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默写下列名句。(每句1分,共10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2)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白居易《琵琶行》)

(4)                                           ,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5)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答案:
 (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4)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5)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推荐试题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纵 囚 论

欧阳修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方唐太宗之六年,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可知为转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古文观止·唐宋文》

【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辟囚三百余人        录:审查

B.及施恩德以之         临:对付

C.吾见上下交相以成此名也    贼:残害 

D.其自归以就死        约:约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刑入于死者,罪大恶极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B.太宗为此,所以求此名也   百姓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C.然何为而可                可知为转德之致尔

D.若夫纵而来归赦之          举类迩见义远 

3.下列各句中作者认可的君王“施恩德”行为的一项是  (    )(3分)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

B.纵而来归,杀之无赦

C.大意其必来而纵之

D.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阳修认为,唐太宗“纵囚”是“逆情以干誉”,是统治者博取好名声的假仁假义的行为,不可为天下之常法。

B.在欧阳修看来,那些罪大恶极的犯人能按期归来,是因为他们估计到这样做了,定能得到皇帝的赦免,并不是皇帝恩德深入人心的结果。

C.作者认为“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的举动,只有君子才做得到,小人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D.文章通过议论,指出纵囚不近情理,非治国之法;不见恩德,非圣人之法。最后引出文章主旨,鲜明地表达了欧阳修顺应人情、严肃法治的政治观点。

5.断句和翻译(10分)

(1)给下面的文句断句(4分)

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②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