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2分)

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昧,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注】①夏后伯启、有扈:古代人名   ②浅:糖,窄小。   ③教:这里指教化   ④张:乐器上弦   ⑤修:设置   ⑥饬:通“饰”,修饰

1.解释划线字。(4分)

(1)是吾德薄而教不也   善(    )    (2)尊贤传使能  使(    )

2.画线旬“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夏后伯启与有扈氏攻打甘泽却没有取得胜利,大臣们请求再次出兵攻打。

B.夏后伯启与有扈氏攻打甘泽却没有取得胜利,六位大臣请求再次出兵攻打。

C.夏后伯启与有扈氏在甘泽作战却没有取得胜利,大臣们请求再次出兵攻打。

D.夏后伯启与有扈氏在甘泽作战却没有取得胜利,六位大臣请求再次出兵攻打。

3.夏后伯启打仗不胜,他认为原因是:                                (2分)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3分)

 

答案:
1.(1)好(2分)  (2)任用(2分) 2.C(3分) 3.因为他德行浅薄,教化不好(的缘故)。(或德薄而教不善)(2分) 4.夏后伯启吸取作战失败的教训,励精图治,严于律己,最终使有扈氏顺从(3分) 【解析】略
推荐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8分)

青藏公路上的等待

①青藏公路,格尔木段。

②随着路况变得凶险起来,我们的货车和其他车辆一样,缓下速度直至停下,等待着前面的车如蜗牛般缓缓通过。

③那个叫做丹增的小女孩,依然坐在简易帐篷下,和她的母亲一起,为过往的司机提供茶水,且分文不收。和以前一样,丹增看到我们的车,立马从凳子上站了起来,飞快地跑到我们的车前,透过车窗打量着我们的面孔。

④我们常在这条路上来往,每当经过这里都会停下车,顺便喝杯热茶。次数多了,才渐渐地了解到丹增和她的母亲有个很奇怪的举动:每当看到斯太尔品牌的货车经过,都要一一拦下,然后打量开车人的面孔,好似在寻找某个人一样。

⑤前方堵塞了,看来要好长一段时间才能通车。我们下了车,索性坐在丹增的帐篷下喝茶聊天。丹增的母亲很热情,给我们每人上了一杯热腾腾的酥油茶,还告诉我们,今天是她们最后一天在这里提供茶水,以后便再也不来了。

⑥我笑说,你们提供茶水却分文不取,肯定坚持不下去。

⑦丹增的母亲摇了摇头,低声说,不是钱的事,我们是在等一个司机,等了5个月,终于在今天早晨等到他了。

⑧原来,一年前,她得了场重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后,终于将从死神手中挣脱。医生嘱托,术后在家静养期间,要特别注重补充营养。而几年前就丧夫的她,家里已一贫如洗,哪有钱补身体?

⑨丹增心疼母亲,利用放学的时间,偷偷地去公路上捡报纸、饮料瓶、烟盒等,卖了钱给母亲补身体。一日下午,丹增在车流间来回穿梭,看得司机都有点胆战心惊,有的都骂出了口。只有一个货车司机下了车,立马将丹增拉到了路旁,并告诉她这样做的危险。丹增红着脸,流着泪将母亲的事告诉给了司机。司机好心肠,听了丹增的言语,顷刻间就落下了泪水,塞了五百元钱到了丹增的手里。五百元,在丹增的眼中,这是很大的一个数目。

⑩丹增母亲得知此事,身体恢复得差不多后,就和丹增一起,将免费茶水点开在了格尔木段:这里路况难行,交通极易堵塞,过往的车辆到这里都会慢下来。而且,很多司机都会顺道喝杯茶,她们也好顺便留意好心人。

11“我们等了整整五个月,今天早上终于让我们给(A.找 B.见 C.逮)着了。”丹增母亲说到这里,突然变得兴奋以至于用词不当,“我们就知道,跑货车的司机,一定还会经过这条线的。”

12“你们是怎么找到他的?”我问。

13 “她呀,她认得车的牌子是斯太尔,认得好心人的模样。”丹增母亲指向丹增,“只要看到斯太尔,我们就拦下来看看,一辆一辆找,肯定能找到的。”

14 “五个月?你们用五个月的时间在这里摆摊点,就是为了找他?”我们都很奇怪。

15丹增母亲低下头去,有点不好意思:“是呀,丹增这孩子不懂事,接着人家的钱呆住了,连个谢字都没说。等缓过神来,人家已经走了。”

16 “那你们找他是?”

