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下列各句表现不同的交际情境,其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B.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每次我遇到难题发微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C. 我夫人和李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练瑜伽、逛街或旅游。

D.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B项,“垂询”,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询问。现也指别人对自己的询问。用于此处不得体。C项,“内人”,用以称自己的妻子。用于此处不得体。D项,“失陪”一词应是自己不能陪别人时的客套语。用于此处不得体。  
推荐试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侣鱼虾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赤壁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浩浩乎如虚御风   冯:通“凭”,乘

B. 孤舟之嫠妇  泣:哭泣

C.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坐

D. 方其破荆州, 江陵  下:攻占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苏子愀       何为其

B. 此非曹孟德诗乎  耳得而为声

C. 侣鱼虾友麋鹿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D. 寄蜉蝣天地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赤壁赋》是一篇“文赋”,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层层展现出来。

B. “壬戌”是古人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循环相配表示的纪年方法。“既望”是农历的每月十六日,“望”是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C. 文中的“明月之诗”“窈窕之章”典出《诗经》;“美人”典出《离骚》,古人常用来作为圣君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D. 蜉蝣是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在本文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境。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领略秋江夜色之美,为下文生发感慨作了很好的铺垫。

B. 第二段紧承上文,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从结构上看,这是文章的过渡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承上,就是继续描写“泛舟”时的欢快心情;所谓启下,就是通过描写洞箫之悲引出第三段的“客曰”。

C. 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先用我辈凡人感叹人生之短暂和渺小,再用英雄典故抒发人生的虚无和悲观,解释了“托遗响于悲风”的缘由。

D. 第四段是苏轼针对“客人”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表现出他宏大的宇宙意识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