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①今天,我们是应该“轻视”当代人对物欲和享乐的追求,还是站在传统立场上“对抗”现实的商业化倾向?抑或“回避”这样的现实,通过纯粹的学术或淡泊名利的人格来独善其身?我觉得选择上述任何一种立场,好象都难以表达我们对现实真正的看法与期望。如果我们不仅仅关注西方“超越”性的人文精神,也不仅仅关注中国儒家的“忧患”意识和道家的“超脱”精神,那么你就有可能去思考建立新的人文理念。

    ②首先,我们可以从一个大的方面来理解“人文”,那就是“人的文化”,这样一来,对人文的解释可以因文化、文明的差异而千差万别。比如西方式的人文主义和中国式的人文主义内涵就不一样,前者强调“世俗的人”为中心,后者强调“礼仪的人”为中心。阿伦·布洛克在他的《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人文主义不是一个哲学体系或者信条,而是一场曾经提出了非常不同的看法而且现在仍在提出非常不同的看法的持续的辩论”。《易经》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人文也就是文化的含义。这种关于人文的文化性理解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中国当代人文建设,肯定应该具有与西方不同的性质。

    ③其次,就是人文的核心内涵,是文化内部二元对立所产生的自由张力。比如,相对于封建专制,人文主要指个性解放和人的解放;相对于科学主义和技术主义,人文包含对工具理性和技术主义的批判,在西方主要以审美现代性为标志(所谓审美现代性,就是说它不一定设计出比现在民主自由更好的体制,但是它可以对这个体制下发生的问题进行审美意义上的批判)。这可能是90年代市场经济以来,我们中国文化语境下人文的几种主要含义。其共同点,就是它往往设置二元对立范畴,如大众和精英,传统和现代,禁锢与解放,保守与激进,等等,而且有的时候可以互为人文的解释。

    ④人文的含义就是指“人的文化创造”。我们光看人的文化还不行,而且要包含“创造文化”的意思。这个精神我觉得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这个层面上的人文含义,对消解上述人文矛盾是有帮助的。比如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在我这里可能就不是主要问题。这不仅因为科学和人文都致力于人的幸福,而且你把人文定位在人的文化创造上,那么科学本身就有人的文化创造,你不能说科学一点人文精神都没有。我们所针对的是科学主义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从科学主义对人的情感、灵魂、精神、信仰的侵害和无视。所以科学领域中我们产生不了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正在于科学领域内我们“人文创造”的品格是很贫弱的。所以我所理解的人文贫困,就是我们今天丧失了文化生产和知识生产的能力,以及由这种能力所支撑的精神状态。人的文化创造最接近于西方式的“超越”。也就是说真正的人文品格具有“超现实性”。真正的“超现实”,我的理解是必须具有“创造新现实”的品格。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人文理念。

1.对于“人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文从大的方面理解就是人的文化。

    B.对人文的解释因文化、文明的差异而千差万别。

    C.人文的核心内涵是二元对立产生的自由张力。

    D.东西方的人文理念都具有“超现实”的特点。

2.以下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轻视”当代人对物欲和享乐的追求,“对抗”现实的商业化倾向,“回避” 现实,独善其身,都难以表达我们对现实真正的看法与期望。

    B.既要关注西方“超越”性的人文精神,也要关注中国儒家的“忧患”意识和道家的“超脱”精神,就有可能建立新的人文理念。

    C.阿伦·布洛克说“人文主义不是一个哲学体系或信条”,这与《易经》中“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对“人文”的内涵理解是一致的。

    D.科学和人文都致力于人的幸福,而且科学本身就有人的文化创造,所以从“人文创造”的角度说,科学与人文不是绝对对立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审美现代性通过对现有体制下发生的问题进行审美意义上的批判,产生更好的体制。

    B.将人文的含义理解为“人的文化创造”,就可以消除各种二元对立的人文矛盾。

    C.科学主义侵害和无视人的情感、灵魂、精神、信仰,在这方面它与人文理念是对立的。

    D.只要解决了科学领域内人文创造品格贫弱的问题,就能产生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

 

 

 

