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老街担家

刘建超

老街的清晨,有两种人最忙碌:挑担卖菜的和担尿赶路的。

老街人嘴刁,吃菜讲究新鲜水灵。卖菜的主直接从菜园里摘得新鲜蔬菜,在潺河边淘洗去泥沙,用稻草绳绑扎结实,新鲜的叶子菜摆放在箩筐里,挑起担子沿街叫卖,吆喝声有板有眼、有腔有调。

老街从明末清初磕绊至今,沿街住户还用的是旱厕。有的家用大水缸嵌入地下,有的家砌个池子。每天早上,有专门担尿的人来家里清理茅厕的粪便。起粪时臭味弥漫,为了不影响住户内眷生活,担尿人都起五更赶大早。老街把一些手艺活做得精湛的人称为家,被称为家的就是最高赞誉了。老街人厚道,将做担尿营生的人称为担家。

老干就是个担家。可别小看了担家的活计,这可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说体力,担尿用的木桶,有六十厘米高,柏木做成,没有把子力气,担一副空桶也累得你脸红脖子粗。老街住户的茅厕都建在后院,从后院到前街也有五十多米距离。如果是二进院或三进院,那就是百十米长的距离,担起尿桶要一鼓作气,举步生风,一路小跑,没有个硬扎的身板儿可不中。说技术,担起木桶途中不能让桶里的污物溅出来,否则就弄脏了住家的院儿,即便用水冲洗,那气味大半天散不了,很是影响人家的情绪。

老干个高精瘦,皮肤黝黑,脸上总带微笑。老干在老街做担家,走进住家门,总吆喝一声,来咧——避免后院茅池有人尴尬;活做完了再吆喝一声,走咧——告诉住家关好大门。每天清晨,老干担着木桶,在分包的路段上,挨家挨户担尿。老干在茅厕里起尿,舀粪的勺子用得利落,起落之间,不能将污物遗撒在地面上。木桶装至八成,小心移至厕外,再拎进另一只桶。他稳稳挑起担子,匀步小跑,过门槛时前面的木桶稍抬高,跨过门槛,后面的木桶再抬高,脚下的步伐速度不变,木桶里的污物绝不会溅出点滴。老街住家的门槛高低不同,坊传老干为了练好过门槛的技巧,在自己的小院子里用砖头和竹竿搭成门槛,闲时担着木桶在院子里练活儿。

老街遇到大雨。明晃老两口子犯愁了,院子里的排水管道不畅,积攒的雨水就涌到了后院的茅池,眼瞅着茅池就要被灌满,溢到院里可就恶心了。

来咧——老干担着木桶进院了,二话不说就钻进茅池淘粪。老干来回担了五趟,雨水中依然是稳稳地挑起担子,匀步小跑,过门槛时前面的木桶稍抬高,跨过门槛,后面的木桶再抬高,脚下的步伐速度依然不变,木桶里的污物不溅出点滴。老干又帮着把下水管道给拾掇通了,这才挑起担子,说了声,走咧。

冠老太太是老街的大户,子女都在南方做营生。老先生过世后,冠老太太一人守着个大院子。老干走进后院的茅池做活,看到老太太也来到后院,踌躇着像有什么事。原来,老太太在如厕时,衣扣刮掉了手上的戒指。她想让老干帮着找找,又张不开口。如果找到了还好说,可如若找不到,那叫老干怎么把粪便担出这个门?按老街规矩,出了院门,尿桶里就是淘出个金元宝也是归担家所有了。老干看到冠老太太手足无措,心下明白了几分。

老干担着木桶走了,在城外找了个筛子,把一桶桶的粪便细细地过滤,果然找到了那枚戒指。老干在潺河边,把戒指清洗干净,送到了冠老太太的手里。冠老太太的泪下来了,她说其实也值不了几个钱,只不过是结婚时先生送的,也是个念想。老太太执意要给老干付钱,老干两手作揖说,老太太您抬举我,抬举我了。走咧——

老干四十好几了还是单身一人,有人就张罗着给老干做媒,问老干有啥要求,他搓着大手,说没个啥要求,人家不嫌弃我就中。有人介绍了西关的佟大脚,也是快四十了还没找到婆家,老干就按人家约好的时间去见见面。

老干就在去相亲的路上出的事。老干路过潺河,被几个孩童的哭声喊住了。有个儿童在潺河边捉鱼虾,不慎滑入了河中。老干不会凫水,他大步流星奔到河边,毫不犹豫地纵身跳了下去。他在湍急的河水里扑腾,大喊一声:走咧——奋力把孩子推向浅水,自己却没能再上来。

