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王鼎钧《那树》(有删改),完成下列各题。(14分)

   ①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旋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

    ②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几丈以外的泥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伏脉。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

    ③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稚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④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

    ⑤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柏油路、高压线、公寓楼房……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

    ⑥不久,计程车像饥蝗拥来。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水果摊搬了,幼稚园也搬了。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⑦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

    ⑧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

    ⑨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扫到树根,她们围着年轮站定。一个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划出大移民的路线,汽车的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但秩序毫不紊乱。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

    ⑩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时间仍然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带利斧和美制的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倒坍(tān)     周道如砥(dǐ)

  B.虬须(zhá)     毫不紊乱(wěn)

  C.踝骨(luǒ)     举镐挥斧(gǎo)

  D.秩序(zhì)     刽子手(kuài)

2.从选文①-④段看,“那树”为人类作了哪些贡献?(2分)

答:                                                                           

                                                                                

                                                                               

3.选文第⑤段中“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   

  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一句表现了“那树”怎样的品

  质?(2分)

 答:                                                                            

                                                                                 

4.选文对伐木工人挖走树根的描写耐人寻味,请赏析第⑩段中的划线句。(2分)

答:                                                                           

                                                                                 

5.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主要以第三人称进行叙述,但有几处是引用他人的话,这些引用的传说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

  B.第⑧段中“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一语渲染了树被伐倒之时庄严、悲壮的气氛。

  C.选文以议论结尾,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D.选文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那树”真实的性灵,给人以沉重的悲剧感。

6.根据市政规划,你家附近将要修建一个文化宫,以丰富市民生活,一棵百年古树将面临

  被屠戮的命运。为了让“那树”的悲剧不再上演,你将如何说服市政规划局局长,请写下

  你要说的话。(4分)

答:                                                                           

                                                                                 

                                                                                

 

答案:
1.(2分)A(B项zhá应为qiú;C项luǒ应为huái;D项kuài应为guì) 2.(2分)抗击台风给人类树立榜样;给祈求平安的人心理安慰;给行人阴凉和清静;给幼稚园里的孩子带来快乐;给情侣们以温馨的感觉;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语言简明通顺,答到四点即可给全分) 3.(2分)表现了那树无私奉献,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品质。(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4.(2分)此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刽子手”恣肆杀戮的丑态,那映在“路面上”、“窗帘上”的巨大阴影似乎也象征着灾难的魔影,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无知行为的愤恨之情。(赏析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简明通顺即可视情况给分) 5.(4分)(此题是开放题。要求:称谓恰当,理由合理明确,表达符合情境,语言得体) 【解析】略
推荐试题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的主题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翠屏中学九年级四班的同学决定在这天举办一个“绿色先锋行”的班会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为该班的主持人设计一段有文采的开场白。(不超过60字)(3分)

6ec8aac122bd4f6e

    (2)这是该班××同学搜到的一幅图片,请你解说。(提示:从画面内容和寓意两方 面解说)(3分)

6ec8aac122bd4f6e

                                              

                                              

                                              

                                              

                                              

    (3)今年世博会,中国“主题馆”的屋面铺设了3万平方米的太阳能板,这些太阳能

  板年发电量可达250万度,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500吨。但这对于改善日益恶化

  的地球环境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不符合 “低碳”理念的行为方式。

  请你就生活中某一不良行为方式写一句温馨提示语。(温馨提示语不超过15字)(2分)

  不良行为方式:                                                            

 

 

 

 

 

 

 

 

 

 

 

 

 

 

 

 

 
  温馨提示语:

 

 




阅读下面这篇文段,完成下列各题。(20分)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渔人甚异之(        )      `(2)悉如外人(            )

(3)阡陌交通(          )      (4)便要还家(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B.之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选文)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C.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选文)

       不足为外人道也(选文)

D.虽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3.翻译句子。(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所选文段出自《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东晋人。

    B.文章是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来结构全文的。

    C.桃源中人与渔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生活是不一样的。

    D.太守遣人随渔人去寻找桃花源,说明太守也想到桃源中去过桃花源中人的生活。

5.本文演绎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

6.请就文中所描绘的桃源生活,谈谈你的看法。(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