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答案: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孙传庭,代州振武卫人。万历中进士,授永城知县。陕西巡抚不能讨贼,之士大夫哗于朝,乃推边才用传庭,以崇祯九年三月受代。高迎祥乱关中,传庭设方略,亲击迎祥于黑水峪,擒之,献俘阙下。录功,增一等。河南贼马进忠等入渭南,复合河南兵夹击之,斩首千余级。关南稍靖。他贼出栈道,谋越关犯河南,还军击,复大败之。西安四卫,旧有屯军二万四千,田二万余顷,其后田归豪右,军尽虚籍。传庭厘得军万一千有奇,岁收屯课银十四万余。帝大喜,增秩,赉银币。杨嗣昌条上方略,期百日平贼。传庭移书争之,嗣昌大忤。部议,秦抚当一面,募土著万人,给饷银二十三万。传庭知其不可用也乃核帑藏蠲赎锾得银四万八千市马募兵自办灭贼具不用部议会诸抚报募兵及额传庭疏独不至嗣昌言军法不行于秦,自请白衣领职,以激帝怒。传庭奏曰:“使臣如他抚,籍郡县民兵上之,遂谓及额,则臣先所报屯兵已及额矣。况更有募练马步军,数且逾万,何尝不遵部议。”嗣昌无以难,然衔之弥甚。明年,帝移传庭总督保定、山东、河南军务,疏请陛见。嗣昌大惊,谓传庭将倾之,斥来役赍疏还之传庭。传庭愠,引疾乞休。嗣昌又劾其托疾,帝遂发怒,斥为民。十五年,闯王李自成者,破河南,犯开封,起传庭兵部右侍郎。九月传庭出师潼关,大雨连旬,自成决马家口河滩开封。开封已陷,传庭趋南阳,自成西行逆秦师。是役也,天大雨,粮不至,士卒采青柿以食,冻且馁,故大败。明年九月,破贼宝丰、唐县,进逼襄城。大军时皆露宿与贼持,久雨道泞,粮车不能前。士饥,流言四起,不得已还军迎粮。自成空壁蹑我,官兵狂奔四百里,至于孟津,死者四万余。贼乘胜破潼关,大败官军。传传庭跃马大呼而殁于振,尸竟不可得。时年五十有一矣。

(节选自《明史·孙传庭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传庭知其不可用也/乃核帑藏/蠲赎锾/得银四万/八千市马/募兵自办/灭贼具不用/部议会诸抚/报募兵及额/传庭疏独不至/

B. 传庭知其不可用也/乃核帑藏/蠲赎锾/得银四万八千/市马募兵/自办灭贼具/不用部议/会诸抚报募兵及额/传庭疏独不至

C. 传庭知其不可用也/乃核帑藏/蠲赎锾/得银四万/八千市马募兵/自办灭贼/具不用部议/会诸抚报募兵及额/传庭疏独不至/

D. 传庭知其不可用也/乃核帑藏/蠲赎锾/得银四万八千/市马募兵/自办灭贼/具不用/部议会诸抚报/募兵及额/传庭疏独不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是周代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其故址在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一带,故古人以“秦”指称陕西一带。

B. “秩”,是官吏的官、品级。古代常根据功过确定官员的俸禄,文中“增秩”即根据功劳提升官吏的品级和俸禄。

C. “课”,即赋税,需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与“役”不同,“役”亦称徭役,即平民为统治者提供的无偿劳动。

D. “陛”,本指借以登高的台阶,后又特指皇宫的台阶。这里的“陛见”指孙传庭到朝廷拜见杨嗣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传庭刚正不阿,敢于直言。杨嗣昌上奏百日平贼的方略,孙传庭向皇帝上书与之争论,他认为杨嗣昌的命令不合适而坚决不执行。

B. 孙传庭谋略过人,战功赫赫。孙传庭设计活捉了乱贼高迎祥,又与他人联合击败马进忠,关南平定后,又打败了企图进犯河南的乱贼。

C. 孙传庭忠君为国,却屡遭陷害。孙传庭为国多次平乱,又凑银两招兵买马为灭贼做准备,却多次遭杨嗣昌弹劾,曾一度被罢官为民。

D. 孙传庭勇猛善哉,却不得天时。孙传庭两次战败都是因为天降大雨,道路泥泞而粮草不济。传庭虽勇猛力战,竟死于敌阵,尸骨无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臣如他抚,籍郡县民兵上之,遂谓及额,则臣先所报屯兵已及额矣。

