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首页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阅读下列材科,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2)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有关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主张。并指出这些主张与孙中山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发展经济的思路,根据这个发展思路,中国采取了哪些经济发展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位伟人共同的追求。

 

答案:
(1)观点:以三民主义改造中国,建立和平、自由、平等的社会。成就: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中华民国。 (2)主张: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无产阶级领导(国家为一般平民所有)。关系:继承和发展。 (3)思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任写两点) (4)追求:改善民生,发展生产力,追求社会平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写两点) 【解析】 (1)据材料一的“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可以概括出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是:以三民主义改变中国社会,力图建立一个和平、自由、平等的社会。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的突出成就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2年创立中华民国。 (2)据材料二的“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可以概括出毛泽东有关新民主主义国家的经济主张是:多种经济形势并存。据材料二的“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可以概括出毛泽东有关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主张是:无产阶级领导;国家为一般平民所有。毛泽东的这些主张与孙中山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是: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3)据材料三的“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可知邓小平发展经济的思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根据邓小平的这个发展思路,中国采取的经济发展措施有: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4)综上所述可知,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三位伟人共同的追求是:改善民生。发展社会生产力,追求社会平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推荐试题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活跃繁荣的外交历史,也曾有过与世隔绝的时候。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宝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材料二  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及欧洲非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三  1405年,郑和率领27000多人乘坐200多艘海船第一次出使西洋。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材料四  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条道路”被后人称为什么?据材料概括出“这条道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材料二、三反映唐朝与明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怎样的共同点?请你试举两例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事件。

(3)据材料四,指出清朝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材料四认为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