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22分)

                         写完听雨    

季羡林    

①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②“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③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④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代蒋捷的《虞美人》了: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⑤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已经到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⑥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性。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 

⑦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⑧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脑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久久不停。                                     (选自散文集《二月兰》)  

1.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2.第3段中说“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根据文意,这里的“精神境界”是指什么?(3分)

3.作者在文中对雨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试从修辞、句式等方面赏析其中运用的艺术手法。(3分)

4.文章引用了蒋捷的《虞美人》一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5.第六段中“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3分)

6.综观全文,作者为什么听雨时感到兴高采烈?(3分)  

7.作为一代大儒,季羡林先生身上有着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哪些特点?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答案:
1.从常理角度看,作者研究学问、写作文章需要安静的环境,雨声应该是讨厌的; 为下文写作者听雨不烦反乐作铺垫,通过对比突出作者听雨的快乐。 2.要点:听雨时(1)无限喜悦(2)浮想联翩,不能自已(3)青春洋溢的心境 3.用比喻生动描写雨声高低快慢等,形象传神;排比或整齐的句式富有节奏感。 4.作者与蒋捷两人年龄不同,听雨的心境也不同。蒋捷是中年听雨就谈“悲欢离合总无情”,作者已到望九之年听雨却“兴高采烈”。 通过对比,突出作者听雨的喜悦,表现他心系农民(或“关注民生”等)的情怀。 5.作者听雨并不是像古代文人那样追求雅致(或借雨抒发个人情感),而是为麦田久旱后喜逢甘霖感到高兴,他想到的是“俗事”。意思对即可 6.听雨给自己带来青春活力,也给农民带来丰收的前景和喜悦,更给大地和生命带来希望。意思对即可。 7.参考示例:①作者关注民生,心系农民,心忧天下,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②老当益壮,年近九旬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有着高尚的精神追求;③对景物之美和人生之美有着细腻的感受。 【解析】略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二者不可得兼                    

(3)蹴尔而与之                        (4)此之谓失其本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课文开头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分)

4.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至少写出两种。(2分)

5.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综合性学习。(10分)

重庆市正在全面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以下简称创模)活动,以进一步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品质,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我校为了积极营造创模氛围,使创模意识深入师生头脑,现正在征集宣传口号,请你为之拟写一则。(3分)

2.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

材料一:重庆市创模范围为主城九区,共涉及151个街道(镇),幅员面积5473平方公里。重庆计划在今年内完成创模的攻坚任务,并争取在2013年通过国家验收。

材料二:重庆市环保局局长曹光辉告诉记者,对照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五大类26项指标,我市目前尚有包括单位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空气质量、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等在内的11项指标未达标。

材料三: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重庆市进一步深化“蓝天行动”,创新开展了环保、建设、市政和公安等部门对扬尘的联合执法,并实施了人工降雨控尘等措施,进一步严控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在水环境方面,重庆市加快了包括主城9条次级河流在内的综合整治工作,实行双目标考核,对考核不达标的区县实行区域、流域限批。

3.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考察重庆城市建设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在城市建设上,就是要认真,对所有建设细节都要仔仔细细地推敲,最终的建设品质就大不一样”。请你结合重庆现状提出合理性建议,为提升山城的城市品位献计献策。(至少两条)(4分)

 



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19分)

 ①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A_________(啜泣、哭泣),正B_______(纳罕、纳闷)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②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C_______(恐惧、害怕)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③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

 ④“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

 ⑤“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⑥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

 ⑦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⑧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⑨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将①②段A、B、C空缺处填上合适的词。(3分)

A:            B:            C:          

2..第③段画线处运用了_______描写。(2分)

3..“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右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字?为什么?(3分)

4..找出在父亲的指导下,“我”每往下爬一步的心理感受。(3分)

5..第⑨段中你认为哪一句能揭示文章主旨,请写出来。(2分)

6..对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你赞成还是反对?请说出你的理由。 (3分)

7..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你将怎么办?(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