(2)嗣昌大惊,谓传庭将倾之,斥来役赍疏还之传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客人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98%的受访者今年有出游意愿。旅游成为消费的重要支出,5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10%以上,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的重要支出。19%的人将把收入的20%以上用于旅游。云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旅游首选出境游。

报告显示,今年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其中,出行频次在1-3次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72%,其次是计划出行4-6次的受访者,占比19%,2017年计划出行7次及以上的高频旅行者,占比在10%左右。

报告显示2017年,居民在旅游上的消费将不断升级,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8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旅游是其休闲娱乐的首要消费方式。73%受访者表示,今年在旅游上的人均预算将超过1万元,其中32%的游客预计花费在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占比最高。还有10%的受访者今年的旅游消费将超过5万元。

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臻品游、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

报告显示,2017年出游,31%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包括目的地近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有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制定旅行计划的重要考量。其次是环境因素,25%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环境,污染、雾霾等都会让消费者减少对一个目的地的兴趣。还有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

调查显示,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

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式。2017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的旅游方式,有三成游客选择,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除了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定制旅游。

(摘自《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2017年03月27)

材料二

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4月15日起,《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施行,力图彻底解决旅游乱象。“五一”期间,由于一些热门旅游购物景点被要求停业整顿,同时旅游团项目数量大幅缩水,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虽然团费有所上涨,但游客体验满意度也在增加,刚从昆明游玩回来的李先生说:“全程没有导游强迫购物,我们玩得非常舒心。”

(2017年5月3日《经济日报》记者 郑 彬)

材料三

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50.7%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而且该主题的旅游渐向20-40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2016年热销景区门票前十强中,以北京景区数 量最多;同时,历史文化类占四成。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促使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

(摘自《2016年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我国旅游业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大众旅游的意向或现状,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状况。

B. 材料一和材料三表明我国旅游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因此材料二所反映的云南旅游业绩下降情况,只是旅游整顿造成的暂时现象。

C. 材料一所列数据所表现的只是旅游者的意愿,不同于材料三的数据所反映是旅游的现实情况,所以不具有真实性,其参考意义不大。

D. 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广大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给旅游企业很好的借鉴,可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二项是(    )

A.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的侧重游客旅游意向的调查了解,有的侧重旅游现状的客观报道,有的侧重某种类型的旅游现状及趋势的分析。

B. 相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三,作为新闻报导的材料二,内容更具有时效性和典型性,反映了引人关注的、最新的某旅游市场的真实情况。

C. 对于同一旅游现象,“旅游者意愿”“出游方式”“经营者业绩”“游客体验满意度”等专业术语,都是游客群体关注的重点。

D. 三家媒体发布的关于旅游者与旅游市场的新闻,是社会对于旅游项目重视的体现,这充分说明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E. 材料三不仅写出了文化旅游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的现实情况,还分析了其发展的趋势,比其他两则材料更具有指导意义,最有价值。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们出行旅游目的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银茂老汉和葛藤

银茂老汉的坟高高耸起,犹如一座小小的山峰。坟上的土培了不久,但旁边土坎上的葛藤已开始向坟丘探索爬行。银茂老汉生前没少照料这些葛藤,这些葛藤是不是也有了灵性,要爬上坟头,看着主人?抑或是银茂老汉丢不下这些葛藤,活着的时候穿它、用它,死了也舍不得离开它,要拉它与自己为伴?

