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政治试题 首页  

    材料一: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民法典是市场经济、市民生活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主旨在于保护公民的民事权利,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生活。

材料二:目前,全国共有2300多个少年法庭,7400多名专职法官。检察机关也选任经过专门培训的、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检察官承办未成年人案件。

(1)材料一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除此之外,法律还具备什么特征?

(2)材料二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特殊保护?

(3)有人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么对待未成年人也应一视同仁,不应该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答案: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司法保护。 (3)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法律规定要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这是因为:①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②未成年人的生存与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解析】 (1)本问考查对法律的特征的认识和把握。根据所学知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的行为规则。材料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体现了法律的产生,说明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此外,还具有的特征根据以上内容进行说明即可。(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社会保护的实施主体包括国家政府、企事业组织、机关团体以及社会人士;学校保护的实施主体为学校等教育机构;司法保护的实施主体为公检法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家庭保护的实施主体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由题干信息可知,实施行为的主体是国家的司法部门,因此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3)本题是一道辨析题,需要我们对题文中的观点进行判断,再运用课本中的知识说明理由,为什么对或是为什么错误。材料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并没有违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为此,材料中的判断错误,具体理由从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原因的角度作答即可。  
推荐试题

    材料一:大年三十值班的谢汉生医生,没有和家人吃年夜饭,对他来说已经习惯,他的爱人是呼吸科的同事黄杰凤医生,平日里夫妻俩工作都忙,把两岁多的孩子托付给了在老家的父母,一年难得陪孩子几天。大年初一下班后,谢医生匆忙回家,因为孩子生病了。但当看到工作群里的召集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时候,谢医生立刻就报了名,小夫妻俩带着生病的孩子又赶回了工作地。熟悉的小夫妻,一样上有老下有小,一样面对生活的柴米油盐,只因那一身白衣,一个父亲的选择就不再是孩子,一个母亲的承担里却有了大众。

材料二:他是院长,也是病患。他叫张定宇。作为收治患者最多的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一院之长,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渐冻症患者。行动不便的他,已在抗疫一线坚持了30余天。每天接上千个电话,处理无数突发事件的他,无暇顾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妻子,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一天睡眠不到两个小时的张定宇,正在和病魔争夺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以后我会被固定在轮椅上,我现在为什么不多做一点?”

(1)结合材料谈谈,我们该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我们该如何在集体中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