老干无家无后,老街人给他办了最隆重的葬礼。老街的贤人雅士自愿为老干扶柩,街道的孩童都披麻戴孝,送葬的人群把老街堵得水泄不通。老干的棺木前一条白绸挽幛冲天而起,上书八个大字:来咧走咧——一生干净。

许多老街人这才知道,原来老干有个很雅的名讳:干净。

(摘编自《广西文学》2018年第一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街人厚道,将做担尿营生的人称为担家。”体现了老街人对底层劳动者的敬重。

B.第三段对老街旱厕的环境描写,意在引出“担家”这一职业,表现老街经济的落后。

C.小说第七段描写担尿过门槛的细节与第五段重复,目的是强调老干的沉稳与技术高超。

D.老干勇救落水儿童这件事使小说情节的发展由喜悦向悲伤突转,形成波澜,更为曲折。

2.“来咧”“走咧”是老干极富个性的语言,请结合小说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有人说把小说最后两段删去文章更显简洁含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B 2.(1)结构全文。“来咧”“走咧”是老干做活时的吆喝,它也是作者结构全文的暗线,以它串起老干的故事。 (2)塑造人物。这是老干日常做活的招呼,帮明晃老两口排难时的语言,拒收冠老太太谢礼的答语,勇救落水儿童欣慰的遗言。简洁而意味深长的“来咧”“走咧”表现了老干朴实善良、不图小利、磊落仗义、舍己救人的高贵品格。 (3)升华主题。“来咧”“走咧”象征老干的一生,八字挽联点明老干高洁的灵魂,表明人们的尊敬,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3.参考答案一:最后两段不宜删掉。 (1)结构上首尾呼应。照应开头的“老街人厚道”。 (2)内容上深化主旨。既揭示了担家老干的高贵灵魂——一生干净,又表现了老街人的人情美,他们对老干表达了最深的敬意。 (3)笔法上富于变化。结尾采用对比与侧面烘托的手法刻画老干,与前面的正面描写互相补充,使笔法更为丰富。 (4)效果上震撼人心。结尾掏屎取尿的工作与“干净”的名讳的对比,孤寡无后的状态与老街人为他扶柩戴孝的对比,引人深思,震撼人心。 参考答案二:最后两段可以删掉。 (1)内容更为简洁。删掉最后两段,故事情节依然完整且更简洁。 (2)结尾更加含蓄。小说在老干的牺牲中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想象空间。老干为什么会毫不犹豫地救落水儿童?老干无家无后,他的后事怎么办?引发读者思考回味。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B项,曲解文意,错在“意在表现老街经济的落后”这个地方,这是对作者写作意图的误读,第三段对老街旱厕的环境描写,意在引出“担家”这一职业,以及这一行当的艰辛不易。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品味其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是文学类作品中的精彩之笔,是艺术家匠心独运的创造。言为心声,怎样的人物语言,反映出怎样的人物性格;而人的性格的形成与其所在的环境息息相关,因此通过人物语言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同时,某些反复出现的语言,在文章的结构方面也有穿线成珠的作用。“来咧” “走咧”是老干极富个性的语言,题干要求结合小说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这句话第一处是在原文第五自然段:老干个高精瘦,皮肤黝黑,脸上总带微笑。老干在老街做担家,走进住家门,总吆喝一声,来咧——避免后院茅池有人尴尬;活做完了再吆喝一声,走咧——告诉住家关好大门。介绍了这两句话是“担家”的职业语言,而且有特殊含义,同时在结构上串联起了老干的故事。“来咧”“走咧”第二处是老街遇到大雨。明晃老两口子犯愁了,院子里的排水管道不畅,积攒的雨水就涌到了后院的茅池,眼瞅着茅池就要被灌满,溢到院里可就恶心了。来咧——老干担着木桶进院了,二话不说就钻进茅池淘粪。……老干又帮着把下水管道给拾掇通了,这才挑起担子,说了声,走咧。这些,表现了老干的朴实和热心肠,这些文章丰富了老干的形象。最后一处是老干死后,当地贤人雅士给他的挽联上写了八个大字:来咧走咧——一生干净。这对老干的品质进行了高度的评价,文章这样写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对平凡的市井百姓那种热心、善良、纯洁、清白品质的赞美和讴歌。总之,结合文本,从情节的推动、人物的塑造,主题的升华等角度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分析及个性化解读文章的能力。这是一道综合性阅读题,难度较大,按题目要求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从文本的内容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表达手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而在探究这方面,需要结合自身,联系文本,做出合理、有创意的推断。题干要求就“有人说把小说最后两段删去文章更显简洁含蓄”这个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小说的最后两段是老干死后,老街的父老乡亲对他送葬的情形。而文中“老街的贤人雅士自愿为老干扶柩,街道的孩童都披麻戴孝,送葬的人群把老街堵得水泄不通”等语句则表现出了老街人的朴实厚道和对老干这个热心肠的、平凡的好人的肯定和不舍。最后两段也彰显、升华了主题,即善良的人始终会被人铭记,这样写传递了正能量,给读者震撼和启示。以上观点是不能删去最后两段的观点。当然,也可以支持题干中有人认为可删掉最后两段的说法。这主要可以从留给读者想象空间,耐人寻味的角度作答,总之,言之成理即可。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简单来说,区块链技术就是一个经过特殊加密、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同时记录同一笔交易的大账本。”树图区块链创始人龙凡这样解释,“信息生产部门负责记录存储信息,也就是‘区块’,而信息使用相关方之间通过‘链’式加密方式传递,任何人都可以进行记账,但是如果想要对账本中记录的某一信息进行修改则几乎不可能。”

