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金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或曰:“彼不于公有感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

(注)①金忠:人名,明代人。博学、慷慨,曾任燕王府纪善、兵部尚书等职。②感:通“憾”,怨恨。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人有他/择其者而从之 B.虽有与公异者/可以调

C.里人有窘辱公/建奇功 D.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

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3.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金忠怎样的思想境界?

 

答案:
1.C 2.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3.正直无私,胸怀宽广,唯才是举。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A.好的方面/好的; B.平时/不加装饰; C.多次、屡次/多次、屡次; D.顾虑、考虑/回头看; 故选C。 2. 本题考查划分句读。句意为:他当尚书时,那个人来京城作官,担心金忠不能容他,金忠仍然推荐任命他。根据句意停顿为: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3.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从文中内容来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表现金忠正直无私,“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看出其胸怀宽广,善用人才。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步,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十余岁          (2)不可得             (3)转转不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辈不能究物理。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庙僧和讲学家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B.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代表实事求是的作风。

C.这个故事寓意于事,最后一段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引人深思。

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要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去判断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