答案:
1.D(文中没有依据) 2.C(阿伦,布洛克强调的是人文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易经》“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说的是“人文就是文化的含义”) 3.C (A原文是说“它不一定设计出比现在民主自由更好的体制”B原文是说“对消解上述人文矛盾是有帮助的”D解决了科学领域内人文创造品格贫弱的问题”不是“产生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的充分条件。)
推荐试题

 [s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次画展上,一位女士对一幅中国画情有独钟,流连忘返。这幅画画的是一棵树,此树枝疏叶稀,一只小鸟站在一根树枝上,而这根树枝与其他树枝之间有一片空白。简洁的画面,独特的韵味和美感吸引了她。她很想买下这幅画,只是觉得画面上空白的地方似乎多了一点,于是,她问这幅画的作者能否在画上添加一些树枝和叶子。画家答道:“夫人,恕我不能从命!如果这样,不只是影响到画的质量,而且鸟儿也没有飞翔的空间了。”

学会预留空间,是艺术的规律,也应是人生的规律。我们的生活里有飞翔的空间吗?让我们放飞自己,给自己一个心灵的空间、放松的空间、思考的空间、探索的空间、发现的空间、创新的空间……让人生变得更有价值,更丰富多彩,更加浪漫而富有诗情画意。

请以“飞翔的空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s1]20.


 [s1] 请找出下面一段对话中的错误,并加以修改。

记者:①你的《叩问长江》,是历时108天,跨越13省,行程两万多公里的实际考察,②这难道是一个作家的职责吗?③你考察长江是逆流而上,而不是从源头顺流而下,这样安排有什么考虑?

被访者:④我是不希望我们的子孙将来没有水喝。⑤我选择逆流而上,从污染的下游往上走,希望越走水越清,直到清澈的源头,⑥可是从长江的源尾走到源头,⑦我的心情从未能轻松过。

 

序号

修 改

第一处

 

 

第二处

 

 

第三处

 

 

第四处

 

 

 

 


 [s1]19.


 [s1] 钱学森,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在北京去世,享年98岁。看到钱老逝世的消息,我悲痛万分。我相信全国人民都和我一样,为这位伟大人物的离去而感到悲伤,没有他,中国就没有今天这样强大的国力。下面是一段介绍钱老的文字,请大家据此为钱老写一幅挽联。

钱学森:科学之帜,民族之魂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他的一生非常坎坷,在1935年8月,作为一名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学习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当他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心情极度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然而,他的回国意愿竟酿成了一场劫难!美国海军部次长恶狠狠地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各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从此,美国对他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几经风霜,钱学森于1955年10月1日到达香港,1955年10月8日到达广州!回国后,他为祖国尽心尽力,给祖国的发展带来了希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上联:                              下联:                                   

 


 [s1]18.


 [s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网上图书价格能低至六折,甚至更低,根本原因在于网上书店相对实体书店而言运营的成本比较低,没有实体书店所需的高额店面费。

B.2009年网络热词大部分来自于社会公共事件:“钓鱼执法”、“躲猫猫”、“楼脆脆”……网民对此的热议,不仅推动了事件的发展,清理了一些藏污纳垢的社会死角,也增加了其社会关注热度,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

C.余秋雨在撰写了南京钟山风景区的碑文后,广大网民对他进行猛烈炮轰。《钟山碑文》也被骂成是“紫金山最令人作呕的一景”。

D.40多名90后学生用义卖筹集到的4374元善款买了棉袜子和水果等礼物,亲手送到“夕阳红”敬老院近200名左右的老人手中。

 


 [s1]17.


 [s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与其他选手不同的是,在面试中,他坦然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B.9月8日,平顶山特大矿难发生后,一些死难矿工的家属面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黍离之悲和对一些煤矿领导的愤慨。

C.现在某些公务员,一根烟,一杯茶,一张报纸就可以混完八个小时到下班,还照样拿高薪,这种尸位素餐的行为,当然会引起很多人的非议。

D.我们当中总有这么一些人,吃饱饭没活干,什么事都要掺和进来,唯恐天下不乱,人家在干正经事,他们却老在那里敲边鼓

 


 [s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