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有一位著名歌手,将在某一大型晚会上演唱《我的中国心》,请从以下三场晚会中任选一场,为主持人写一段报幕词,引出《我的中国心》。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文艺晚会

    ②文艺界为玉树地震赈灾义演

    ③庆祝“五四”青年节文艺晚会

    选择(只填序号):

 

 

 

 

 

 

 

 

 

 

 

 

 

 

 

 

 

 

 

 

 

 

 

 

 

 

 

 

 

 

 

 

 

 

 

 

 

 

 

 

 

 

 

 

 

 

 

 

 

 

 

 

 

 

 

 

 

 

 

 

 

 

    下面请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答案:
 略。(符合情境3分,修辞手法2分)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4题。

柴达木看山

马卡丹

    自小生长在山村,日夕与山厮磨,山中四时景致看得都有些麻木了,山的千姿百态也再难引起新奇感。这些年随俗从众走东岳、西岳、黄山、武夷,那些名山奇景在我眼中,也不过就是石奇一点,峰险一点,松怪一点。可再奇再险再怪,古人今人那些佳词丽句早就将其囊括无遗了,反倒是比喻和想象往往比山本身更让人着迷。

    但到柴达木看山却是例外。

    山终于屁颠屁颠地过来了,冷不丁瞧去,一墩一墩的,像是一群半大的孩子,像如今营养过剩胖得有些规模的独生子女,蹲着坐着,似乎再也挪不动步子,等着你去搀起来,拍拍屁股,拍拍尘土,再撒上一会娇。可仔细一瞧,不对了,胖则胖矣,却无肉,山的表皮不见草木,不见泥土,只突着嶙峋而敦实的骨骼,那是壮士!如果说泰山华山高挑秀气适宜跳高的话,那么这样的山更适宜举重。“力拔山兮气盖世”,不知道纵横秦末的楚霸王项羽,是不是也这副壮墩墩的模样?

    山似乎停住步,不再向我靠拢,只是一一端立着,任我以举重运动员的挑剔眼神,从它们身边缓缓经过。说实话,对它们,开初我是没怎么放在眼中的,那么矮,似乎还有些木头木脑,它不就是东邻老李家那愣小子吗?它不就是西邻老张家那胖妞吗?不过人不可貌相,山也不可貌相,愣小子胖妞后来成了硕士、博士不是让我大吃一惊吗?平心静气想这山,矮虽矮矣,可要论海拔高度,泰山、华山、黄山、庐山,一干名山其实统统只在它屁股下。它其实高耸于群山之上,却又不给你那种高不可近的感觉,这才见胸怀呀!如果你是它,尾巴不早翘到天上了?这样想着,看那愣小子看那胖妞的眼神,不觉多了几分敬意。

    怀着敬意看这山,越看越看出了名堂。一墩一墩的山,粗看寻常,可无数墩的集合,汇成一列一列,逶迤连绵直到天的尽头,这寻常可就成了不凡,成了壮观。而细看这每一列每一墩,那充满骨感的山体,尽都是那样的五彩灿然。赤、赭、黄、白、黑,这五彩尽都是从骨子里生出来的,不靠草木的披挂,不靠泥土的涂抹,本自天然。那种嶙峋,那种奇峭,它给你的那种无以言传的震撼,真是让人觉得天地有大美呀!它像什么,什么都不像,什么都不是,就是美,让你呆若木鸡的美。任何比喻其实都是蹩脚的呀,你不禁想起适才把它们比做愣小子胖妞,比做举重选手,比做……多么的浅薄啊!真正的大美是无法比喻的,是无需与任何具象相似的,独特就是美,原初的震撼就是美!