葛藤若有灵性,该恨银茂老汉,他的镰刀不知割断了多少葛藤的青春。一捆捆藤条大锅里蒸熟,石碾上碾烂,水中浸泡、荡涤,提炼出一根根柔软坚韧的筋条,然后拧成了一双双结实的“葛麻”鞋,载托起一群粗壮的庄稼汉。

葛藤若有灵性,也该谢银茂老汉,是银茂老汉把满山的野葛当庄稼一样看待,不仅不许牛嚼羊啃,而且还把它们栽植到坎坎涧涧。本该自生自灭的葛藤,却化成了一双双可媲美于传统麻鞋的“葛麻”鞋,走村过镇,风光无限。

不知银茂老汉可否有灵,你若有灵,和我一起数数,看有多少根葛藤向你的坟头爬来:一根,两根,三根……

这一根啊,它可是你年轻时腰间捆的那一根。那时,你还是“十八岁的哥哥”,一个初夏的早晨,你担柴下山,忽见两头牛正抵得难解难分,周家的那头大公牛被另一头牛抵到了崖边,你甩掉柴担冲了上去,运足了力气,“嗨”的一声,推开了那一头牛,紧扎在你腰间的那条葛藤断成了几截。摸着你腰间那道深深的红印,周家的姑娘心疼得珠泪滚滚。也许正是这一心疼,才使得这个瘦弱的小脚女鼓起了此后挑水砍柴做饭、养大六个粗壮的“你”的勇气。

这一根啊,它可是从大火中捆出了一家人一个冬春活命的那一根。那年,老大五岁,老二三岁,老三刚满月。土匪进山抢粮,你家地僻,本已免过一劫,可土匪打道时发现半山竹园后竟掩藏着一户人家,顺手一把火点燃了你家的三间瓦房。土匪刚离开,你便不顾大家的劝阻,钻进熊熊大火,硬是凭一根葛藤,捆出了两床还在冒烟的破棉被,里面还裹着两袋玉米。

这一根啊,可是抽断了你与老大父子之情的那一根。食堂饭吃不成了,后沟里的几棵榆树被人剥光了皮,你却有法子用二斗包谷为老大娶回了媳妇,可你容不得儿子帮媳妇“偷出贩进”——为娘家而打你藏在楼上的几斗救命包谷的主意。从未打过儿子的你,将粗壮的葛藤在水中一浸,三股拧成一根,直打得老大浑身道道血痕,媳妇跪地求饶,小脚女人与老二老三老四哭作一堆。老大在炕上直躺了五天,起来后坚决不带你一根草,和媳妇出门别居,并声言对你活不养、死不葬。从未流过泪的你哭了,“儿啊,我可都是为了你好,你不能这样绝情啊……”可老大义无反顾。后来你也默许小脚女人偷偷给老大送东送西,可老大在你有生之年还是没有正眼看过你,虽然你死后他也曾跪在你的灵前哭得不能起身。

这一根啊,可是系着你屋檐下一兜兜大棒子的那一根。初冬的晚上,你的火炕口上,疙瘩火正旺,火旁的蒲篮里,放着已经干透了的一兜兜大棒子。你总是阴沉着的脸这时也会像春天的青山般开了花,从不敢靠近你的屁娃娃也知道你这时会变得很可人。只要孩子们围着蒲篮一穗一穗地剥包谷,你就会有一个个迷人的故事:猪八戒偷吃了如来佛给泾河老鳖捎的包谷馍;织女一年过一次鹊桥,给牛郎洗365个锅……

这一根啊,可是……可是套上你脖子的那一根。一辈子只养别人的你,老来半身不遂,躺在炕上靠别人伺候。老六张罗着给你看病,可谁知你刚能挪动身子,一家人放心地留你在家中而赶着秋忙下地,回来时却发现有一根葛藤一头系着你的脖子,一头系在窗棂上,你犹如垫高了枕头在熟睡,十分的安详,从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双双可媲美于传统麻鞋的葛麻鞋,走村过镇,风光无限”,说明银茂老汉编织的鞋比麻鞋更漂亮,更结实耐用,表现了老汉心灵手巧。

B. “这一根啊,可是抽断了你与老大父子之情的那一根”是说明因为银茂老汉用葛藤痛打了老大,导致老大出门别居,从此父子之情彻底断绝。

C. “你总是阴沉着的脸这时也会像春天的青山般开了花”一句体现了老汉心情的变化,形象地描写了他面对丰收的作物时掩饰不住的喜悦之情。

D. 文章最后写到“你犹如垫高了枕头在熟睡,十分的安详,从容……”,表达了作者对银茂老汉不愿成为累赘而自行了结的做法的赞同和敬佩。

2.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请概括这样写的好处。

3.请简析“葛藤”在全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