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倏忽间,林木疏朗处突然闪过一泓澄澈,溪床细沙乱石,纤尘不染,水底的树叶纹脉,清晰可辨,那汩汩的水声好像响在别处。风过树林,树叶哗哗作响,茂密的枝叶丛里又显出一汪清泉,     ,奔突的水声也愈发大了。

A. 如一位美丽的姑娘脸上的一抹青黛,溪流异常清冽

B. 溪流异常清冽,像一位羞涩的少女眨着眼睛

C. 溪流异常清冽,如一位美丽的姑娘脸上的一抹青黛

D. 像一位羞涩的少女眨着眼睛,溪流异常清冽

 

答案: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应该是一致的。“一抹青黛”是写形,而“像一位羞涩的少女眨着眼睛”是比喻泉的清亮。把“一汪清泉”比喻为“美丽的姑娘脸上的一抹青黛”不恰当。这样可排除A.C两项。“奔突的水声也愈发大了”是写溪流,应紧接“溪流”一句,故可排除B。
推荐试题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丽江浪淘沙

孙见喜

①帘外水潺潺。别时容易见时难。这是在丽江古城的小客栈里,在纳西族少女频频的 劝茶声中,我心醉帘外的小桥流水、目迷小巷的灯红酒绿,哀思这滇北的山沟沟里,何以 会有大唐的遗韵?追索这弱小的纳西民族,何以苦吟华夏正声?

②广袤的中原沃土上,一千三百年来,哪一个英雄不在替天行道,哪一个豪杰不在救 民水火,可在成就王道与霸业的时候,我们大汉的、大唐的,精神的美丽与物质的瑰宝被 一代代地丢弃了……可是,南唐最悲哀的皇帝李煜,他的遗民在溃逃中没有丢弃皇上的亡 国之词《浪淘沙》,他们在追兵难寻的荒蛮之地安顿了妻小,在刀耕火种之余,教子孙吟 唱“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③从纳西古乐会浓艳的庭堂里出来,我徘徊在四方街凹凸不平的路面上,梦里不知身

是客啊,我的心疼得一块块往下掉肉。一位坐牢二十一年的中学英语教师,一出狱就寻集 古乐遗老,就整理传谱旧器,就借改革开放的机遇免费给群众演出、给外来人演出;二十 余年来,已有二十九位古乐老人逝世!他把他们每一位的遗像放大,一排排地悬挂在乐堂 里;如今,三十一人的古乐社平均年龄七十七岁,十三把大胡子里最长者已八十八岁高 龄!他们传唱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他们演奏李后主的《浪淘沙》;他们复活了李白 倾听过的《水龙吟》、佛教音乐《十供养》;他们无伴奏古语吟诵《爱莲说》《老子 颂》……他们整个乐队无指挥,不分声部,延用工尺五音,一切都是原生态,木鱼与编磬 交响,古筝与铃铛合鸣,报幕由编锣乐师唱吟;他们琵琶无半音,三弦是四丝,就在这极 端不与国际接轨的顽固中,他们应邀出访欧美二十多个国家,所到之处万人空巷!

④纳西古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认为“人类非物质口传文化遗产”。

可我心里,流出的是沉重的悲哀。我们不是急死冒进地要与国际接轨吗?我们不是津津有味地宣扬文化趋同论吗?行走在纳西古街,脚下是碗大瓮大的石块,石块与石块之间可以很容易地插进一只手掌,所以丽江古城里少有车辆,着高跟鞋的外来者也须步步留 神!我想,最便宜又简单的办法是用水泥把石缝抹平,这不是很现代化吗?但他们拒绝 了……

一股清瑞之气淘挠肺腑,玉龙雪山在丽江城的背后肃穆。如钩的银月清辉明静,大水车的木轮子吱咛吱咛讲述着前朝旧事。我明白了,正是丽江人秉赋着太多的拒绝,这边陲小城才被联合国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⑦丽江是人类的。

⑧谁说“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我这来自大唐天都的游子,花三十元购 一颗青铜的布农铃,是要替古人消解滇藏茶马古道上的寂寞吗?谁说“千里江山寒色暮,芦 花深处泊孤舟”?四海的旅客在丽江城会合,饮一捧雪水,吸一袋毛烟,或在篝火旁收受纳 西少女的一方热帕,或在木府与苍老的和姓守门人照一张合影,旅游者排解的岂止是现代 文明病患者的孤独?

⑨丽江无浪,水中无沙。李后主的愁恨被淘得清白,宋元明清的气数只在肥沃处惆 怅。纳西人是大唐的子民,四方街的篝火晚会上,转圈舞的古乐里,那么多人都在唱:采 桑子时望江南,清平乐中虞美人……

1.第三段中作者叙写古乐老人的事迹有什么作用?

2.赏析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

3.结合全文,理解第⑤段“可我心里,流出的是沉重的悲哀”这句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