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首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依旧是从他所习惯的统战思维的角度来解读中国的外交新政策。不过,由于这一新政策(“和平共处”)所追求的和平任务相当艰巨,在周恩来的努力下,新中国政府所做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的尝试,也是相当深入的……让一直以来极度恐惧“赤祸”蔓延的东南亚和南亚不少国家的政府领导人开始对新中国利目相看,也因此明显地改善了新中国的国际生存空间。

——摘编自杨奎松《新中国的革命外交思想与实践》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经过战后二十多年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毛泽东、周恩来审时度势,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及时对外交工作做出富有远见和胆略的重大决策,采取机动灵活的措施,使我国的对外事务出现良好的转机,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局势转变关键性的一环,是中国同美国关系的缓和。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在新中国30年的对外关系历史中,虽然也有过干扰和失误,但是总体来说,中国在对待各种不同国际力量的战略划分方面,对各种国际力量所制定的政策方面,处理大的国际事件方面,遵循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原则,独立自主地处理国际事务方面,基本上说是正确的,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摘编自黄安余《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理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

 

答案: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理念。 (2)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3)国际格局的变化,中国与美苏等国家关系的变化,中国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 【解析】 (1)根据“新中国政府所做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的尝试,也是相当深入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理念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理念。 (2)根据“国际形势经过战后二十多年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毛泽东、周恩来审时度势,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及时对外交工作做出富有远见和胆略的重大决策”并结合所学内容可从当时中国国家实力增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等方面总结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局面的原因。 (3)综合材料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主要从国际格局的变化、中美苏等国之间国家关系的变化、中国国家利益的需要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推荐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9年,洪仁玕到达天京,被洪秀全封为干王,总理朝政。他虽然长期脱离太平天国军事斗争的实践,也没有什么行政上的才能,但还是提出了《资政新篇》。从结构上看,全篇“用人察失类”“风风类”“法法类”“刑刑类”四个部分。其中“法法类”提出了29条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设施的建议。1861年春,曾国藩的谋士赵烈文得见此书,认为“其中所言,颇有见识”。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增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增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还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等等。”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南京临时政府只存在3个月便夭折了。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政新篇》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出台的目的及其各自的地位。

(2)《资政新篇》未能实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袁世凯废除。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两部文献出现这种结局的共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