17“我们穷,没什么回报的。只是想当着面,给他戴个哈达,说声‘谢谢’。”丹增母亲将丹增搂进怀里,“得了人家的帮助,总得表个谢意吧。”

185个月的风餐露宿,5个月在路边的满面洗尘,就是为了找到那个司机,就是为了说声谢谢,任是我们再怎么想也想不到。

19确实,她们的生活贫瘠艰苦,不能对帮助她们的人以回报。她们能做到的,就是用5个月的等待,来对那个好心肠的司机说声谢谢。我们分明看到了,在她们平凡外表的里面有着不平凡的心:人性的质朴和纯良,以及闪动着善良光辉的感恩之心。

【注】哈达:藏族人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献“哈达”是藏族人的一种礼节。

1..第(19)段加点词“贫瘠坚苦”中的错别字是          ,正确的写法是_____(2分)

2..第(5)段中丹增的母亲说“今天是她们最后一天在这里提供茶水,以后便再也不来了”,“我”认为她们“再也不来”的原因是             ,真正的原因是                。(4分)

3..细读第(8)-(10)段是插叙,作用是:①              ;②           (4分)

4.. 第⑾段横线上应填入的动词是   (A.找   B.见  C.逮),理由是       。(3分)

5.. 对第(19)段划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丹增母女俩人穷志不穷,绝不轻易接受别人的帮助。

B.丹增母女很贫穷,但他们有着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C.丹增母女虽然贫穷,但她们无私奉献,有着博大的助人之心。

D.丹增母女是普通人,但她们心地纯朴、善良,有感恩之心。

6.. 有人认为,丹增母女用五个月的时间在青藏公路上等待好心的司机是不值得的,对此你是否同意?请用80字作用谈谈你的看法。(8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分)

“读薄”与“读厚”

①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

②“读薄”与“读厚”,虽然有着相同点,比如都要聚精会神、一以贯之地读,都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思考着读等等,但终究取向不同、方法不同。从取向上说,“读薄”偏重于求深度,“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

③将书“读薄”,自是一桩苦差使。曾从报上读到这样一段文字:有人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进修时,每周都被要求阅读一本中世纪的哲学巨著,一周大概得读上1000页。到了周末,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过程大致如下:首先把书的内容缩减为20页,然后再减到10页,5页,最后只剩下2页。所有无关紧要的旁枝末节统统去掉,只留下最根本、最重要的两页。到了下一周,又从另一部鸿篇巨制开始。这样一来,所读过的哲学思想自然在脑海里留下了印象。“读薄”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过滤、不断凝练、不断“蒸馏”的过程,也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直达事物本质的过程。这般读书,每读一本,就能获得“雁过留声”、“水过留痕”的效果,长此以往,其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有一次,有关部门要黄永玉画一幅《凤凰涅槃》作为礼物送给日本,并关照黄永玉写一个“凤凰涅槃”的文字根据。在翻遍资料访遍人而不得时,他想到了钱锺书。钱告诉他:“这是郭沫若1921年自己编出来的一首诗的题目,你哪里找去?凤凰跳进火里再生的故事是有的,古罗马钱币上有过浮雕纹样,但也不是罗马的发明,可能是从希腊传过去的故事,说不定和埃及、中国都有点关系。这样吧,你去翻一翻大英百科……啊不!你去翻翻中文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第三本里可以找到。”黄永玉依言果然一找就解决了问题。钱钟书的这番检索本事,除了博闻强记,还不缘于其“读薄”的功夫吗?

                             。“读厚”更要求对相关联的人、事、理、知识点作横向沟通,并力求在越界而读上下足功夫,以架构立体式的知识网络,优化视野结构。学者林非曾经告诫读书人:“整个读书的过程,应该表现成一种循序渐进的态势,从点到面,不断地扩展。首先总是钻研跟自己工作与生存更为有关的书籍。像从事科学技术的人,在开始的时候,侧重于阅读本行的书籍,读多了,读通了,读精了,必定会延伸到其它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知识……”就如爱因斯坦,除了自然科学知识,他还有广博的文史、经济和哲学的知识。

⑤实上,将书“读厚”,更是为了培养读书人融会贯通的能力。王蒙在释“通”时这样说过:“‘通’也是中国古代的话,‘通’是指你懂得自然科学的道理,也能用它来解决人文科学的一些问题;你懂了西方世界的许多事情,你也可以通过它来更好地理解东方世界发生的事情;能够融会贯通于古今、中外、东西、文理之间,而且要触类旁通,因为有些道理有某些一致性。”无独有偶,一些外国企业家表示,中国大学生外语很好,但缺乏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理解,外企员工往往来自不同国家,只有对各个民族的文化有较为深刻的理解的管理者才能把员工整合成一个高效率的团队。而了解一个民族途径之一,就是在把书“读薄”的同时,把书“读厚”。

⑥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

1..第②段中加点的“蒸馏”原意是“加热液体使变成蒸气,再使蒸气冷却凝成液体,从而出去其中的杂质”,在文中的意思是                       。文中与加点词“拓展”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4分)

2..下列对文章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3..第③段划线部分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其作用是         

             。(5分)

4..细读④⑤两段,完成下列题目:

(1)根据上下文内容,在第④段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子:                   。(2分)

(2)根据第④⑤段的论述,请联系你读书的实际谈谈如何将书“读厚”。               (3分)

5..本文的论点是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