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动词,交往 连词,和、同 介词,和 副词,通“举”,全部、都 介词,为,替 语助词,后作“欤”,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感叹或反诘 动词,给予 动词,等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把握。一词多义现象的存在丰富了文言的表现能力,同时也给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做这种题的关键是平时要养成积极主动积累和巩固的好习惯。学习一篇课文就应该把文中出现的一词多义现象做一个梳理。持之以恒,定能受益匪浅,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在潜滋暗长中得到提升。当然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推敲。本题考查“与”的一词多义现象。
“愕窒不敢与接”中的“与”,动词,意思是“交接、交往”,和“失其所与”中的“与”意思相近。“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与”,连词,意思是“和、同、跟”。“竖子不足与谋”中的“与”,介词,意思是“和”。 注意作介词的“和”与作连词的“和”的区别:介词所连接的部分不能交换位置,而连词所连接的部分可交换。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中的“与”,副词,通“举”,和后面的“皆”意思相同,译为“全、都”。“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中的“与”,介词,意思是“替,给”。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中的“与”,语气助词,通“欤”,相当于“吗,呢”,用于句末,多表示疑问、感叹或反诘语气。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中的“与”,动词,意思是“给予,赠送”。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中的 “与”,动词,意思是“等待”,与“时不我待”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