会接生,只会看内科,是个老姑娘。男人学医,谁会去学产科呢?都觉得这是一桩丢人没出息的事,不屑为之。但也不是绝对没有。陈小手就是一位出名的男性的妇科医生。

陈小手的得名是因为他的手特别小,比女人的手还小,比一般女人的手还更柔软细嫩。他专能治难产,横生、倒生,都能接下来(他当然也要借助于药物和器械)。据说因为他的手小,动作细腻,可以减少产妇很多痛苦。大户人家,非到万不得已则不会请他的。中小户人家,忌讳较少,遇到产妇胎位不正,老娘束手,老娘就会建议:“去请陈小手吧。”

陈小手当然是有个大名的,但是都叫他陈小手。接生,耽误不得,这是两条人命的事。陈小手喂着一匹马。这匹马浑身雪白,无一根杂毛,是一匹走马。据懂马的行家说,这马走的脚步是“野鸡柳子”,又快又细又匀。我们那里是水乡,很少人家养马。每逢有军队的骑兵过境,大家就争着跑到运河堤上去看“马队”,觉得非常好看。陈小手常常骑着白马赶着到各处去接生,大家就把白马和他的名字联系起来,称之为“白马陈小手”。

同行的医生,看内科的、外科的,都看不起陈小手,认为他不是医生,只是一个男性的老娘。陈小手不在乎这些,只要有人来请,立刻跨上他的白走马,飞奔而去。正在呻吟惨叫的产妇听到他的马脖子上的銮铃的声音,立刻就安定了一些。他下了马,即刻进了产房。过了一会儿(有时时间颇长),听到哇的一声,孩子落地了。陈小手满头大汗,走了出来,对这家的男主人拱拱手:“恭喜恭喜!母子平安!”男主人满面笑容,把封在红纸里的酬金递过去。陈小手接过来,看也不看,装进口袋里,洗洗手,喝一杯热茶,道一声“得罪”,出来上马,只听见他的马的銮铃声“哗棱哗棱”……走远了。

陈小手活人多矣。

有一年,来了联军。我们那里那几年打来打去的,是两支军队。一支是国民革命军,当地称之为“党军”;相对的一支是孙传芳的军队。孙传芳自称“五省联军总司令”,他的部队就被称为“联军”。联军驻扎在天王庙,有一团人。团长的太太(谁知道是正太太还是姨太太)要生了,生不下来。叫来几个老娘,还是弄不出来。这太太杀猪也似的乱叫。团长派人去叫陈小手。

陈小手进了天王庙。团长正在产房外面不停地“走柳”②,见了陈小手,说:

“大人,孩子,都得给我保住,保不住要你的脑袋!进去吧!”

这女人身上的脂油太多了,陈小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孩子掏出来了。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移里歪斜走出来,对团长拱拱手:

“团长!恭喜您,是个男伢子,少爷!”

团长呲牙笑了一下,说:“难为你了!——请!”

外边已经摆好了一桌酒席。副官陪着。陈小手喝了两口。团长拿出20块大洋,往陈小手面前一送:

“这是给你的!——别嫌少哇!”

“太重了!太重了!”

喝了酒,揣上20块现大洋,陈小手告辞了:“得罪!”

“不送你了!”

陈小手出了天王庙,跨上马。团长掏出手枪来,从后面,一枪就把他打下来了。团长说:“我的女人,怎么能让他摸来摸去!她身上,除了我,任何男人都不许碰!你小子太欺负人了!日他奶奶!”团长觉得怪委屈。

注:①老娘:接生婆。②走柳。方言,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多指心里焦虑不安。

1.作者一开始以平淡的闲聊口吻叙述陈小手是一名男性产科医生,出诊时喜欢骑一匹白马,为同行不屑而不在乎等,这样平实的叙述有何作用?(5分)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陈小手这一人物形象。

                                         

                                         

3.作者以“团长觉得委屈”结束全文,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4.有人说汪曾祺对自已笔下的人物有着强烈的爱憎,你同意吗?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晚秋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诗题为“齐安郡晚秋”,诗中是怎样表现“晚秋”的?(2分)

                                                          

(2)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由颈联中的某一意象可以联想到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借此意象自比,表达内心徘徊不定、“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的哪两个句子?(4分)

 表达的感情: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中句子:                                                            

(3)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诗人的用意何在?(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潮州韩文公庙碑 

(宋)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州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熏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不能皇甫镈、李逢吉之毁谤      弭:消除

B.文起八代之衰,道天下之溺        济:渡过

C.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年而庙成    期:满,一周年

D.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矣    审:清楚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韩愈历史功绩和成败得失原因的一组是(    )(3分)

6ec8aac122bd4f6eA.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

6ec8aac122bd4f6eB.  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

         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

6ec8aac122bd4f6e    C.   文起八代之衰……而勇夺三军之帅

         公之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6ec8aac122bd4f6e    D.   在天为星辰……而明则复为人

         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之于朝廷之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论述古圣贤的伟大和死而不朽的原因,是为了说明韩愈“参天地”“关盛衰”,是由于身具浩然之气。

    B.作者肯定了韩愈振兴儒学,端正文风的历史意义,赞颂了他的“忠”“勇”精神,议论中暗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C.作者从天道、人事的区别来探讨韩愈生平得失的由来,说他能合于天而乘于人,由此来进一步地肯定他的为人。

    D.韩愈在潮州兴学,带来了潮州教育的发展。虽然潮州人不忘韩愈的政绩,十分信仰、缅怀他,但作者认为韩愈并不眷恋潮州,所以在潮州不到一年就离开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

                                                                               

(2)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归有光《项脊轩志》)(3分)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逍遥游》)(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