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面对菲律宾政府抛出的南海仲裁案,中国人民解放军好整以暇,时刻准备捍卫国家的海洋主权。

②学生和家长发自内心感谢老师,也是人之常情。正常的表达,如送花、送贺卡,外界其实不容置喙,否则就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③得悉“银狐”里皮出任国家足球队新一届主教练,人们期待处于低迷状态的中国男足能固人成事,踏上复兴之路,获得世界杯的参赛资格。

④我们评论《欢乐颂》中的角色时不能太苛刻,更无须求全责备。“五美”都有喜怒哀乐,

也有不足和槽点,这才是真实的职场和生活写照。

⑤四川大学研究生曹礼勇赴凉山支教,一年发起、建成三座助学桥,彝族老乡津津乐道他的故事,甚至还给他取了一个彝文名字—“的日木牛”。

⑥土地违法决不能异变为交了罚款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占地,只有让违法占地者得不偿失,

令他们自食其果,才能以儆效尤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①④⑥使用正确。好整以暇,既严整有序又从容不迫的样子,起初用于形容军队,后也可以用于个人。常作谓语、状语。求全责备,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是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以儆效尤,指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②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不合语境;③依凭他人办成事情,多用于讽刺或自谦;⑤不能带宾语。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邱雨川先生传

【明】何白

雨川邱先生,字羲瑞,世为沙园所百户先生。父故贫,不听就外傅,时提其耳命之曰:“儿识字记姓氏而已,安用兀兀作老博士耶?”先生性不自检束,日逐少年握槊走马,或擘弓作霹雳声,招摇江市中。间被酒,起自填小令,所狎辈弓索而歌,日相乐为常也。

时濒海倭寇扰东吴,定山袁公【注】以部使者饬兵瓯栝,先生以裨校隶中坚,时袁公未之奇也。顷倭舰乘风彳,势张甚。公将发,亟命饭。饔人仓猝,甫及席,饭覆于地。公色动,左右皆股粟。先生历阶而请曰:“公万福。”已,拾食器而起曰:“且喜金瓯无缺。”袁公色喜。左右欢呼,称万岁。公即趣驾行。是夕,倭亦失利去。盖先生之敏给往往类如此。

时沿海寇舶出没,远近震骇,诸将领日集戟门下,议战守策,或唯或否,首鼠两端。先生时阑入,抵掌陈说,仰指天而俯画地,语刺刺若烛照数计。众皆目摄之,寻先生去。

唶嚄宿鉴不直之,曰:“酒徒耳,何足策成败事,奚以喋喋为?”居无何,而先生所论画皆中的,于是众始知先生非忘世者。忌者或言于袁公,先生使酒难近。终公之任,不使效一障之寄,日唯给笔札餐钱。先生夷然弗屑每所得金钱即市牛酒呼所知为高会呜呜吟达旦,或同列有急,捐橐与之,弗计也,是以益拓落无所遇。

晚年贫益甚,郡中文学士雅慕先生,闻为具酒脯交先生欢。先生摄弊衣冠据上座,谈天下事,凿凿如见。或授筒命题,人人皆厌志。或拔所携杖作剑舞,跳荡合节,四座尽倾。座少年或以酒虐先生,先生不以为迕。后以老病,终于家。

(选自《汲古堂集》,有删改)

【注】定山袁公:明朝抗倭名将袁可立。

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先生夷然/弗屑每所得金钱/即市牛酒/呼所知为/高会呜呜吟/达旦

B. 先生夷然弗屑/每所得金钱/即市牛酒/呼所知为高会/呜鸣吟达旦

C. 先生夷然/弗屑每所得/金钱即市牛酒/呼所知为/高会呜呜吟/达旦

D. 先生夷然弗屑/每所得/金钱即市牛酒/呼所知为高会/呜呜吟达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户,明朝州府一级的军制,属正六品,每百户所112人。十个百户所组成一个千户所,五个千户所组成一卫所。

B. 博士,战国时是一种官名,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传授学问。秦汉以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 小令,元朝散曲的一种,以抒情为主,通常以一首曲子为独立单位,比唐、宋词通俗生动,具有一番独特风格与精神。

