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哥本哈根协议”:全球气候合作新起点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王宇丹 王小鹏)2009年12月7日至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3个缔约方大约4万名各界代表出席,119名国家领导人和国际机构负责人出席。这在气候变化的谈判中,从规模和规格上讲,都是史无前例的。

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22日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尽管哥本哈根协议是一项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政治协议,但它第一次明确认可2度温升上限,而且明确了可以预期的资金额度。显然,哥本哈根会议的这一成果,将成为全球气候合作的坚实基础

和新的起点。

潘家华认为,哥本哈根会议成果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各方在谈判中展开复杂的利益博弈和激烈的政治较量,在哥本哈根会议的最后时刻,会议决定,以决定附加文件的方式通过了经激烈谈判和磋商而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它表达了各方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意愿,锁定了已经达成的共识和谈判取得的成果,推动谈判向正确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2009年12月23日《中国青年报》)

【相关报道】

温家宝称中国对哥本哈根会议发挥了重要建设作用

新华网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钱彤)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1日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哥本哈根会议在经历了曲折后,以大会决定的形式发表《哥本哈根协议》。该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分别应当承担的义务和采取的行动。也就是说,基于发达国家在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已经无约束地、大量地排放了温室气体这一事实,应当承担主要的义务。温家宝强调,会议期间,中方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务实合作的精神,与各方密切沟通协调,整个过程公开、透明、高效,为推动会议取得现有成果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表现了最大诚意,尽了最大努力。

国际组织赞扬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张

新华网哥本哈根12月18日电(记者陈文仙 刘晓燕)   一些国际组织18日就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表示赞扬,称中国正在进行的减排努力和以后要实施的减排计划都让人满意。

国际乐施会执行总干事杰瑞米·霍博兹告诉记者,他非常欣赏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面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中国主动承诺降低碳排放强度,并表示无论这次会议达成什么目标,都将作出自己的努力。他说:“我们认同应对气候变化不能以延续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为代价,需要推动富裕国家承担历史责任,正如温家宝总理所呼吁,国际社会需要凝聚共识,尽快达成协议。

发展中国家赞中国为推动气候会议取得成果努力

新华网北京12月22日电   出席20日外交部2010年新年招待会的发展中国家驻华使节纷纷赞扬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成果。

多哥大使塔·阿玛表示,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他说:“中国既坚持原则,又显示灵活,为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有效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他认为中方的表现充分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与一些有能力承担更高标准的减排任务的发达国家不但不做反而牵制他国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1.对这组系列报道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哥本哈根会议有约四万名各界代表出席,这从规模和规格上讲都是史无前例的。会议最后通过了经激烈谈判而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

  B.《哥本哈根协议》明确认可温升上限和可以预期的资金额度,虽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仍将成为全球气候合作的坚实基础和新的起点。

  C.一些国际组织赞扬中国正在进行的减排努力和要实施的减排计划都让人满意,并能为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有效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D.这组报道从不同的角度,借助中外人士对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所作贡献的评价,展现了中国这一自信且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中国政府为推动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所作出的努力    (   )

    A.中国提出了自己将实施的减排计划,展现了诚意。

    B.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协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C.与各方密切沟通协调,为促进国际合作积极斡旋。

    D.决定以附加文件的方式达成协议,推动谈判进程。

3.国际乐施会总干事杰瑞米·霍博兹说:“我们认同应对气候变化不能以延续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为代价,需要推动富裕国家承担历史责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6分)

 

 

 

 

答案:
1.【解析】C。(“一些国际组织赞扬……能为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有效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不正确。“有效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是使节们赞扬。) 2.【答案】D“以决定附加文件的方式达成协议”是整个会议的决定而不是只中国所为。 3.【答案】发展中国家面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而碳的高密度排放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副产品,发达国家以自己的低排放密度来要求发展中国家,无疑是在牵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发达国家在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无约束地、大量地排放了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应当承担主要的义务;同时他们也有能力承担更高标准的减排任务。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5题。

设渔者对智伯

柳宗元

智氏既灭范、中行,志益大,合韩、魏围赵,水晋阳。智伯瑶乘舟以临赵,且又往来观水之所自,务速取焉。

   群渔者有一人坐渔,智伯怪之,问焉,曰:“若渔几何?”曰:“臣始渔于河,中渔于海,今主大兹水,臣是以来。”曰:“若之渔何如?”曰:“臣幼而好渔,始臣之渔于河,有魦、鱮、鱣、鰋①者,不能自食,以好臣之饵,日收者百焉。臣以为小,去而之龙门之下,大鲔②焉。夫鲔之来也,从鲂鲤数万,垂涎流沫,后者得食焉。然其饥也,亦反吞其后。愈肆其力,逆流而上,慕为螭龙③。及夫抵大石,乱飞涛,折鳍秃翼,颠倒顿,顺流而下,宛委冒懵,环坻溆而不能出。向从鱼之大者,幸而啄食之,臣亦徒手得焉,犹以为小。闻古之渔有任公子者,其得益大。于是去而之海上,北浮于碣石,求大鲸焉。臣之具未及施,见大鲸驱群鲛逐肥鱼于渤澥之尾,震动大海,簸掉巨岛,一啜而食若舟者数十,勇而未已,贪而不能止,北蹙于碣石,焉。向之以为食者,反相与食之,臣亦徒手得焉,犹以为小。闻古之渔有太公,其得益大,钓而得文王,于是舍而来。”

