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游白水书付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②殆:大概。③磓(duī)石五丈:用五丈长的绳子系石投入水中,是测水深的方法。④崖:边。⑤巨人迹:巨大的脚印。⑥掬():捧。⑦馀甘:橄榄。

1.下列句子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折处/辄/为潭 D.复/与过/饮酒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心之 

(2)以其境过

(3)影颓然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坻,为屿    不足外人道也 B.乃记之而   停数日,辞

C.其源殆熟物   高二黍许 D.以付过     家十二卷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5.(甲)(乙)两文都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分别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A 2.(1)以……为乐;(2)凄清;(3)回头看。 3.B 4.(1)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2)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是所谓佛的痕迹。 5.【甲】文主要表达了作者的孤凄悲凉之情;【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之情。 【解析】 1. A.主谓语要断开,正确的断句为:潭中鱼/可百许头。故选A。 2.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作答此题,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及通假字、古今异义。乐,形容词意动,以……为乐;清,凄清;顾,回头看。 3. A.成为/对,向; B.离开/离开; C.可以/大约; D.动词,写/名词,书信; 故选B。 4.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1)“凄”“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悄怆,忧伤;邃,深。 (2)崖,边;迹,脚印;数十,几十;佛迹,佛的痕迹。 5. 本题考查理解情感。甲文,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从中可以感受作者的孤凄悲凉之情;乙文,是一篇写得非常优美的游记,描述自己和小儿子苏过泡温泉和游览佛迹院的一天经历,表达了东坡的闲情逸致,以及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从文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之情。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