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4题。

大 师 的 由 来

〔法〕莫洛亚

    画家杜什正在收尾,就要画完那张药罐里插着花枝的静物写生。这时,小说家葛雷兹走进画室,看他朋友这么画了几分钟,大声嚷道:“不行!”

    那一位惊愕之下,抬起头来,停下不画了。

    “不行!”葛雷兹又嚷道,“不行!这样画法,永无出头之日。你有技巧,有才能,为人正派。可是你的画风平淡无奇,老兄。这样轰不开,打不响。一个画展五千幅画,把观众看得迷迷糊糊,凭什么可以让他们流连在阁下的大作之前……不行的,杜什,这样永远成不了名。”

    “为什么?”正直的杜什叹了口气,“我看到什么画什么,只管把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来。”

    “话是不错的,可怜的朋友。你已有家室之累,老兄,一个老婆加三个孩子,他们每人每天要三千卡路里热量。而作品比买主多,蠢货比行家多。你想想,怎样才能出人头地?”

    “靠苦功,靠真诚。”

    “咱们说正经的。那些蠢货,想要刺激他们一下,杜什,非得干些异乎寻常的事。宣布你要到北极去作画啦,开创一个画派啦,诸如此类。把体现、冲动、抽象画等术语,一股脑儿搅在一起,炮制几篇宣言。否认存在什么动态或静态,圆形或方形。发明只用红黄两色作画,或者抛出什么圆锥形绘画,四度空间绘画,等等……”

    这时,飘来一缕奇妙幽微的清香,宣告高司涅夫斯卡夫人的到来。这是一位美艳的波兰女子。她订有几份名贵的杂志,这些刊物都不惜工本精印三岁孩童的杰作,就是找不到老实人杜什的大名。她坐下瞅了一眼画布,顺便摇晃了一下金黄色的秀发,那么娇嗔的一笑:“昨天,我看了个展览,”她的嗓音珠圆玉润,柔婉娇媚,“那是关于全盛时期的黑人艺术。噢!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现力!”

    画家送上一张自己颇感得意的肖像画,请她鉴赏。

    “满好,”她用唇尖轻轻吐出两字。之后,她失望的,婉转的,娇媚的,留下一缕清香,走了。

    杜什抄起调色板,朝屋角扔去,颓然坐倒在沙发上:“我宁可去当保险公司跑街。画画这一行,最最要不得。帮闲们只知瞎捧,走红的全是画匠。那些搞批评的,不看重大师,一味提倡怪诞。我领教够了,不干了!”

    葛雷兹听毕,点上一支烟,想了半天。临了,说道:“你能不能这样做,向大家郑重其事的宣布,这十年来,你一直着意于革新画法?”

    “鄙人我?”

    “你听着……我写两篇文章,登在显著位置,告诉知识界的俊彦名流,说你开创了一个意识分解画派。在你之前,所有肖像画家,都致力于研究人物的面部表情。这真是愚不可及!才不是那么一回事。真正能体现一个人的,是他在我们心中唤起的意念。因此,画一位上校,就应以天蓝和金黄两色作底,打上五道粗杠(法国上校军衔的标志),这个角上画匹马,那个角上画些勋绶。实业家的肖像,就用工厂的烟囱,攥紧的拳头打在桌上来表现。杜什,就得拿这些去应市,懂吗?这种肖像分解画,一个月里你能不能替我炮制二十幅出来?”

    画家惨然一笑,答道:“一小时里都画得出。换了别人,大可借此发迹呢!”

    “但是,何妨一试。”

    “我不会胡说八道。”

    “那好办,老兄。有人向你请教,你就不慌不忙,点上烟斗,朝他脸上喷一口烟,来上这么一句‘难道你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也没有,”葛雷兹说,“这样,人家会觉得你很高明。你等着吧,到时候,咱们再来谈这桩趣事,拿他们取笑一番!”

    两个月后,杜什画展在胜利声中结束。美丽的高司涅夫斯卡夫人,那么柔婉娇媚,香气袭人,跟着她新进的名人,寸步不离。

    “噢,”她一再说,“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现力!哎,亲爱的,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画家略顿一顿,点上烟斗,喷出一口浓烟,说道:“难道你,夫人,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波兰美女感动之下,微启朱唇,预许着柔媚圆满的幸福。

    这时,一位有名的画商,抓住画家的袖子把他拉到墙角,说道:“好家伙,真有你的!这下,可打响了。这些作品,我统统包下了。我每年向你买进五十幅画……行不行?”

    杜什象谜一样不可捉摸,只顾抽烟,不予理会。

    画室里人慢慢走空。等最后一位观众离去,葛雷兹把门关上,兴冲冲的,把手往袋里一插:“哎,老兄,”他说,“你信不信,他们全给骗了?你听到穿兔皮领那小子说什么了吗?还有你那位波兰美女?那三个俊俏的少女连连说:‘崭新的!崭新的!’啊,杜什,我原以为人类的愚蠢是深不可测的,殊不知更在我预料之外!”

    他抑止不住狂笑起来。画家皱皱眉头,看他笑得呃呃连声,突然喝道:“蠢货!”