智伯曰:“今若遇我也如何?”渔者曰:“向者臣已言其端矣。始晋之侈家,若栾氏、祁氏、卻氏、羊舌氏以十数,不能自保,以贪晋国之利,而不见其害。主之家与五卿,尝裂而食之矣,是无异鲨鱮鳣鰋也。脑流骨腐于主之故鼎,可以惩矣,然而犹不肯寤。又有大者焉,若范氏、中行氏,贪人之土田,侵人之势力,慕为诸侯,而不见其害。主与三卿又裂而食之矣脱其鳞鲙其肉刳其肠断其首而弃之鲲鲕遗胤④莫不备豆是无异夫大鲔也。可以惩矣,然而犹不肯寤。又有大者焉,吞范、中行以益其肥,犹以为不足。力愈大而求食愈无,驱韩、魏以为群鲛,以逐赵之肥鱼,而不见其害。贪肥之势,将不止于赵。臣见韩、魏惧其将及也,亦幸主之蹙于晋阳。其目动矣,而主乃慠然,以为咸在机俎之上,方磨其舌。抑臣有恐焉,今辅果⑤舍族而退,

不肯同祸;段规⑥深怨而造谋,主之不寤,臣恐主为大鲸,首解于邯郸,鬣摧于安邑,胸披于上党,尾断于中山之外,而肠流于大陆,为鱻薧⑦,以充三家子孙之腹。臣所以大惧。不然,主之勇力强大,于文王有?”  

智伯不悦,然终以不寤。于是韩、魏与赵合灭智氏,其地三分。

注释:① 魦鱮鱣鰋:即小鱼、鲢鱼、鳝鱼、鲇鱼    

②鲔:鲟鱼和鳇鱼的古称。   

③螭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   

④胤:后嗣,后代   

⑤辅果:人名,原为智伯瑶同族,认为智伯必导致智姓灭亡,因而声明脱离智姓,改姓辅。  

⑥段规:韩康子的大臣,曾受智伯瑶的侮辱,深怀怨恨。后来智伯瑶久攻晋阳不下,段规首先发难,杀了智伯瑶。     

⑦鱻:鲜食。薧:干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折鳍秃翼,颠倒顿               踣: 跌倒

  B.去而之龙门之下,大鲔焉         伺:守候            

  C.北蹙于碣石,焉                 槁:  干枯

   D.力愈大而求食愈无               厌:  厌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向从鱼之大者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B.闻古之渔有太公                客有吹洞箫,倚歌而和之

  C.其目动矣,而主慠然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D.之渔何如                       桑之未落,其叶沃

3.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点明背景,作为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一的智伯,灭了范氏、中行氏之后,又向赵襄子索地,遭拒绝,于是他胁迫韩、魏共围晋阳。结尾与开头呼应,智伯被韩、魏、赵灭亡。

  B.魦鱮鱣鰋因“好臣饵”被捕获,大鲔因“慕为螭龙”最终只能绕着水中的暗礁浅滩转动再没有办法出来,大鲸在一口吞掉了如船大的几十条鱼后仍“不能止”以致枯死,文章前半部分说鱼是为下文喻理作铺垫。

  C.文章第三段将栾氏、祁氏、卻氏、羊舌氏与魦鱮鱣鰋,范氏、中行氏与大鲸,晋伯与大鲔类比,以鱼之贪而得死,喻人之贪而取败,于描写、议论中蕴含深刻哲理,想象奇特。

  D.文章借渔者之口,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对贪鄙之徒作了十分形象的描写,意在说贪得无厌不知满足者,就如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样,自己也免不了被人吞并或消灭。

4.选出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脱其鳞/鲙其肉/刳其肠/断其首而弃之/鲲鲕遗胤/莫不备俎豆/是无异夫大鲔也。

    B.脱其鳞/鲙其肉/刳其肠/断其首/而弃之鲲鲕遗胤/莫不备俎豆/是无异夫大鲔也。

  C.脱其鳞鲙其肉/刳其肠断其首而弃之/鲲鲕遗胤莫不备俎豆/是无异夫大鲔也。

  D.脱其鳞/鲙其肉/刳其肠/断其首而弃之/鲲鲕遗胤莫不备/俎豆是无异夫/大鲔也。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始渔于河,中渔于海,今主大兹水,臣是以来。(4 )

 

 

(2)愈肆其力,逆流而上,慕为螭龙。

 

 

(3)脑流骨腐于主之故鼎,可以惩矣,然而犹不肯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