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16分)

地球气候成因新说

1997—1998年,南美西海岸发生无法预报的海流循环,导致沿岸海水的温度大幅上升,引起气候非典型的破坏性剧变,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这种现象促使科学家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海洋一大气层”原理。

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水的热容量是空气的4倍。3米厚的海洋的热容量等于整个大气层的热容量。但是,大气层能量变换的速度是海洋能量变换的数倍。在“海洋一大气层”系,海洋是惯性媒质,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其全球的稳定性依靠海洋来保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全球气候的形成上,世界洋水域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根据世界洋水域双层(表层和深层)循环原则,开始研究“全球海洋输送”理论。北大西洋是海洋多层循环最活跃的地区,那里就像“锁孔”,钥匙在里面转动,造成地球上气候的不稳定。北半球气候最近10年的变化完全符合“全球海洋输送”理论。

  科学家承认,目前在海洋洋流循环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无法回答,但已经清楚的是,世界洋水域对大气层的热力和动力状态的影响,远远超过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为了填补“海洋一大气层”原理方面的知识空白,世界气象组织推出一项名为“阿尔戈斯”的国际研究方案。这项方案包括建立一个全球海洋观察网,使用漂流浮标监视海水的变化。漂流浮标分布在世界各地海域,上面安装有测量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传感仪。科学家认为,正是海水的温度和盐度这两个因素影响着大气层。

  浮标在指定水域的海面固定后,同卫星取得联系。然后,浮标用自身携带的水泵吸入海水,潜至2000米深处后,压力仪发出指令停止下潜,浮标开始在海流中收集信息。10天后浮标浮出海面,将收集到的信息发送给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发送完毕后,浮标重新下潜,进入下一个探测周期。与此同时,卫星寸巴接收到的信息发送到气象中心供研究人员分析研究。这项研究已经取得初步结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海洋水域急剧变暖,上面的大气层也相应开始变暖。

  今天,世界各地海域共有3000个漂流浮标在日夜工作。科学家希望利用得到的资料,最终绘制“海洋气象图”。

1.请给"厄尔尼诺现象"下一个定义。(3分)

厄尔尼诺现象是                                     的气候现象

2.为什么世界海洋水域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的作用?(3分)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3分)

A.海水温度的变化速度远低于大气温度的变化速度,原因是海水密度远远大于大气密度。

B.在“海洋一大气层”系里,海洋被动而大气层主动,海洋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

C.活跃的循环洋流像一把钥匙,在北大西洋这一“锁孔”中转动,导致北半球气候的不稳定。

D海洋洋流温度和盐度,改变了大气层的热力状态和动力状态,从而影响地球气候的形成。

4.科学家是如何利用漂流浮标监视海水变化的?(4分)

(1)将浮标固定在指定海域;(2)                                 ;(3)至2000米深处,压力仪发出指令停止下潜,开始在海流中收集信息;(4)                                               ;(5)发送完毕,重新下潜。

5.“在全球气候的形成上,世界洋水域起着重要作用”此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案:
1.海流循环导致沿岸海水的温度大幅上升,引起气候非典型的破坏性剧变 2.(3分)海洋是惯性媒质,变化缓慢,大气层则变化多端,其全球的稳定性依靠海洋来保持 3.(3分)B 4.(4分)用水泵吸海水,浮标潜至2000米处,10天后浮标浮出海面,将收集到的信息发送给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 5.(3分)不能去掉“重要” (表示程度,表明世界海洋水域,对全球气候的形成的作用十分大)如去掉,不能体现这层意思,语言不准确不能体现科学性,准确性。 【解析】略
推荐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共15分)

白  马  湖

朱自清

①今天是个下雨的日子。这使我想起了白马湖;因为我第一回到白马湖,正是微风飘萧的春日。

②白马湖并非圆圆的或方方的一个湖,如你所想到的,这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许多湖的总名。湖水清极了,如你所能想到的,一点儿不含糊像镜子。沿铁路的水,再没有比这里清的,这是公论。遇到旱年的夏季,别处湖里都长了草,这里却还是一清如故。白马湖最大的,也是最好的一个,便是我们住过的屋的门前那一个。那个湖不算小,但湖口让两面的山包抄住了。外面只见微微的碧波而已,想不到有那么大的一片。湖的尽里头,有一个三四十户人家的村落,叫做西徐岙,因为姓徐的多。这村落与外面本是不相通的,村里人要出来得撑船。后来春晖中学在湖边造了房子,这才造了两座玲珑的小木桥,筑起一道煤屑路,直通到驿亭车站。那是窄窄的一条人行路,蜿蜒曲折的,路上虽常不见人,走起来却不见寂寞——。尤其在微雨的春天,一个初到的来客,他左顾右盼,是只有觉得热闹的。

③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黄昏。湖上的山笼着一层青色的薄雾,在水里映着参差的模糊的影子。水光微微地暗淡,像是一面古铜镜。轻风吹来,有一两缕波纹,但随即平静了。天上偶见几只归鸟,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这个时候便是我们喝酒的时候。我们说话很少;上了灯话才多些,但大家都已微有醉意。是该回家的时候了。若有月光也许还得徘徊一会;若是黑夜,便在暗里摸索醉着回去。

④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小马路的两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疏星。杨柳在暖风里不住地摇曳。在这路上走着,时而听见锐而长的火车的笛声是别有风味的。在春天,不论是晴是雨,是月夜是黑夜,白马湖都好。——雨中田里菜花的颜色最早鲜艳;黑夜虽什么不见,但可静静地受用春天的力量。夏夜也有好处,有月时可以在湖里划小船,四面满是青霭。船上望别的村庄,像是蜃楼海市,浮在水上,迷离徜恍的;有时听见人声或犬吠,大有世外之感。若没有月呢,便在田野里看萤火。那萤火不是一星半点的,如你们在城中所见;那是成千成百的萤火。一片儿飞出来,像金线网似的,又像耍着许多火绳似的。

⑤离开白马湖是三年前的一个冬日。

(原载1929年11月1日《清华周刊》第32卷第3期,选入时有删节)

1.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白马湖的特点。(3分)

                                                                             

                                                                             

2.第③④自然段开头一句分别有两个“最好”,这样说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3分)

                                                                             

                                                                             

3.阅读上文,认真体会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2分)

 山是青得要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

                                                                             

4.作者在写景时用了许多生动优美的比喻句,请你找出一个,说说它表现了白马湖的什么特点。(3分)

示例:湖水清极了,如你所能想到的;一点儿不含糊像镜子。

把湖水比作镜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湖水清澈、平静的特点。

                                                                             

                                                                             

5.朱自清在《春》中绘写了“春花”“春风”“春雨”等几幅图景,本文第④自然段也对春日里的白马湖作了一番描绘,体会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境,与《春》中哪一幅图景表现的心境相似,试作简要分析。(4分)

                                                                             

                                                                             

                                                                             

 


阅读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段,回答下面题目。

(共11分)

  ①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②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③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④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⑤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⑥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2分)

                                                                              

                                                                              

2.说一说文中画线句中“推敲”一词的语境义。(2分)

                                                                              

3.有人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作者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然后举一事例来证明作者的想法。(4分)

                                                                              

                                                                              

4.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尝试着用文中的观点分析池田菊苗发现味精的原因。(3分)

味精的发明,纯属一种偶然。1908年的一天,日本帝国大学的化学教授池田菊苗在品尝海带黄瓜片汤时,发现汤的味道特别鲜美。“也许海带里有奥妙。”职业敏感使他细细研究起海带来。半年后,池田菊苗教授从海带中成功提取出谷氨酸钠——味精的主要成分这一化学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