    “蠢货?”小说家愤愤然了,“我刚开了一个绝妙的玩笑,自从皮克西沃之后……”

画家傲然环视那二十幅肖像分解画,踌躇满志,一字一顿地说:“是的,葛雷兹,你是蠢货。这种画自有某种新意……”

    小说家打量着他的朋友,愣住了。

    “真高明!”他吼道,“杜什,你想想,是谁劝你改弦更张,新法作画的?”

    这时,杜什消消停停的,从烟斗里吸了一大口烟。

    “难道你,”他答道,“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1.选出下列选项中对小说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4分)

A.这篇小说通过描写画家杜什的转变,深刻地揭示了艺术界脱离了艺术本质、追新逐异、华而不实的不良风气。

B.小说中的经典台词“难道你从来没看见过江流水涌吗?”出现了三次,作用都是标志着画家彻底蜕变成“伪艺术大师”。

C.从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无不有着畸形的审美观,而正是这种审美观戕杀了那个时代的艺术与文化。

D.小说以“大师的由来”为题意在提醒读者,不要仅仅关注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更重要的是思考故事背后的问题。

E.结尾处画家对作家的回答将人物置于一种戏剧的氛围中,使读者在哭笑不得的同时体会着作者辛辣的讽刺。

2.阅读全文,按照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概括情节,把空格处补充完整。(每处不得超过12个字。)(4分)

    葛雷兹劝杜什改变画法——                ————                 ——杜什彻底蜕变成“大师”。

3.画家杜什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反差强烈。结合全文,说说画家转变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回答。

                                                                            

                                                                             

4.除了主人公画家杜什,小说中还有两个重要人物——小说家葛雷兹和波兰美女高司涅夫斯卡夫人。这两个人物形象各有什么特点?他们在作品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8分)

                                                                               

                                                                              

                                                                                                                                                                                                                                 

 

答案:
1.B C (每项2分,共4分) 2.杜什接受葛雷兹的建议(或:杜什同意改变画风)、杜什画展取得巨大成功(或:杜什画展受到追捧) (每点2分,共4分) 3.画家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反差强烈,但人物的这种转变还是有一定依据的。①虚浮不实的社会风气的影响。②家庭的拖累,生存的需要。③画家希望被赏识,希望出人头地的心理基础。④小说家葛雷兹的劝诱。(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4.①小说家葛雷兹聪明机智,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是个“混世”的高手。是画家杜什转变的直接导火索和知情人、见证人。②波兰美女矫揉造作,虚浮不实,根本就不懂艺术,她是当时追新逐异华而不实的社会风气的典型代表。③这两个人物分别从艺术家、社会大众两个角度对主旨进行了深刻地揭示,(2分)同时也有力地陪衬了主人公杜什。
推荐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孙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称      干:才能

B.为明威将军                  擢:提拔

C.蛮夷不,盖待之失节耳        宾:归顺

D.官,时年九十二              卒:结束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3分)

①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②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③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④每去官,辄无私宅

⑤已衰老,犹强力为政          ⑥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

A.①②④                   B. ①④⑤

C.②③⑥                   D. 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友爱。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B.孙谦任左军行参军时,因父亲担忧而辞去职务。任钱塘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每次朝见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3题。

在当代社会,文化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交流的重要内容,以及民族融合或冲突的重要因素。在国际上,国家间的文化冲突相对于军事冲突在上升,军事冲突也往往与文化冲突相联系;在国内,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相对于物质需求在上升,物质需求也往往带有文化需求的成分。是否拥有先进文化,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素质、能力和命运。

因此,发展先进文化,是对时代变化的积极应对。那么,什么是文化呢?从起源的角度说,文化是“人化”,它相对于“自然”,是人的主体性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功能的角度说,文化的最主要功能是“化人”,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促进人的社会化、文明化、个性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

文化的最高层次是价值观,这是文化的核心,与一定时期群体共同的理想、信念密切相关。它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做”的问题,是人的活动取向、目的问题。正是价值观的不同,“为什么做”的问题,最终解决人们“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人的活动是由价值观指导的,人的活动及其结果,说到底,不过是人的价值观的外在表现。由于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因此,我们也可说,所谓文化,说到底就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理想、信念、取向、态度所普遍持有的见解。中西文化的不同,古今文化的不同,一切文化的不同,最根本的是价值观的不同。文化的社会作用,最主要的是价值观的作用。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都有群体成员共同拥有和信奉的价值观。任何社会群体的形成,都是由于社会个体的文化的认同,由于一种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一个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而走到一起的。价值观是群体认同的基石,是群体力量或弱点的根据。

1.下面有关“文化与价值观”的关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是人们对理想、信念、态度等所普遍持有的见解。

B.因为人们的价值观不同,造成中西文化、古今文化甚至所有文化的不同。

C.价值观指导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取向,必须体现在人对文化的再创造上。

D.价值观是群体认同的基础,所以任何社会群体的形成,都是文化的作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文化的创造物,人与文化的关系是相互融合促进的。

B.当代社会,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超过了对物质的需求,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C.人的活动及其结果,都是由价值观决定的,因此必须重视文化的教化、熏陶作用。

D.所有社会个体都是文化的产物,都应遵循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努力促进文化发展。

3.下列理解和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人的价值观和人的活动之间是主次关系,因为价值观是人活动的指南。

B.价值观必须立足于文化建设,必须摒除个性文化,使文化走向大众化。

C.发展先进文化,提供优秀文化产品,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D.一个个体的活动方式,体现在群体的价值观上,与文化的关系不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