一个比喻或许更加简明。比如买家从卖家手里购买了一件商品,买卖双方就同时向全网“喊话”:我们完成了一笔交易。然后区块链上的每一个节点就同步记录下这笔交易,一个个小账本构成了一个超大账本,同一笔交易在不同的小账本上保持一致,公开透明,无法篡改。

解决信任问题,因此成为了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它的能量正在于,以技术保证建立了一套去中心化的、公开透明的信任系统,从而让数字世界跟物理世界一样真实。“说到底,区块链就是一种无需信任积累的信用建立范式,任何互不了解的个体通过一定的合约机制,不再需要一个中间方,就可以达成信用共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广乾接受《经济日报》独家采访时表示。

(摘编自陈静《区块链:推开信任世界新大门》)

材料二:目前,腾讯志愿者旗下的“404寻亲广告”“广点通寻人”“电脑管家寻人”“小管寻人”“优图寻人”“微信小程序寻人”等公益寻人平台都将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实时更新、多中心存储,提升公益寻人的协同效率。

传统公益寻人平台区块链共享后的公益寻人平台

(摘编自彭琳《腾讯运用共享技术构建“公益寻人链”》)

材料三:不少专家认为,尤其是在多方参与、链条长、信任缺失的场景里,区块链凭借其独有的信任建立机制,将成为未来发展数字经济、构建新型信任体系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例如,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已发挥出显著优势。在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资产管理、保险等金融业细分领域,区块链已有诸多应用成果。在溯源行业,区块链也大有用武之地。平安产险在宁夏中宁搭建了智慧农业产销溯源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连接物联网设备,实现全产业链溯源管理,为提升枸杞种植品质、产能提供依据。蚂蚁区块链也运用到商品溯源中。据介绍,去年天猫“双11”,有1.5亿海淘商品实现了原产地溯源,2019年拥有区块链身份证的商品将达到20亿。

(摘编自叶子《区块链“链”向未来》)

材料四:区块链要服务于各行各业,实现“区块链+”的大规模应用,首要的是解决链上链下问题。目前我们不可能把链下信息系统中的所有数据都上链,那样的话,存储容量和处理性能都会有问题,但我们可以对信息系统中需要保证真实可信的数据采集“数据指纹”,把“数据指纹”上链,链上链下关联,从而保证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可信。

区块链作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在以太坊等公有链上以极低成本发布信息,而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和去中心化特性,将大大提高监管难度。利用区块链传播有害信息、网络谣言,会给区块链技术应用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利器要善用。这好比有人认为路上若是没有警察、没有红绿灯,车子可以开得更快,事实上,没有监管的马路寸步难行。只有提升区块链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完善区块链监管技术、监管政策、监管能力和监管模式,确保产业发展与监管并行,才能为区块链技术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摘编自陈纯《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新动能》)

1.下列不属于“区块链”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一项是

A.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完成了全国491个城市公积金中心的互联,在实现数据同步的同时,保证数据权责明晰,各公积金中心通过智能合约,就可以共享数据。

B.王同学在天猫网购买一个书架,下单之后把钱打给了支付宝,支付宝收款后通知卖家发货,王同学在收货后予以确认,支付宝收到确认通知并打钱给卖家。

C.浙江省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上线了电子票据平台,全省超400家各级医疗机构上此平台,开具医疗收费电子票据,供随时查询,解决群众看病报销难的问题。

D.“抖音”的每个普通用户可以拍摄长度为15秒的短视频,上传到网络上进行分享,每个人都可以被听到、被看到,只要拍的好,都一样能收割大量关注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公开透明的、通过“链”式加密方式传递的、同时记录同一笔交易的大账本。

B.区块链能将多种信息发布渠道连接在一起,让原来“各自为政”的相关组织联动起来,实现1+1>2的功能。

C.区块链让信息公开透明,无法篡改,能确保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的信任系统,从而让数字世界完全真实可信。

