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5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区区之迹,盖未足以论士也。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绍圣四年十二月一十九日海康城南东斋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葺茅竹而居之
葺:修建。
B.癯而实腴
癯:清瘦。
C.黾勉辞世
黾:尽力。
D.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范:示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A.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以遗后之君子 退论书策以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C.先君命辙师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D.遂与渊明比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开头叙述苏子瞻谪居儋耳的生活状况,住陋室,啖芋荼,喜作诗,淡然于名利之外,表现了苏子瞻之人品、志趣,放旷情怀。
B.引是一种类似于序言的文体。作者转录了其兄子瞻之来信,体现子瞻对于陶渊明诗歌之艺术特色和陶渊明为人的评价。
C.作者在引录子瞻的书信的基础上,引发议论,表明自己对子瞻为人及诗歌创作的看法,并进行了概括评论。
D.本文笔法灵活。以散句为主,间杂着整句;叙议结合,行文自由。能运用引用、比喻修辞手法来表现子瞻谪居东坡后学问大进的情况。
4.用“/”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
⑵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