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含蓄,讲究诗意美。宋徽宗赵佶有一次以“深山藏古寺”为题考画家。有的画师西了深山古寺的全景,有的画师画了密林掩映的深山古寺的一角。而获得第一名的画家画了以下的画面:崇山峻岭中,一股 清泉飞流直下。一个年迈的和尚 一瓢一瓢地舀水倒进桶里。

和尚挑水,表明附近有寺庙;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挑水,可以想象那是座破败的古寺。寺在深山中,画面上看不见,就表现了“藏”字。

假设你是画家,要以“骤雨初歇"为题构思一幅图画,使之富有含蓄的诗意美。请参照划线语段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你想象中的画面。  (不超过50字)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答案示例:  (一)月季枝上粘着湿漉漉的残叶和败蕊,地上零落的花瓣上,一只麻雀凝望枝头残缺的花蒂。  (湿叶、落红表明雨骤,麻雀闲立意味雨歇) (--)老翁背着滴水的斗笠,光脚行走于小桥之上,桥下水流湍急汹涌。  (“滴水的斗笠"以及“水流湍急"意味雨骤,背着斗笠的动作意味雨歇。) (三)瓦檐仍在滴水,’檐下的大水缸水满溢出。两小童院中挑弄蚯蚓嬉戏。  (屋檐滴水、缸满水溢、蚯蚓出土意味雨骤,儿童院中嬉戏意味雨歇。)   评分:描述碰面合乎情理,含有“雨骤"“雨歇”两要点(各2分,共4分),语言通畅,有诗意(2分,l4题共6分)
推荐试题

 

守 望 的 角 度

周国平

①若干年前,我就想办一份杂志,刊名也起好了,叫《守望者》,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当然不是想往色彩缤纷的街头报摊上凑自己的一份热闹,也不是想在踌躇满志的文化精英中挤自己的一块地盘。正好相反,在我的想像中,这份杂志应该是很安静的,与世无争的,也因此而在普遍的热闹和竞争中有了存在的价值。我只想开一个小小的园地,可以让现代的帕斯卡尔们在这里发表他们的思想录。

②我很喜欢“守望者”这个名称,它使我想起守林人。守林人的心境总是非常宁静的,他常年与树木、松鼠、啄木鸟这样一些最单纯的生命为伴,他自己的生命也变得单纯了。他的全部生活就是守护森林,瞭望云天,这守望的生涯使他心明眼亮,不染尘嚣。“守望者”的名称还使我想起守灯塔人。在奔流的江河中,守灯塔人日夜守护灯塔,瞭望潮汛,保护着船只的安全航行。当然,与都市人相比,守林人的生活未免冷清;与弄潮儿相比,守灯塔人的工作未免平凡,可是,你决不能说他们是人类中可有可无的一员。如果没有这些守望者的默默守望,森林消失,地球化为沙漠,都市人到哪里去寻欢作乐;灯塔熄灭,航道成为墓穴,弄潮儿如何还能大出风头?

③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指点江山,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④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他们守的是人类安身立命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超凡脱俗的精神之天。

⑤说到“守望者”,我总是想起塞林格的名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大学生的时候,这部小说的中译本印着“内部发行”的字样,曾在小范围内悄悄流传,也在我手中停留过。“守望者”这个名称给我留下印象,最初就缘于这部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被学校开除的中学生,他玩世不恭,厌倦现存的平庸的一切,但他并非没有理想,他想像悬崖国有一大块麦田,一大群孩子在麦田里玩,而他的理想就是站在悬崖边做一个守望者,专门捕捉朝悬崖边上乱跑的孩子,防止他们掉下悬崖,后来我发现,在英文原作中,被译为“守望者”的那个词是Catcher,直译应是“捕捉者”、“棒球接球手”,不过,我仍觉得译成“守望者”更传神,意思也好。今日的孩子们何尝不是在悬崖边的麦田里玩,麦田里有天真、童趣和自然,悬崖下是空虚和物欲的深渊,当此之时,我希望世上多几个志愿的守望者,他们能以智慧和爱心守护着麦田和孩子,守护着我们人类的未来。

——摘自《周国平散文经典·心灵守望巷》(略有改动)

1.第①段中,作者写自己想办杂志而未能如愿的经历有什么用意?(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作者围绕“守望是一种角度”这句话阐述了哪些观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②段和第⑤段,谈一谈“守林人”“守灯塔人”与“麦田”的“守望者”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试分点概括“守望者”的精神特质(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壅  塞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

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主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擒下。未擒则不可知,已擒则又不知。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无线,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于别国。夫登山而视牛若羊,视羊若豚,牛之性不若羊,羊之性不若豚,所自视之势过也。而因怒于牛羊之小也,此狂夫之大者。狂而以行赏罚,此宋氏之所以绝也。

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齐王曰:“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凡说之行也,道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今自以贤过于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已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选自《吕氏春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自至则                        壅:堵塞

B、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焉        宰:牲畜

C、不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            意:料想

D、所自视之势也                    过:错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6ec8aac122bd4f6eA、亡国主不可以直言

