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赵盾、士季①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②,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犹不改。赵盾骤谏,公恶之,使鉏麂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麂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伞,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灵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獒,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赵盾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为公甲③,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赵盾未出境而反。大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赵盾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境乃免。”(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①赵盾,晋国正卿。士季,名会,晋国大夫。下文中的鉏麂.提弥明.灵辄.赵穿均为人名。②三进:向前走了二次。溜:屋檐下滴水的地方。③为公甲:做了晋灵公的武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鲜克有终
克:能够
B.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 趋:奔向
C.提弥明死之
死:为……死
D.书法不隐
隐:隐讳
2.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赵盾是“古之良大夫”的一组是(3分) ( )
①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②犹不改,赵盾骤谏
③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④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⑤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⑥赵盾未出境而反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士季等人对晋灵公不行君道感到忧虑,决定进谏。士季进谏时,引用经典,希望晋灵公能改过向善,以对国家有利。
B.提弥明发现晋灵公的阴谋后,以遵守君臣之礼为由让赵盾离开。晋灵公唤出猛犬去咬赵盾,企图置赵盾于死地。
C.赵盾在首山打猎时救济了灵辄。后来,在晋灵公谋害赵盾时,灵辄知恩图报,倒戟抵御晋灵公的士兵,使赵盾得以脱险。
D.孔子欣赏董狐,肯定他是一个良史;但又认为赵盾不应该蒙受弑君的恶名,对他的遭遇寄予同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2)食之,舍其半。
答案:
1.B(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2.A(①是晋灵公的虚言;④是鉏麂的心理活动;⑥这只是赵盾的逃亡行为)
3.D(根据“为法受恶”,孔子认为赵盾应该“受恶”)
4.(1)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采纳(或:如果您去进谏而不被采纳),那么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入、则、莫、倒装句,各1分)
(2) (赵盾)给他(食物)吃,(他)留下了一半。(食.补出主语各1分)
[参考译文]
晋灵公不遵守做国君的规则,大臣赵盾和士李为晋灵公的无道感到忧虑,打算向晋灵公进谏。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采纳,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请让我先去进谏,如果他不接受,那么您就接着进谏。”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
犯了错误如果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经》上说:事情容易有好开端,但很难有个好结局。’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只是臣子们有了依靠。”可是晋灵公并没有改正,赵盾又多次劝谏,晋灵公感到讨厌,就派龃麂去刺杀赵盾。组麂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坐着闭目养神。鉏麂退了出来,感叹地说:“这种时候还不忘恭敬对待国君,真是百姓的主人啊。杀害百姓的人,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这两条当中占了一条,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麂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出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 “不用人而用猛犬,虽然凶猛,又有付么用尸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
当初,赵盾到首阳山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有个叫灵辄的人饿倒了,便去问他的病情。灵辄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赵盾给他食物吃,他留下了一半。赵盾问为什么,灵辄说: “我给别人当奴仆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着。现在离家近了,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赵盾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放在,袋里给他。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武士,他在搏杀中把武器倒过来抵挡晋足公手下的人,使赵盾得以脱险。赵盾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翳桑的饿汉,”赵盾再问他的姓名和住处。他没有回答就退走了。赵盾自己也逃亡了。
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赵盾还没有走出国境的山界,听到灵公被杀便回来了。晋国太史董狐记载道:“赵盾杀了他的国君.”他还把这个说法拿到朝廷上公布.赵盾说:“不是这样.”董狐说:“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
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记事的原则是直书而不隐讳。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为史官的记事原则而蒙受了弑君的恶名。可惜啊,如果他出了国境,就会避免弑君之名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