D. 跽,挺直上身,双膝着地,这时身体似乎加长,故又叫“长跪”。“跽”是将要站立的准备姿势,往往表示跽者将有所作为。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邱雨川年幼时家境贫困,父亲不赞成他学习,他因而没能接受老师的教育,但他能够自己填词。

B. 袁公即将出兵迎战,军中厨子仓促上饭时将饭打翻,袁公变了脸色,邱雨川敏捷地化解了紧张的局面。

C. 面对倭寇侵袭,军中将士犹疑不决。邱雨川坚定地陈述自己的计策,不久之后,先生所谋划之事均应验。

D. 邱雨川晚年生活潦倒,郡中文人雅士请他吃饭,他在席间有时纵论天下之事,有时乘兴拔剑起舞,可见他是性情中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唶嚄宿将不直之,曰:“酒徒耳,何足策成败事,奚以喋喋为?”

(2)先生摄弊衣冠据上座,谈天下事,凿凿如见。或授筒命题,人人皆厌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今年3月,德国“莱比锡读书节”和丹麦“霍森斯作家节”都向中国作家麦家发出了邀请,麦家携《解密》与欧洲读者见面,此行载誉而归。

麦家被丹麦文化部长接见并举办了高规格的讲座,《丹麦日报》用两个整版解密麦家,德国人安娜特专营一家中国图书的网络书店,每次活动她都现场售书。她的生意一直波澜不惊:在欧洲,读文学的群体也在量减,读中国文学的人就更加凤毛麟角了。可是,这次在汉堡豫园的活动结束后,书居然卖断了。

为什么麦家的《解密》能走红国际市场?

麦家说,《解密》的出版商大多是国际知名大出版社,他们在推广《解密》上下足了功夫,美、英等国家大量的报道,是其迅速被翻译成33种文字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也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有点倒逼世界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加上斯诺登事件的爆发,《解密》生逢其时。因此,它既不代表我麦家东西写得好,也不说明中国文学就此在世界上有了什么转机。某一个作家的某一部小说的“走红”,都有一定的偶然性,从偶然到必然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

作家写作唯一的出路就是迎合自己

一本书不论在国外国内,都不可避免被误读或捧读。我们不必为此改变什么,迎合任何人的写作都不是出路。唯一的出路就是迎合自己,把自己最独特最迷人的一面展示出来。

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是世界的,我想这肯定不是我们走向世界的指路明灯。中国传统不是好莱坞,可以通行世界。但我们和世界有个共同的传统,那就是:人性是一致的。

麦家说:“有西方评论家说我是西方的丹·布朗。但我认为丹·布朗的小说我不会写,也不想写。中国文学十年前几乎是没有类型的,现在正在被类型化,这对传统的纯文学是个挑战,但对读者是个机遇。”

“文学不是数学,没有公式,老掉牙的故事照样可以写得别出心裁。把《解密》和《暗算》说成谍战故事,是小看我了。我不要别人高看,也不希望被小看。我确实注重恢复故事的魅力,因为我们的小说一度远离故事,好高鹜远,误入歧途;但把小说仅仅看作故事,是弱智。我每天都听到故事,但可以写成小说的故事一年也遇不到一个。一般的故事只有脚步声,小说里的故事要有心跳声。”

(摘编自《杭州日报》和中国作家网)

材料二

世界读书日:爱上阅读的N种理由

阅读也是一种“天泽”

天泽书店将“好书”奉为圭臬,重人文,拒浮华、拜物,遴选有品质的书籍。资中筠、叶嘉莹等都在天泽举办过讲座……在天泽,仿佛总有和学者品书论道的机缘。“现在做书店像逆水行舟,能保住不被冲下去,就算万幸。小小的店开个十来年下去,就是个宏大长远的目标了。”木南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多少书店主人的心声。

对信仰的“守望”

“只售一切与美好生活相关的无用之书,不励志!不畅销!不实用!一守望者书店开了三四年,门口木板上这句“标语”一直在。店主身上的文艺范儿可见一斑。保持个性,从同行那里找灵感,开书店这几年,略有盈余。随时可以和读者联系,聊天,这种亲和力以及自身的独特气质,是马利强眼中小书店的生命力所在。