死者宜矣

6ec8aac122bd4f6eB、戎主大喜,其故数饮食

不足当此大任也

6ec8aac122bd4f6eC、有先夫死者死

胡可以开说哉

6ec8aac122bd4f6eD、王视齐寇

寡人令太子如尧乎?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直接表现亡国之主不听劝阻及其后果的一组是(    )

6ec8aac122bd4f6eA、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

戎主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擒之

6ec8aac122bd4f6eB、宋王因怒诎杀之

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6ec8aac122bd4f6eC、子无辞也

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6ec8aac122bd4f6eD、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已能用强弓也

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缪公用计让戎主耽于享乐、丧失警惕而找准时机偷袭戎族。戎主不听身边人的劝告,中了圈套而被生擒。

B、宋王不分忠奸,听信佞臣的话,处死报告实情的侦察人员。逼得后来的人报告假军情,而宋王反而给他奖赏。

C、齐王自高自大,认为自己的才华超过尧舜。

D、齐宣王喜爱射箭,但箭术无长进,原因是佞臣奉承他,讲假话,使其不知自己拉弓所用的真正力气的大小。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

译文:

(2)未擒则不可知,已擒则又不知。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4分)

译文:

(3)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3分)

译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3题。

经济学家们常常以“荷兰病”来警示经济和发展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过分依赖的危险性。

荷兰是上世纪5 0年代因发现海岸线盛藏臣量天然气,而迅速成为以出口天然气为主的国家。其他工业逐步萎缩。资源带来的财富使荷兰国内创新的动力萎缩,国内的其他部门失去国际竞争力。至上世纪8 0年代初期,荷兰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而在我国,煤炭资源省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煤炭产量,除了增加煤炭的输出,还将与煤炭相关的高耗能产品的生产及深加工、大型坑口发电厂等作为鼓励发展的产业,享受含税用户优惠电价和各种税费减免,结果就是以煤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而市场本身也会强化产业结构单一问题。因此。煤炭资源省份可能过分依赖煤炭产业而降低其综合抗风险能力。当煤炭资源枯竭时。其经济将陷入困境,这就是通常比喻的“荷兰痛”和“资源诅咒”。

煤炭资源输出并不一定就有“荷兰病”,问题的关键是产业结构单一。此外, “荷兰病”多发生于小国,这也证实了产业结构单一问题的严重性。中国是一个大国,  “荷兰病”即使有,也只能是局部问题,煤炭资源省份患病了,还会有中央政府帮助。" 当然,这不等于煤炭资源省份不用为此担心。

事实上,如果煤炭资源省份现在不未雨绸缪,他们的麻烦会远远超过“荷兰病”可能带来的问题。由于近年煤价上涨和煤炭需求快速增长,这些省份煤炭扩展的财力充足,加上东部发达地区对高耗能产业在环保、资源等方面的限制,资金纷纷向这些煤炭资源省份转移,增量资金绝大部分投向与煤炭相关、高能耗、也是高污染的行业。这使当地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受到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我们比较熟悉地把忽视资源成本和环境污染理解为不可持续发展,是不计成本的发展。因为,如果加上资源成本和环境治理费用、人的健康和医疗费用,l0%的GDP增长是要大打折扣的。严重的则有可能是经济的负增长。

当然,矿业可以给当地的就业和基础设施带来好处,但是矿业活动对环境有潜在的危害,如造成水土流失,使农业人口失去生计,而这些人往往都是穷人。另外,煤炭资源输出所带来的财富往往大多外流。

有两点必须强调,首先,基于比较优势的市场运行会强化本已单一的产业结构,资源型省份的经济转型不可能由市场自发推动。其二,煤炭资源省份不能在煤炭资源枯竭的时候才开始寻找发展接续产业,而应该在煤炭兴盛时期就着手产业的多元化,思考在煤之外还能做些什么。

1.对“荷兰病”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是指资源带来的财富使荷兰国内创新的动力萎缩,国内的其他部门失去国际竞争力。

B、是指我国煤炭资源省份过分依赖煤炭产业而降低综合抗风险能力,使经济陷入困境。

C、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和发展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过分依赖的危险性。

D、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过分依赖某种相对率富的自然资源最终拖累经济发展的现象。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煤炭资源省份以煤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主要由于煤炭生产、输出和发展高耗能产业都受到了政府在电价和各种税费方面的优惠。

B、东部发达地区在环保、资源等方面限制高耗能产业,纷纷将大部分资金投向煤炭资源省份的与煤炭相关、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

C、煤炭资源省份即使患“荷兰病”,也不是资源输出的必然结果,而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况且就全国来说,只是局部问题。

D、如果加上资源成本和环境治理费用、人的健康和医疗费用,会使GDP增长的10%大打折扣,严重的则有可能是经济的负增长。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煤炭资源省份应该未雨绸缪,保护住自己的资源,将更多的煤炭资源留给子孙后代,以更好地保证可持续发展。

B.煤炭资源输出所带来的财富往往大多外流,当资源枯竭时,留下来的很可能是一 个没有资源、又没有良好自然环境的地方。

C.煤炭资源省份应该在煤炭资源还未桔竭之前,由政府强制进行经济转型,这时有足够的资金,便于进行经济转型投资。

D.不可持续发展既耗费资源,又破坏环境,而取得的经济效益不过是剥夺了子孙该有的东西,或是把债务留给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