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首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首段交代主要人物,是传记的一般写法。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本名已无人知晓。他因“病偻”而背驼,外形不如常人。人们称他为“驼”,原带有开玩笑,甚至嘲讽意味。对此,他不但不怒,反而欣然接受。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豁达的性格,令人猜想这豁达的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自信,也就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解析】 此题考查把握重要段落作用的能力。通读文章,理解文意,从内容和结构分析作用。(1)内容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2)结构角度。这是重点。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第一段,郭橐驼,不知道他起初叫什么名字。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橐驼”。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这篇文章题目虽称为“传”,但并非是一般的人物传记。文章先写橐驼的命名、橐驼种树专长和种树之道,然后陡然转入“官理”,说出—番居官治民的大道理。上半篇为橐驼之传,目的是为下半篇的论述张本;下半篇的治民之理是上半篇种树之道的类比和引申,前宾后主,上下相应,事理相生,发挥了寓言体杂文笔法的艺术表现力。橐驼即骆驼,人们称这位主人公为橐驼,原带有开玩笑,甚至嘲讽性质。但这位种树的郭师傅不但不以为忤,反欣然接受。柳宗元在这里不着痕迹地写出了这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善良性格,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注]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原文有删改)

(注)丘:坟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B.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C.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D.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此后形成制度。

B.朔,农(夏)历每月最后一天。

C.慢,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

D.戊子,戊子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5个。天干与地支相配以纪日、纪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溪隐逸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