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对于这首诗第二联即第三、四句的评价,存在不同看法。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十四云“三、四(句)颇拙耳”;清人纪昀也认为这两句中的“絮帽”“铜钲”的比喻太俗气——“究非雅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以你所熟悉的古诗词作品为例,写一段赏析文字谈谈自己对“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中比哈这一修辞运用的评价。

要求:观点鲜明,分析深入,表达得体,200字左右。

[参考作品: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白居易《琵琶行》;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答案:
 (略)[(本题考查基于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评分标准:本题10分。观点,2分;阐发与分析,5分;表达,3分(达到字数要求且无语病,1分;连贯、精彩各1分)。将“絮帽”“铜钲”的比喻运用视为妙笔与败笔均可,根据自圆其说的水平酌情赋分。]
推荐试题



 

伐树记

欧阳修

署之东园,久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

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焉,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

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是何怪邪。夫无用处无用,庄周之也;以无用而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处之而已。”客既去,修善其言而记之。

[注]①樗(chū):臭椿树。

1.下列语句巾,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署之东园,久茀不治               茀:杂草丛生。

    B.然一旦悉弃                     翦:修剪,修整。,

    C.庄周之也                       贵:看重,崇尚。,

    D.以无用而有用                   贼:侵害,妨害。,

2.下列符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                                          (    )

    A.①根壮而叶大                   ②视处之而已

    B.①杏故,特不得蔬               ②夫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

    C.①桂、漆以有用而伤天           ②美泽可用,反

    D.①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       ②才死、不才者生

3.下列语句编为旧组,与庄子“才者死、不才者生”的态度完全相反的一组是    (    )

    ①(樗)不足养,是宜伐              ②以杏放,特不得蔬,是亦宜薪

    ③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        ④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

    ⑤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          ⑥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守同人向作者建议把东园里的一些树木砍去,使园子更加宜于种植蔬菜。

    B.改造东园时,作者生出疑问,觉得园内树木的去留原则与庄周之说相反。

    C.在客人看来,树木的去留要看它的地位作用,有用者留之,无用者去之。

    D.作者记伐树事,主要意图是反思自己的主观和片面,主张看问题应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