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假如你是高三(1)班李雷同学,于2月9日在第二食堂拾得一个黑色钱包,内有中国银行卡一张,现金320元,请你写一则失物招领启事,将钱包归还失主。

 

答案:
例文: 失物招领 本人于2月9日在第二食堂拾得一个黑色钱包,内有银行卡及若干现金,请失主速与高三(1)班李雷联系。 2月9日 【解析】 本题考查微写作能力。作答时要认真审读题干要求,明确题干的问题指向。本题要求依据所给的材料,写一则招领启事。作答时要明确招领启事的格式,招领启事主要包括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内容: (1)标题。在第一行中央写上“招领启事”。(2)正文。一般来说,在招领启事中只写拾到东西的名称,以及失主到何地、找何人认领。所拾东西的时间、地点、数量、特征等具体情况留待失主认领时核实,以防止他人冒领。(3 )落款。写清招领启事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并在其下方标明发布招领启事的日期。考生依据所给材料,严格按照招领启事的格式来写即可。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艺史上伟大评论家与伟大艺术高峰之间 建树的经典案例,例如金圣叹与《水浒传》、罗杰·弗莱与塞尚等,都值得研究总结,以增强文艺评论家信心,更好推进文艺评论发展。所以正像鲁迅“伟大也要有人懂”的论断那样,中外文艺史上文艺高峰的确认,往往都离不开卓越文艺评论家的 。当前文艺评论工作的难点在于如何对文艺高峰建设提出明确而卓有成效的意见。文艺创作缘何有高原缺高峰,抄袭模仿、 的问题怎样扭转,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倾向如何避免,( )。针对文艺创作生产和文艺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新趋势,尤其需要文艺评论工作者发扬批评精神。所谓批评精神,就是勇于对文艺乱象提出 批评,善于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剜烂苹果”,贯穿其中的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发扬批评精神旨在建立“真正的批评”的目的,促进和引领创作,以实现“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联袂   慧眼识珠   千篇一律   严正

B.联合   慧眼识珠   千人一面   严正

C.联袂   慧眼独具   千篇一律   严格

D.联合   慧眼独具   千人一面   严格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艺评论工作者对这些问题都需要把脉问诊,给出有力的分析和有效引导

B.这些问题都需要文艺评论工作者把脉问诊,给出有力分析和有效引导

C.这些问题都需要文艺评论工作者把脉问诊,给出有效引导和有力分析

D.文艺评论工作者对这些问题都需要把脉问诊,给出有效引导和有力分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扬批评精神的目的是建立“真正的批评”,促进和引领创作,以实现“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

B.发扬批评精神的目的是为了建立“真正的批评”引领和促进创作,以实现“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的目标。

C.发扬批评精神的目的是建立“真正的批评”,促进和引领创作,以实现“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的目标。

D.发扬批评精神的目的旨在建立“真正的批评”,促进和引领创作,以实现“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越来越好”的目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仁宗宝元初,年甫冠,中进士甲科。治平元年,诏刺.陕西义勇二十万,民情惊挠,而纪律疏略不可用。光抗言其非,持白韩琦。琦曰:“兵贵先声,谅祚方桀骜,使骤闻益兵二十万,岂不震慑?”光曰:“兵之贵先声而后实,为无其实也,独可欺之于一日之间耳。今吾虽益兵,实不可用,不过十日,彼将知其详,尚何惧?”琦曰:“君但见庆历间乡兵刺为保捷,忧今复然,已降敕榜与民约,永不充军戍边矣。吾在此,君无忧。”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不十年,皆如光虑。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王陶以论宰相不押班罢,光代之,光言:“陶由论宰相罢,则中丞不可复为。臣愿俟既押班,然后就职。”许之。因论高居简奸邪,乞加远窜。章五上,帝为出居简,尽罢寄资者。既而复留二人,光又力争之。张方平参知政事,光论其不叶物望,帝不从。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元佑元年九月薨,年六十八。谥曰文正,赐碑曰“忠清粹德”。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

(注)①谅祚:夏毅宗李谅祚,西夏第二位皇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

B.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

C.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

D.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文中《汉纪》《资治通鉴》也是编年体史书。其中《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刺,即“招刺”,兵役制度。始自唐末,宋代袭置。规定兵士入伍时须刺字于面、手、臂等处,标明所属的部队番号,以防止逃亡。

C.神宗,北宋皇帝赵顼的庙号。庙号是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起的名号。庙号常称 “祖”或“宗”,如太祖、高宗等。

D.押班,封建时代百官朝会时的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唐制,由监察御史二人担任这一职务。宋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天资聪慧,年少即中进士。他七岁就能讲述《左氏春秋》的大概要旨。自此以后手不释卷,以至不知饥渴寒暑。刚刚二十岁就考中了进士甲科。

B.司马光心系百姓,反对充军戍边。治平元年,皇帝下诏招募陕西义勇。他想到庆历年间朝廷招募保捷军的情形,忧心百姓再次被充军戍边,坚决反对。

C.司马光直言敢谏,屡次不被采纳。他弹劾高居简,神宗替高居简开脱,只罢免了寄资官;他认为张方平与众望不符,不能任参知政事,神宗没有同意。

D.司马光忧心国事,深受赏识爱戴。他患病怀疑将死时预先写下遗表,准备情势危急时托人上呈;神宗说御史大夫一职非他不可,百姓认为他是真宰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之贵先声而后实,为无其实也,独可欺之于一日之间耳。

(2)《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