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首页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饮酒二十首(其四)

陶渊明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①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②敛翮(hé):收起翅膀,即停飞。

1.这首诗前六句描绘了一只怎样的“失群鸟”形象?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①此诗的前六句描绘了一只孤独悲伤却不失理想的失群之鸟。 ②暮色苍茫,孤鸟仍在独自飞翔,它形单影只、疑惧不安地在天际徘徊,始终找不到可以栖息的地方。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它的啼声越来越悲凉。在它那凄厉的叫声中可以听出它对清静高远之地的向往。 2.①托物言志的手法。 ②诗人以“失群鸟”自比,以其终于找到凌寒而不凋的“孤生松”为托身之所的过程,表达了诗人高洁的人格情操及在历经坎坷之后坚定的归隐之志。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诗歌中的形象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内容分析,本题已经给出了理解的区间是前六句,考生要注意抓住诗歌中的“独飞”“徘徊”“声转悲”,所以可以概括为:孤独悲伤却不失理想的失群之鸟。要注意结合诗句分析理解。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手法和情感综合理解的考题,考生要注意先明确诗歌的手法,从整首诗歌来看是写“失群鸟”,所以很明显是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归诗歌中情感关键词的把握,诗人以“失群鸟”自比,以其终于找到凌寒而不凋的“孤生松”为托身之所的过程,表达了诗人高洁的人格情操及在历经坎坷之后坚定的归隐之志。
推荐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言,人未之。及长,辩,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幼讷于言,人未奇之                    奇:认为……奇特

B.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赡:丰富

C. 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就:赴,到

D.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冠世                冠:第一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義之幼讷言                        ②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B. ①初渡浙江,便有终之志              ②若不阙秦,将取之

C. 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②君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 ①羲之欣然写毕,笼鹅归              ②劳苦功高如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栽之富有才学。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擅长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人们对其书法笔势的赞誉。

B. 王羲之率真洒脱。太尉郗鉴想在王家子弟中选女婿,王导要他自己去挑选,结果郗鉴在王氏诸弟子中挑中了在东厢房坦腹进食的王羲之。

C. 王羲之性情淡泊。他不喜欢在京城生活,喜欢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的会稽,并愿终老于此。

D. 王羲之非常自信。他认为自己的书法造诣丝毫不逊色于钟繇、张芝。

4.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就观。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2)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