“荒岛”里的热闹

猫,是荒岛书店的镇店神兽。书店里有乖巧的猫咪,有些人是冲着猫去的,结果却爱上这个有猫的书店。

荒岛书店的土著木南说:“人是感情的动物,不能用有用没用来衡量读书。”店主就是个大书痴,经常出去淘书,同时,书店还开展各种有趣的读书会和荒影会。在“荒岛”里你会发现不少难得的书。

木南觉得,图书行业再怎么变化,有些东西是不变的。有人就为在心心念念的书店里淘换新书、好书,闻闻书香,摸摸质感。捧起一本心仪的书,每一页都有温度,那感觉叫幸福。

(摘编自天津北方网)

材料三

世界读书日作家签名售书

2016年4月23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德阳文庙广场人头攒动,书香四溢,全民阅读活动热闹非凡。德阳市作家协会组织的“德阳本土作家签名售书”活动持续三天,30余位本土作家签售和赠送书籍4000册。

很多人在签售台前排队候购,作者和读者们亲切交流互动,亲子逛书市,言传身教。在电子产品迅猛发展的今天,这样的活动不仅获得了读者的认同,也坚定了作家踏实创作的决心。

(摘编自四川文艺网  以上三则材料均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三都从作者签字售书的角度报道了“第21个世界读书日”活动来临之际图书市场的热闹境况以及作者与读者的零距离接触。”

B. 材料一侧重报道了中国作家麦家及其作品《解密》走向国际市场的现状及原因,而材料三侧重报道国内本土作家在活动日的具体行动和心理感受。

C. 从销售者角度看这三则材料,应该以材料一为主,材料二、材料三次之。

D. 材料三和材料一分别从国内外市场报道中国作家创作、签名售书的情况,在电子产品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依然能感觉到作家创作和纸质书籍销售前景较为乐观。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在欧洲,读文学的人也越来越少,读中国文学的人就更少;而中国作家麦家的小说《解密》能在欧洲市场走红,的确是一种偶然。

B. 麦家认为,作家写作的唯一出路是迎合自己,把最独特最迷人的一面展示给读者,用“心”创作,才能别出心裁;一般的故事重动作描写,而好的故事重心理描写。

C. 有品位的经营理念,开有特色的书店,售轻易淘不到的书,甚至玩“荒岛”书店的乖巧猫咪都是让读者爱上阅读的成功经验。

D. 德阳市的作家签字售书活动表明,本土作家的作品还是很受读者欢迎的;多搞签字售书等活动,既增进交流,盘活图书市场,又坚定了本土作家的创作决心和信心。

E. 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好书只需凭借其自身的高品质完全可以盘活阅读市场,麦家的《解密》走红国际市场即可佐证。

3.有人说“人是衣裳,马是鞍,包装宣传勿小看”,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对话”。请选择其一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散 步

粱实秋

①《琅嬛记》云:“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好像是散步限于饭后,仅是老人行之,而且盛于古时。现代的我,年纪不大,清晨起来盥洗完毕便提起手杖出门去散步。这好像是不合古法,但我已行之有年,而且同好甚多,不只我一人。

②清晨走到空旷处,看东方既白,远山如黛,空气里没有太多的尘埃炊烟混杂在内,可以放心地尽量地深呼吸,这便是一天中难得的享受。据估计:“目前一般都市的空气中,灰尘争烟煤的每周降量,平均每平方公里约为五吨,在人烟稠密或工厂林立的地区,有的竟达二十吨之多。”养鱼的都知道要经常为鱼换水,关在城市里的人真是如在火宅,难道还不在每天清早从软暧习气中挣脱出来,服几口清凉散?

