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耳矣。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兵刃既接,弃甲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        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    加:增加

C.填然鼓        之:代“鼓” D.弃甲兵而走        曳:拖,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尽心耳矣                斯天下之民至

B.填然鼓                    顷之未发,太子迟

C.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D.河东凶亦                而不王者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意指道德品质高尚之人,是中国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B.“河东”指黄河以东的地方。今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C.“王道”与“霸道”相对,指君主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的统治方法。

D.“孝悌”属于中国古代孝文化,“孝”指孝顺父母,“悌”指敬爱兄长。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主张以施行“仁政”去统一天下,本文倒数第二段的叙述体现了他“仁政”主张的两点具体内容:制民之产,谨庠序之教。

B.孟子可以说是个雄辩家。他能用巧妙的方法将谈话引入预设的话题中,能用连续的反问句揭露对方的破绽,能用形象恰当的比喻说明道理。本文就是最好的例证。

C.孟子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认为人格的重要性远远高于财富、权力和地位,但本文的论述却强调制民之产。由此可见,他的“仁政”主张和他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是互相矛盾的。

D.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鲜明地反映了他的民本思想,但是本文的叙述没有反映他的这种思想。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答案:
1.D 2.B 3.A 4.A 5.(1)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了。 (2)如果百姓死了,(君王)就说:“这不是我的错,是因为年成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A项,“河内凶”意思是“河内遇到荒年(饥荒)”,“凶”的意思是“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项,“邻国之民不加少”意思是“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减少”,“加”的意思是“更”; C项,“填然鼓之”意思是“咚咚地敲响战鼓”,这里的“之”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故选D。 2.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项,两个“焉”均为语气词,可不译; B项,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之:代词,代“荆轲”; C项,两个“于”均为介词,在; D项,两个“然”均为代词,这样。 故选B。 3.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寡人’意指道德品质高尚之人,是中国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说法错误,“寡人”指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B项,本文只体现了孟子能用形象恰当的比喻说明道理; C项,“他的‘仁政’主张和他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是互相矛盾的”说法错误,孟子的“仁政”主张和他所推崇的理想人格二者不矛盾; D项,“……但是本文的叙述没有反映他的这种思想”说法错误,本文的叙述反映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故选A。 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谷”,粮食的统称;“胜”,尽;“是”,这;“民”,指老百姓;“养生”,供养活着的人。生,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丧死”,为死去的人办丧事,丧,动词为动用法,为……办丧事。死,动词作名词,死去的人;“憾”,遗憾,不满。(2)中“人”,指百姓;“则”,表转折,却;“岁”,指年成;“非我也,岁也”,判断句,这不是我的错,是因为年成不好;“是”,这;“是何异于”,固定句式,这与……相比,有什么不同呢;“誓天断发”,剪断头发,对天发誓;“兵”,兵器;“非我也,兵也”,判断句,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