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文,完成第以下4题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陈峻峰

    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一排直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我以为我认识它们,我以为它们是去年的那一对。它们的巢还在,也就是说它们原来的家还在。经过了去冬的那场大雪,看上去好像依然完好无损。而且,就一只鸟巢而言,它的高度、支点、造型,都大抵可以称得经典。

    两只鸟飞来,先在空中盘查了一会,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树上,对去年那只的鸟巢进行确认。我不知道上帝赋予它们怎样的心灵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们依循了怎样的信息和气息,能够从浩渺的远方,准确地找到这一排杉树,找到它们的巢穴。现在的情况是,它们在经过确认之后,瞬间两只鸟同时飞起,又同时落在了那只鸟巢之上。我猜它们一定会检查它们一冬没有人居住的房子,然后进行外墙的修补,更是要把卧室重新装饰一新。它们要在那里缠绵相拥谈论天气和诗歌、生儿育女,当然也要在那里抵御今年的飓风、雷电和大雨。

    很快,我发现我错了。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情,它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始建造一个新的巢。循着我的目光从左往右看过去,如果去年的那个巢在第三棵水杉上,那么它们选择的就是第五棵。

    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儿女吧。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它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它们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风范;只有人类才会有不肖子孙,好吃懒做,在父辈的财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鸟类不会。它们担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嘲笑。

    当然,建造一个家是复杂的、艰难的。我无法知道那两只鸟整个春天的辛勤和劳苦,我只能通过它们飞向忙碌的身影对它们进行判断和猜想。就这样,有一天,我像是突然出现,它们的家建好了。一只巨大的鸟巢也像是突然从枝头上长出来,和树完美地融成一体。我能感觉到巢的坚固和安稳,也能想象那卧室的簇新和舒适。

    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年轻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树上,父母的旧居建在第三棵树上;父母亲不在了;高高树顶的旧居空着,仿佛一个家族的图腾和标志;从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树举着那只旧巢,更像是举着一个祖宗的牌位。那么,这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象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那么,与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它们在生命的繁衍和系统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气和生活。

    而我必须自觉离开了,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身的反省,包括我对待美妙自然和可爱生灵的态度和行为。旧巢和新巢都建在树的高处,那几乎是树的梢顶了。它们未必不知道这要担当多么大的风险,但它们更知道这世上真正的风险,来自人类。因此它们把巢尽可能地建在高处,建在梢顶,那是对人类明白无误的拒绝、痛斥和对峙。

    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

(有删改)

1.“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这句话再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2.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3.根据文意,请简析两只鸟把巢筑在第五棵树梢顶的原因。

 

 

 

 

 

 

 

4.文章最后写道:“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

 

 

 

 

 

 

答案:
1.     表面写仰望鸟不住旧巢,不辞辛劳另筑新巢;实则表达了对鸟这一行为的敬仰。     敬仰之情尽管是在那天才突然萌生,但这一深重的感情好像贯穿了整个春天。 2.     文章以我观察两只鸟为线索,先写两只鸟寻找和放弃旧巢与我的观察和猜测。     再写两只鸟在旧巢不远不近处筑新巢与我的观察和思考。     最后写两只鸟把巢建在树梢引发的我对人类自身的反省。 3.     既可守望父母的遗址(祖宗的牌位),又与“文化传统”保持适当的距离。     体现出年青一代对属于自己的独立、信心、锐气和生活的追求。     可以远离向人类的威胁。 4.    (1)用存疑的方式表达作用明确的观点:不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而是人类的巨大痛苦。    (2)巨大痛苦源于人类不善待鸟类而招致鸟类的拒绝、痛斥和对峙,作者因此既饱受良心的责备,又担心遭受自然的报复。    (3)主张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启示人类应亲近自然,善待生灵。
推荐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以下3题。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文徽特爱之。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彀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曰:“此当分赡孤遗。”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又故人卒,贫甚,女婢于人。道为赎之,嫁士族。搢绅服其履行。好学,嗜弈棋。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享年六十四。

    [注]①间关:辗转。    ②逋负:拖欠税赋。

(节选自《宋史·查道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鳜尺许以馈                      馈:进献

    B.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          治:追究

    C.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                第:住宅

    D.贫甚,女婢于人                  质:人质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查道对亲友“孝义”与对老百姓“仁厚”的一组是()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                  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

    A.                                 B.

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                  道不候报,出官癝米赈之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所得周给。      亲族哀钱三万遗之

    C.                                 D.

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          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查道小时候性格沉稳,不苟言笑,喜欢写字作文,后来以词业著称。好学,喜欢弈棋。因奉养母亲竭尽孝道而闻名当世。

    B.查道举进士高第,得道寇准的赏识。知果州时候,尚有以何彦忠为首的贼党伏岩谷依险为寇,查道以仁德感化,使他们归顺为农。知虢州时,遇蝗灾,查道千方百计赈灾,救活了一万多人。

    C.查道性格淳厚,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胥吏有过失的,他不笞罚;老百姓拖欠税赋的,他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待废弃孤露者,尤其优厚。

    D.查道对亲族朋友有情有义。居京师时,家里贫穷,也要供养亲族之茕独者;倾其所有为友人办丧事、择婿嫁女,自己生活却极为节俭。

 

4.(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的部分断句。

子厚前时少年,用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行予时也。

(取材于韩愈《柳予厚墓志铭》)

   (2)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

②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

 


 

    阅读下文,完成第以下3题。

    枝蔓状城市——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代城市,将既不会是奴隶社会的“城堡式”城市,也不会是封建社会的“城池式”城市,当然也会与现代工业社会高楼耸立的中心化城市相区别。

    在枝蔓状城市布局中,即使是眼下北京绞尽脑汁建造起来的多层环状结构也将大不适应。中心化城市的各种弊端,诸如交通堵塞、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空气浑浊、疾病易于传播、犯罪案件增多、居住环境恶化、管理难度增加和公众空间锐减等,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而现代高科技可以自由地用虚拟空间、网络空间取代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因此,人们也就没有必要再拥挤在一个地域。于是自然而然就开始了从市区向市郊的转移,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市区再也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而变成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的场所。又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信技术的发展,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被彻底打散。

    现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许多边缘城市,就属于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中心化城市逐渐演变为主城市和边缘城市。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它们更多的是经济、文化和教育上的紧密联系。城市的边缘化,就是城市由中心向四周的蔓延与扩展,扩展到与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既是城市又是乡村的地区。这里,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也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规模、生产程序、劳动力市场和销售状况呈分散状。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铁道、地铁、高速公路、航空路线等组成的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

    这种城市的边缘化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规模,比如今天的美国就已经形成大洛杉矶都市区以及波士顿—劳伦斯—洛厄尔、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等都市区。它们还会进一步向周边地区扩展,通过原料网、生产网、销售网、消费网、信息网和电脑网的连接而延伸到整个地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化城市。

1.下列对于“枝蔓状城市”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代城市

    B.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成为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场所的城市

    C.彻底打散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利用各种网络相互连接的城市

    D.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在经济、文化和教育上联系紧密的城市

2.下列对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不再拥挤在市区

    B.城市蔓延扩展到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地区,这里既是城市又是农村

    C.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销售、劳动力市场呈分散状

    D.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成为全球化城市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枝蔓状的城市布局中,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的差别将趋于消失

    B.铲除中心化城市的诸多弊端有待于城市的后现代演变

    C.在枝蔓状城市中,人们受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的限制将越来越少

    D.随着中心化城市的边缘化,生产地域化和劳动力低廉化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