    我想起我的为文来了,为什么总在前人今人的文章中讨生活呢?为什么总在那里探求为文的格式呢?为什么总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寻寻觅觅呢?太多的文化太多的知识太多的套路遮蔽了心智,你看见的不再是山,只是文化。没有了心灵与自然的交流,怎么可能心有灵犀,又怎么可能发现独特的美呢?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醉眼看山的时候,想必早已敞开肺腑,把一颗心交给了众鸟,交给了孤云。若不是融入自然,他会厌的,山也会厌的。

    其实,所有的山都是看不厌的,只要你的心不再屏蔽。

    哦,相看两不厌,柴达木的山!当我篡改李白名句的时候,我还真有点忐忑:我看山可以不厌,可山看我呢?

1.从全文看,柴达木的山有哪些特点?请分条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写东岳、西岳、黄山、武夷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太多的文化太多的知识太多的套路遮蔽了心智,你看见的不再是山,只是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我篡改李白名句的时候,我还真有点忐忑:我看山可以不厌,可山看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在描写柴达木山时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并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3题。

    贾黄中,字娲民,沧州南皮人。父玭严毅,善教子,士大夫子弟来谒,必谆谆诲诱之。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其诵读。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属文,触类赋咏。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郎、直史馆。黄中多识典故,每详定礼文,损益得中,号为称职。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旨。会克江表,选知宣州。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奉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太宗即位,迁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赐钱三十万。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拟官吏,品藻精当。黄中素重吕端为人,属端出镇襄阳,黄中力荐于上,因留为枢密直学士,遂参知政事。当世文行之士,多黄中所荐引,而未尝言,人莫之知也。太宗召见其母王氏,命坐,谓曰:“教子如是,真孟母矣。”诗以赐之,颁赐甚厚。然畏慎过甚,中书政事颇留不决。明年,知襄州,上言母老乞留京,改知澶州。辞日,上戒之曰:“夫小心翼翼,君臣皆当然;若太过,则失大臣之体。”黄中顿首谢。上因谓侍臣曰:“尝念其母有贤德,七十余年未觉老,每与之语,甚明敏。黄中终日忧畏,必先其母老矣。”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其母尚无恙,卒如上言。赠礼部尚书。上闻其素贫,别赐钱三十万。黄中端谨,廉白无私。在翰林日,太宗召见,访以时政得失,黄中但言:“职典书诏,思不出位,军国政事,非臣所知。”上益重之,以为谨厚。及知政事,卒无所建明,时论不之许。   (选自《宋史》)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诵读                     课:督促

    B.远人便之                     便:感到安适

    C.皆旨                       称:符合

    D.拟官吏                     除:罢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贾黄中清廉正直和处事谨慎的一组是                  (    )

6ec8aac122bd4f6e    A.俟业成,乃得食肉

每详定礼文,损益得中

6ec8aac122bd4f6e    B.上言母老乞留京,改知澶州

中书政事颇留不决

6ec8aac122bd4f6e    C.以黄中为采访使,廉直平恕

上闻其素贫,别赐钱三十万

6ec8aac122bd4f6e    D.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

臣职典书诏,思不出位,军国政事,非臣所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贾黄中,沧州人,幼极聪敏。因其父亲善于教子,贾黄中幼年时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读了大量的书籍,七岁即能提笔写文,开口赋诗,十五岁就考中进士。

    B.贾黄中对官吏品评鉴定十分得当,两次掌管科举考试,不避寒俊,唯才是举,向朝廷选拔引荐了大量能文有德之士,因其未曾对人谈及这些事,世人对此并不知晓。

    C.贾黄中处理政事简便易行,将升州治理得秩序井然,并把可能玷污法律亡国害人的前朝数百万珍宝如数上缴朝廷,得到皇帝的嘉赏。只是他有时行事不能当机立断。

    D.皇帝对贾黄中的母亲评价甚高,认为她贤德明敏,可与古代孟子的母亲相媲美。贾黄中处事过于小心谨慎,终日忧虑,皇帝担心他会先于其母去世,后果被皇上言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中出己奉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

 

 

   (2)上益重之,以为谨厚。及知政事,卒无所建明,时论不之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