D.不可篡改和去中心化特征,既是区块链解决信用问题的能量所在,也是大大提高链上信息监管难度的原因。

3.“公益寻人链”欲做大规模,邀请其他公司加盟,假设你是腾讯公司的经理,你将从哪些方面推介这一平台的优势?请结合上面几则材料内容加以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工智能(AI)正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它已不再局限于一般性工作领域,那些包含绘画、作曲、写诗以及写剧本等具有创意性的艺术创作已被某些人工智能掌握。比如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它可以主持节目、创作诗歌、唱歌作曲、撰写新闻等。这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人类艺术创作时代是否终结?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机制是什么?以人工智能创作绘画为例,它通过深度学习,可以轻而易举地模仿某位画家所辛苦创造出来的绘画风格,绘画风格变成了一种可以计算和叠加的网络模型。深度学习主要通过建立类似于人脑的分层模型结构,对输入数据从底层到高层的逐级提取,从而能很好地建立从底层信号到高层语义的映射关系,而且深度学习能够发现大数据中的复杂结构。对于艺术创作,人工智能要学习大量的艺术知识,让自己形成巨大的数据库,再按照相关程序从底层到高层逐级提取所需要的数据,按照建立起来的某种模型进行所谓的艺术创作。

那么;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和人类的艺术创作又有什么不同呢?虽然人类艺术创作的过程很复杂,但我们仍然可以找到一定的规律。比如可以用郑板桥所谓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来简要概括。而AI艺术创作过程与人类艺术创作过程中较为接近的可能就是第二个步骤“胸中之竹”了,它们都是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对素材进行筛选、加工等。这里涉及到的是人工智能对人的思维的模仿,“机器思维是计算机对感知到的外界信息和自身的内部信息进行加工,研究包括知识的表达、组织和推理,启发式搜索策略,人工神经网络等。”当然二者也不是完全相同的,AI艺术创作在调动知识储备的时候仅仅是调动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建模,这些数据与AI本身是没有什么关系的,AI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它只是按照主人的要求进行工作而已。然而,人类艺术创作过程中,“胸中之竹”不仅是对客观的知识、素材进行选择加工,还与艺术家本人的生活经历、思想价值等都不无联系,这应是二者之间的重大区别。另外,AI艺术创作的“眼中之竹”仅仅是编程人员输入进去的数据,数据库越大,深度学习方式越优化,其体现出的智能就越强。人类艺术创作中的“眼中之竹”则不仅仅关系到所看或者所学的知识、素材,还与艺术家的生活体验密切相关。

所以,就目前来看,我们会发现人工智能所写的诗歌或歌词更多是在掌握了写诗或写歌词的一般技巧和规律之后对词语的堆砌,也就是说AI艺术创作只能掌握艺术创作中的其性,而没有个性,因为个性是由艺术家的生活经历、民族、时代、社会、文化等共同构成的。“手中之竹”对于AI艺术创作来说,可能仅仅是对某种艺术风格建立模型之后的复制,这种复制对于它来说轻而易举,而且具有某种程度地机械性。然而,“手中之竹”对于人类来说却充满了更多的探索性和不确定性,因而也充满了创新性。

归根结底,目前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所依据的主要还是对大数据的深度学习,然后建立某种模型,而人类艺术创作更多的是源自内心情感的宣泄。所以我们在对科技抱有乐观主义的同时更应对人类保持自信。

(摘编自张新科的《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艺术创作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正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具有创意性的艺术创作已被人工智能掌握。

B.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力,能根据数据建立模型进行真正的艺术创作。

C.人工智能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对素材进行筛选加工,这与人类的艺术创作过程有相似之处。

D.掌握创作的技巧规律后,人工智能就能依据模型对各种艺术风格进行复制和个性化创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立足于人工智能背景,对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特点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一些思考。

B.文章以人工智能绘画创作为例,揭示了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的“奥秘”在于深度学习。

C.文章借用郑板桥的“画竹”理论阐释了人工智能和人类艺术创作在创作规律上的异同点。

D.文章以一些人的担忧为思考切入点,运用多种论证方法逐层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疑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A.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能够发现大数据中的复杂结构,可见,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艺术创作机制中的重要步骤。

B.人工智能如果要画苹果,就应先调动数据库中的苹果数据,然后逐级提取所需数据建立模型进行绘画创作。

C.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只能是人类给予、输入、编程;而人类艺术创作既可以是前人总结,也可以是亲身体验所得。

D.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的艺术创作带来更多选择和可能,随着AI技术的发展,它完全可能代替人类的艺术创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 ____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 ____。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 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  ___的故事出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B. 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

C. 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

D. 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B.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C. 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 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迁徒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 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 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 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