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葬幼者十千。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选自钱公辅《义田记》,有删改)

注:①范文正公:范仲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养群族之人     济:救济 B.葬者如再嫁之      数:计算

C.尝有于是矣       志:志向 D.惟以施贫族之义    活:使……存活

2.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2)公既歿,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3.范文正公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答案:
1.B 2.(1)生平喜欢用财物助人,选择关系亲近却很贫苦、关系疏远却很贤能的人,都接济他们。 (2)文正公去世后,后代子孙治理他义田的事业,继承他好施的遗志,和他在世时一样。 3.范文正公是一个乐善好施、自奉俭约、心怀百姓的高风义行之人。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葬者如再嫁之数:丧葬的和再嫁的数目相同。数,数目。故选B。 2.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 (1)好,喜欢;施与,以财物周济人;择,选择;亲,亲近;贫,贫困;远,疏远;贤,贤能;咸,都。 (2)既,已经;殁,去世;修,治理;承,继承;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存,在世。 3.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时要在理解文章大意地基础上进行分析。第一段“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可知,范文正公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第三段“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可知,范文正公始终心怀百姓;“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可知,范文正公是一个自奉俭约的人。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蝉的卵

法布尔

①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②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③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越过带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④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⑤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张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一点儿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的了。

⑥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⑦这时,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粘土上。

⑧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⑨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⑩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⑪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有删改)

1.围绕“蝉”,文章主要介绍了哪三方面内容?请简要概括。

2.第④-⑨段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有什么作用?

3.段作者列举了两个数据,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

4.本文在介绍蝉时,多次以“小动物”“弱小的动物”“小生物”来称呼。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始就学。及鲁肃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别。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经为博士邪    治:管理 B.往事耳       见:了解

C.及鲁肃寻阳        过:经过 D.即更刮目相     待:看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蒙辞军中多务     刀劈狼首 B.始就学   当立者公子扶苏

C.大兄何见事晚乎    下车引 D.结友别    人不知不愠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进步巨大,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B.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

C.文章善于刻画人物,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D.吕蒙读书的功效主要通过鲁肃从侧面展现,他的惊叹衬托出吕蒙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