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理解关键语句,概述其作用。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部分焉。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答案:
作者借杜君之口在这里介绍了狱吏向囚犯敲诈勒索、搜刮钱财的具体方法:以“械手足”“置老监”相要换,然后劝诱其取保、缴纳保证金,致使中产以上的家庭倾家荡产;即便是只求脱掉镣铐,也要花费数十两银子;至于那些贫困的罪犯,就成为警示他人的“标准”。这样做的结果是:同一个案子的罪犯,罪重的犯人居住在监狱外面,而罪轻的甚至无罪的却遭受其害。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纪实的笔法写出了狱吏的贪婪和枉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概述、分析语段内容,把握其表达作用的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熟悉文本,先通读几遍语段,然后提炼关键语句,获取大意;如果是叙述性文段则从记叙文的六要素角度去归纳,并指出其在整个文本中的作用即可。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进监狱,不问有罪没罪,照例先给戴上手铐脚镣,放进老监房,使你吃尽苦头,在吃不消的时候,他们就教你怎样取保,保出去住在外面,随传随到;再照你的家庭、财产状况,把钱敲诈来,由他们按成派分。中等以上的人家,都尽其所有出钱取保;其次,要想解下手铐脚镣搬到老监房外板屋里去住的,费用也得几十两银子。至于那又穷又无依无靠的,就手铐脚镣毫不客气,作为样板,以警告其他的犯人。这段话是杜君的介绍,其目的是介绍囚犯行贿的原因,那是因为狱吏对他们敲诈勒索,要从他们身上敛财。这从侧面暴露了清朝司法系统的腐败,作者用桐城派文学特有的平实准确的语言风格,用类似于今天报告文学的样态反映了狱吏们的丑恶的嘴脸和卑鄙的行径。  
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