③散步的去处不一定要是山明水秀之区,如果风景宜人,固然觉得心旷神怡,就是荒村陋巷,也自有它的情趣。一切只要随缘。我从前沿着淡水河边,走到萤桥,现在顺着一条马路,走到土桥,天天如是,仍然觉得目不暇给。朝露未干时,有蚯蚓、大蜗牛,在路边蠕动,没有人伤害它们,在这时候这些小小的生物可以和我们和平共处。也常见有被碾毙的田鸡野鼠横尸路上,令人触目惊心,想到生死无常。河边蹲踞着三三两两浣衣女,态度并不轻闲,她们的背上兜着垂头瞌睡的小孩子。田畦间伫立着几个庄稼汉,大概是刚拔完萝卜摘过菜。是农家苦,还是农家乐,不大好说。就是从巷弄里面穿行,无意中听到人家里的喁喁絮语,有时也能令人忍俊不住。

④六朝人喜欢服五石散,服下去之后五内如焚,浑身发热,必须散步以资宣泄。到唐朝时犹有这种风气。元稹诗“行药步墙阴竹,陆龟蒙诗“更拟结茅临水次,偶因行药到村前”。所谓行药,就是服药后的散步。这种散步,我想是不舒服的。肚里面有丹砂雄黄白矾之类的东西作怪,必须脚步加快,步出一身大汗,方得畅快。我所谓的散步不这样的紧张,遇到天寒风大,可以缩颈急行,否则亦不妨迈方步,缓缓而行。培根有言:“散步利胃。”我的胃口已经太好,不可再利,所以我从不跄踉地趱路。六朝人所谓“风神萧散,望之如神仙中人”,一定不是在行药时的写照。

⑤散步时总得携带—根手杖,手里才觉得不闲得慌。山水画里的人物,凡是跋山涉水的总免不了要有—根邛杖,否则好像是摆不稳当似的。王维诗:“策杖村西日斜。”村东日出时也是一样地需要策杖。一杖在手,无须舞动,拖曳就可以了。我的—根手杖,因为在地面摩擦的关系,已较当初短了寸余。手杖有时亦可作为武器,聊备不时之需,因为在街上散步者不仅是人,还有狗。不是夹着尾巴的丧家之狗,也不是循循然汪汪叫的土生土长的狗,而是那种雄赳赳的横眉竖眼张口伸舌的巨獒,气咻咻地迎面而来,后面还跟着骑脚踏车的扈从,这时节我只得一面退避三舍,一面加力握紧我手里的竹杖。那狗脖子上挂着牌子,当然是纳过税的,还可能是系出名门,自然也有权利出来散步。还好,此外尚未遇见过别的什么猛兽。唐玄藏大师“独静行禅,不避虎兕”,我只有自惭定力不够。

⑥散步不需要伴侣,东望西望没人管,快步慢步由你说,这不但是自由,而且只有在这种时候才特别容易领略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那种“分段苦”的味道。天覆地载,孑然一身。事实上街道上也不是绝对的阒无一人,策杖而行的不只我一个,而且经常的有很熟的面孔准时准地地出现。还有三五成群的小姑娘,老远的就送来木履声。天长日久,面孔都熟了,但是谁也不理谁。在外国的小都市,你清早出门,一路上打扫台阶的老太婆总要对你搭讪一两句话,要是在郊外山上,任何人都要彼此脱帽招呼。他们不嫌多事,我有时候发现,一个形容枯槁的老者忽然不见他在街道散步了,第二天也不见,第三天也不见,我真不敢猜想他是到哪里去了。

⑦太阳一出山,把人影照得好长,这时候就该往回走。再晚一点便要看到穿蓝条睡衣睡裤的女人们在街上或是河沟里倒垃圾,或者是捧出红泥小火炉在路边呼呼地扇起来,弄得烟气腾腾。尤其是,风驰电掣的现代交通工具也要像是猛虎出柙一般地露面了,行人总以回避为宜。所以,散步一定要在清晨,白居易诗:“晚来天气好,散步中门前。”要知道白居易住的地方是伊阙,是香山,和我们住的地方不一样。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取材平凡的日常生活一散步,但作者写作中博雅的知见和幽默的情趣交织,把人生体味艺术化了,体现出一种清雅通脱的襟怀。

B. 作者认为散步的去处可以是山明水秀之区,亦可以是荒村陋巷,随缘就好。内心清净,观照生命,处处不乏动人之处。

C. 六朝人喜欢服五石散,服之后需散步。这与“风神肃散,望之如神仙中人”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D. 作者认为散步一定要在清晨,因为生活在纷扰的尘世之中,远不如古人远离尘嚣,内心颇有遗憾之感。

2.结合第⑤、⑥两段,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3.堪称一代宗师的梁实秋的散文别具一格,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其鲜明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